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周育如"
Now showing 1 - 17 of 1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低社經家庭父母言談與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2011-06-25) 周育如; 黃迺毓Item 學前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事件之敘說成份與判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周育如; Yu-Ju Chou本研究以67名幼兒為對象,透過語料分析及道德判斷作業的測量,探討幼兒敘說自己違犯道德事件時的內容成份、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事件的判斷,以及道德敘說成份與道德判斷之間的關係。主要發現如下:(1)幼兒敘說內容以同儕和手足間的言詞傷害和肢體傷害事件為主,九成以上的幼兒透過動機的陳述,表達自己違犯道德是情有可原的;提及情緒的比例約三成,自己的情緒以生氣為主,受害方的情緒以難過為主;(2)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的事件與對道德理解作業中的事件作出的道德判斷不同;(3)敘說中對動機成份的陳述反映出幼兒道德忠考上的差異,但情緒成份是否出現則未能反映道德判斷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並提出對道德發展研究及幼兒道德教育之建議。Item 學前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事件之敘說成份與判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周育如; Yu-Ju Chou本研究以67名幼兒為對象,透過語料分析及道德判斷作業的測量,探討幼兒敘說自己違犯道德事件時的內容成份、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事件的判斷,以及道德敘說成份與道德判斷之間的關係。主要發現如下:(1)幼兒敘說內容以同儕和手足間的言詞傷害和肢體傷害事件為主,九成以上的幼兒透過動機的陳述,表達自己違犯道德是情有可原的;提及情緒的比例約三成,自己的情緒以生氣為主,受害方的情緒以難過為主;(2)幼兒對自己違犯道德的事件與對道德理解作業中的事件作出的道德判斷不同;(3)敘說中對動機成份的陳述反映出幼兒道德忠考上的差異,但情緒成份是否出現則未能反映道德判斷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並提出對道德發展研究及幼兒道德教育之建議。Item 少子化社會中嬰幼兒父母之親子共讀認知及行為初探──以參與台北市「Bookstart閱讀起步走」活動之家庭為例(2011-06-04) 黃迺毓; 陳姣伶; 周育如Item 幼兒利他分享之認知、情感與行為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5-07-??) 顏肇基; 陳姣伶; 張召雅; 周育如; 鍾志從Item 幼兒對道德事件之情緒歸因解釋能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06-??) 周育如; Yu-JuChou本研究探討學齡前幼兒的道德情緒歸因解釋能力,並呈現以此變項進行的研究為幼兒道德推理領域帶來的新發現。以77名6歲幼兒為對象,透過道德推理作業之個別訪談及父母問卷,探討道德認知和道德情緒的關係、情緒歸因解釋的情境差異與個人反應傾向,以及父母教養對情緒歸因解釋能力的影響。主要發現有三:(1)較之傳統上採用的道德判斷推哩,以情緒歸因解釋能力為認知變項時,幼兒道德推理與道德情緒間呈現合邏輯的對應關係;(2)幼兒情緒歸因解釋之道德推理層次較低,但其反應因道德情境而異,且各情境知道得情緒與情緒歸因解釋傾向間有正向關聯;(3)父母在幼兒犯錯時採取溫和說理的方式並對幼兒犯錯表達哀傷反應者,幼兒的道德情緒歸因解釋能力較佳。根據研究結果並提出未來幼兒道德推理研究及道德教育上的建議。Item 幼兒心智理論發展與語言發展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06-??) 簡淑真; 周育如; SHU-CHEN CHIEN; YU-JU CHOUItem 幼兒心智理論發展與語言發展之關係─漢語心智動詞與補語句法之檢視(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5-06-01) 簡淑真; 周育如本研究旨在檢視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與其對漢語心智動詞與補語句法的理解之間的關係。研究以60名以漢語為母語的四歲幼兒為對象,進行「智力測驗」、「一般語言能力測驗」、「補語句法理解作業」以及「心智理解作業」的施測,結果發現在控制了「社經背景」、「年齡」、「智力」以及「一般語言能力」之後,幼兒「對補語句法的理解」可以有效預測其在「心智理解作業」上的表現,且不受主要動詞是否為「心智動詞」的影響。顯示幼兒語言發展與幼兒心智理論的發展之間主要的關連是發生在補語句型所提供的「語法架構」而非對「心智動詞」語意的理解上,其解釋力並超越了一般語言能力的影響。根據研究發現針對目前幼兒心智理論發展與語言發展之間關係的主要爭議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未來我國兒童心智理論研究的建議。Item 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與親子共讀情緒言談之相關性研究(2009) 周育如本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旨在瞭解幼兒情緒理解的一般發展狀況,第二部分則探討親子共讀時的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的關係。 第一部分 本研究第一部分檢視我國幼兒在情緒理解測驗上的通過情形,以120名幼兒為對象,分三個年齡組進行施測,並考驗情緒理解得分在幼兒背景變項上的差異情形。 第一部分主要發現如下: 一、我國幼兒在情緒理解九大向度的通過率隨年齡增加而提高,理解內涵的發展順序則從初始的情緒理解發展到心智性的情緒理解,最後發展到反省性的情緒理解。 二、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國幼兒的作答反應與各情緒理解測試題的通過時序不同於英美國家,挑戰了過去認為情緒理解的發展是普世性的論點,卻支持了情緒理解發展的社會建構觀。 三、在影響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背景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我國幼兒的情緒理解得分與兄姐數呈負相關,卻與弟妹數有正相關,與國外的發現正好相反;此外,母親教育程度及家庭社經地位則都與幼兒心智性的情緒理解能力有關,顯示幼兒心智性情緒理解的發展與幼兒的社會互動經驗有關。 第二部分 本研究第二部分探討親子共讀時的情緒言談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發展的影響,以46組親子為對象,進行親子共讀錄音與語料分析,藉以瞭解親子共讀時情緒言談的內涵與幼兒情緒理解得分的相關。 本研究第二部分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與語言能力有密切的關係,但一般語言能力是情緒理解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份條件。 二、 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與一般的親子共讀行為無關,而與父母的情緒言談品質有關。