Browsing by Author "余曉雯"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家轉型下的高等教育—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國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3-06-??) 陳芳吟; 余曉雯; Fang-Yin Chen; Hsiao-Wen Yu福利國家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倒方先進國家的主流。然而,1970年代時,因為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問題,以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使得福利國家逐漸面臨風險與危機。為因應此危機,許多國家因而調繫其財政運作方式,也連帶地使得國家的型態與角色面臨轉型。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競爭國家體制逐漸取代福利國家體制,成為當代西方主要的國家型態。 在福利國家轉型成競爭國家的情勢下,也同時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不同層面的影響。在福利國家型態中,高等教育是福利清單中的一種項目;然而在競爭國家型態中,高等教育則轉變成用來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的目的即在透過相關文獻之分析,一方面探討此種國家轉型的過程;另一方面,則剖析這兩種不同的國家類型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大體而言,這些影響主要呈現在兩個層面上:1.就政府而言,其在高等教育體域所扮演的角色,由國家控制走向市場化;而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重點,則從干預轉向策略導向。2. 就高等教育機構而言,追求學術卓越的用意在於提高國際競爭力;高等教育機構的定位則從創造福利的最大化,轉向重視創業精神與獲利能力。然而,無論是國家或高等教育機構,如何在這樣的轉型中面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則是一仍需要審慎思考的挑戰。Item 德國教育系統中階級不平等現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09-??) 余曉雯200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發布了第一屆「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之結果。這個針對32個國家中15歲的青少年所進行的有關閱讀、數學以及自然科學的成就測驗,為德國社會投下了一顆爆破力驚人的炸彈。令德國社會大眾震驚的,不只是因為其青少年在三個領域中的排名都遠遠低於OECD成員國的平均,更令其難堪的是,德國學生的成績與其社經背景間的正相關,高居32國之首。也就是說,在德國,來自愈高社會階層的孩子,在測驗中所獲得的分數也就愈高。面對PISA的結果,德國社會除了在政策面向上有各種教育舉措的研商與討論之外,教育界對於教育與社會平等間之關係的討論,也因為PISA而重燃火苗。翻開德國教育史,這個議題其實不算新,1960年代,「鄉村天主教工人少女」標舉出教育中弱勢者的圖像即可看出一二。自PISA測驗公布後,新的教育弱勢族群之代稱改為「來自問題社區的土耳其工人移民子弟」。時序輪轉半世紀,弱勢族群之區域有異,種族、性別也不同,但不變的是其階級印記:工人。因此,本研究之主題將聚焦於德國教育系統中的階級不平等現象。為能較全面地了解此議題,本研究一方面透過實際數據之呈現,指出教育系統中的階級不平等狀況;另外,亦將從歷史文件分析中,探討有關當局所採行之相關改革措施;最後,則試圖將德國教育系統特徵與相關社會學之解釋加以結合,除了提出可能的解釋模式外,並期望藉此能深化對此議題之思考。Item 德國教育系統中階級不平等現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09-??) 余曉雯200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發布了第一屆「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之結果。這個針對32個國家中15歲的青少年所進行的有關閱讀、數學以及自然科學的成就測驗,為德國社會投下了一顆爆破力驚人的炸彈。令德國社會大眾震驚的,不只是因為其青少年在三個領域中的排名都遠遠低於OECD成員國的平均,更令其難堪的是,德國學生的成績與其社經背景間的正相關,高居32國之首。也就是說,在德國,來自愈高社會階層的孩子,在測驗中所獲得的分數也就愈高。面對PISA的結果,德國社會除了在政策面向上有各種教育舉措的研商與討論之外,教育界對於教育與社會平等間之關係的討論,也因為PISA而重燃火苗。翻開德國教育史,這個議題其實不算新,1960年代,「鄉村天主教工人少女」標舉出教育中弱勢者的圖像即可看出一二。自PISA測驗公布後,新的教育弱勢族群之代稱改為「來自問題社區的土耳其工人移民子弟」。時序輪轉半世紀,弱勢族群之區域有異,種族、性別也不同,但不變的是其階級印記:工人。因此,本研究之主題將聚焦於德國教育系統中的階級不平等現象。為能較全面地了解此議題,本研究一方面透過實際數據之呈現,指出教育系統中的階級不平等狀況;另外,亦將從歷史文件分析中,探討有關當局所採行之相關改革措施;最後,則試圖將德國教育系統特徵與相關社會學之解釋加以結合,除了提出可能的解釋模式外,並期望藉此能深化對此議題之思考。Item 德國聯邦政府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政策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09-??) 