若父母未能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提供心智性的情緒言談,則幼兒並不能從親子共讀中獲得情緒理解的進展。 三、 並非所有的情緒言談都有助於幼兒的情緒理解,唯有「清楚標示故事人物情緒狀態並以其心中的想法加以解釋」的情緒言談才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有所有助益,其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心智性的情緒理解能力上。 研究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及教育上的建議。Item 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1-12-01)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幼兒對情緒內涵理解情形的發展,以120名三到五歲幼兒為對象,記錄並分析其在「情緒理解測驗」之作答反應及解釋。本研究發現我國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隨年齡增進,大致依循著從基本的情緒理解發展到心智的情緒理解,再發展到反省的情緒理解之路徑。我國幼兒受個人經驗及父母教導的影響,在「基於欲求的情緒」、「外在歸因的情緒」、以及「隱藏情緒」等向度上的作答反應明顯的不同於英美國家,九大向度的通過順序也與英美國家不盡相同。本研究的結論挑戰了過去情緒理解發展有普世性共同順序的論點,支持了情緒理解的文化建構觀。Item 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1-12-??)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幼兒對情緒內涵理解情形的發展,以120名三到五歲幼兒為對象,記錄並分析其在「情緒理解測驗」之作答反應及解釋。本研究發現我國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隨年齡增進,大致依循著從基本的情緒理解發展到心智的情緒理解,再發展到反省的情緒理解之路徑。我國幼兒受個人經驗及父母教導的影響,在「基於欲求的情緒」、「外在歸因的情緒」、以及「隱藏情緒」等向度上的作答反應明顯的不同於英美國家,九大向度的通過順序也與英美國家不盡相同。本研究的結論挑戰了過去情緒理解發展有普世性共同順序的論點,支持了情緒理解的文化建構觀。Item 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1-12-??)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幼兒對情緒內涵理解情形的發展,以120名三到五歲幼兒為對象,記錄並分析其在「情緒理解測驗」之作答反應及解釋。本研究發現我國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隨年齡增進,大致依循著從基本的情緒理解發展到心智的情緒理解,再發展到反省的情緒理解之路徑。我國幼兒受個人經驗及父母教導的影響,在「基於欲求的情緒」、「外在歸因的情緒」、以及「隱藏情緒」等向度上的作答反應明顯的不同於英美國家,九大向度的通過順序也與英美國家不盡相同。本研究的結論挑戰了過去情緒理解發展有普世性共同順序的論點,支持了情緒理解的文化建構觀。Item 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8-12-01) 周育如; 張鑑如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以30名幼兒爲對象,進行無字書「Frog, where are you?」故事敘說的前測、親子共讀以及故事敘說的後測。採用五個等級的計分系統評估幼兒與父母在對故事主角心智狀態和故事事件間作出因果解釋時之心智談話。本研究同時也檢視了父母於親子共讀時採取的互動類型並以問卷調查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形。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1)唯有父母在共讀時採取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之幼兒,在後測時才有較佳的心智敘說表現。(2)父母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與引導討論的互動類型相配合時,幼兒心智敘說表現最佳;而父母較低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加上主導描述的共讀類型,則對幼兒最爲不利。(3)親子共讀的起始年齡愈早,幼兒的錯誤表徵敘說表現愈佳。本研究證實幼兒的心智敘說表現與親子共讀的品質有關,文末提出本文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12-??) 周育如; 張鑑如; YU-JU CHOU; CHIEN-JU CHANGItem 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之關係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5-31)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關係。以四十六組親子為對象,進行親子共讀問卷調查、學前幼兒語言障礙量表與幼兒情緒理解測驗施測,以及親子共讀語料分析,藉以瞭解一般語言能力及親子情緒言談對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相對貢獻。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一、一般語言能力是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二、我國親子共讀時的情緒言談由父母主導,內容以標示故事人物情緒狀態為主,較少進行情緒因果解釋的談話;三、並非所有的親子言談都有助於幼兒的情緒理解,唯有「以故事人物心中的想法解釋情緒發生的原因」之情緒言談才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有所有助益。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及教育上的建議。Item 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之關係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9-??)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關係。以四十六組親子為對象,進行親子共讀問卷調查、學前幼兒語言障礙量表與幼兒情緒理解測驗施測,以及親子共讀語料分析,藉以瞭解一般語言能力及親子情緒言談對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相對貢獻。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一、一般語言能力是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二、我國親子共讀時的情緒言談由父母主導,內容以標示故事人物情緒狀態為主,較少進行情緒因果解釋的談話;三、並非所有的親子言談都有助於幼兒的情緒理解,唯有「以故事人物心中的想法解釋情緒發生的原因」之情緒言談才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有所有助益。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及教育上的建議。Item 親子共讀與幼兒敘說:兩個研究(2008-06-06) 張鑑如; 周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