余曉雯; 鍾宜興; Hsiao-Wen Yu, Yi-Hsing Chung當前,高等教育機構被視為是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本發展與創新體系中極重要的一環,並且大學也被期望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在公、私的夥伴關係中。在產學合作的推動上,德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且聯邦政府近幾年所推出的各種政策涵蓋面向極廣;此外,德國在過去12年間,企業投入在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研發合作計畫之費用整整增加兩倍;而德國也因為產學合作之推動成效,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中的創新政策發展上名列前茅。因此,本研究乃以德國聯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所推動的各種產學合作政策為重點,透過文獻、文件分析,除了耙梳產學合作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也針對德國目前的產學合作現況、聯邦政府所提出的產學合作政策與各種資助措施加以說明。最後,本研究立基在產學合作的歷史發展、國家與地區創新系統之思考上探討其政策,並據此提出結論。Item 德國聯邦政府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政策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09-??) 余曉雯; 鍾宜興; Hsiao-Wen Yu, Yi-Hsing Chung當前,高等教育機構被視為是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本發展與創新體系中極重要的一環,並且大學也被期望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在公、私的夥伴關係中。在產學合作的推動上,德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且聯邦政府近幾年所推出的各種政策涵蓋面向極廣;此外,德國在過去12年間,企業投入在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研發合作計畫之費用整整增加兩倍;而德國也因為產學合作之推動成效,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中的創新政策發展上名列前茅。因此,本研究乃以德國聯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所推動的各種產學合作政策為重點,透過文獻、文件分析,除了耙梳產學合作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也針對德國目前的產學合作現況、聯邦政府所提出的產學合作政策與各種資助措施加以說明。最後,本研究立基在產學合作的歷史發展、國家與地區創新系統之思考上探討其政策,並據此提出結論。Item 德國聯邦政府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政策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09-??) 余曉雯; 鍾宜興; Hsiao-Wen Yu, Yi-Hsing Chung當前,高等教育機構被視為是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本發展與創新體系中極重要的一環,並且大學也被期望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在公、私的夥伴關係中。在產學合作的推動上,德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且聯邦政府近幾年所推出的各種政策涵蓋面向極廣;此外,德國在過去12年間,企業投入在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研發合作計畫之費用整整增加兩倍;而德國也因為產學合作之推動成效,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中的創新政策發展上名列前茅。因此,本研究乃以德國聯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所推動的各種產學合作政策為重點,透過文獻、文件分析,除了耙梳產學合作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也針對德國目前的產學合作現況、聯邦政府所提出的產學合作政策與各種資助措施加以說明。最後,本研究立基在產學合作的歷史發展、國家與地區創新系統之思考上探討其政策,並據此提出結論。Item 留學作為一種發展的可能性(國立臺灣師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09-??) 余曉雯; Hsiao-Wen Yu在國際化趨勢之下,留學在現代已成了一愈來愈普遍的現象。從客觀面向來看,留學是一種學位取得的方式。但若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留學生活中所要面對的種種挑戰與磨練,以及留學生在其中所得到的收穫與學習,恐怕就非學位取得一事所能含括。本研究透過傳記研究法,訪談6 位在德國留學之女學生,試圖從兩個切面來探討留學這一現象。一方面,將留學看成是一重大生活事件,試著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女留學生在留學中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在其中所發展出來的因應策略;另一方面,異國的生活則被視為是一種與陌生世界接觸的經驗。在此兩面向的關照下,本研究進一步闡釋留學所具有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