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宜慧"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Exploring Young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Science Using the Draw-and-tell Technique(2013) 林宜慧; Yi-Hui Lin越來越多的研究在探究台灣不同階段、不同學科領域學習者的學習概念。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以畫畫與敘說的方法探究399位北台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與苗栗縣)大班幼兒的幼兒科學學習概念。 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與幼兒進行團體討論、分享他們的幼兒園科學學習經驗;第二階段邀請幼兒畫下他們認為的科學學習;第三階段針對其畫作進行幼兒敘述訪談。此外,研究也輔以科學教學觀察與幼兒教師科學的訪談以利資料討論。資料分析的方法為量化內容分析以及質性資料描述。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透過畫畫與敘說的技巧,66.8%的幼兒可以清楚地在畫作與敘說表達其科學學習的概念。因此,畫畫與敘說可以作為探究幼兒概念的研究方式。 二、 對於科學學習的概念,幼兒認為科學學習是觀察呈現55.4%於幼兒畫作中,認為科學學習是聽老師講述則佔有35.6%,認為科學學習是動手做占30.6%,認為科學學習是看占27.8%,科學學習是記憶占11.0%,此外,幼兒認為科學學習是閱讀、討論、記錄、測量、比較、預測以及思考則都占10%以下。而科學學習象徵則有71.4%的實物、31.6%的圖片與大圖、14.5%的書本以及10%以下的科技工具(例如投影機、電視)、放大鏡、標本、觀察箱等。此結果的呈現與歷年來台灣幼兒科學教學強調之觀察、實驗與操作內容相呼應。 三、 將幼兒學習概念中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象徵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科學學習概念中的聽老師講述、記憶、看、閱讀、觀察及思考與幼兒的一般學習象徵(科技工具、書本、圖片與大圖)呈現正相關。而科學學習概念中的動手做及觀察與幼兒科學性學習象徵(放大鏡、實物、標本、觀察箱)呈現正相關。再依據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幼兒一般性學習象徵可以其科學學習概念為:聽老師講述、記憶、看、動手做、觀察與想。而幼兒科學性學習象徵則可預測其科學學習概念為:聽老師講述、看與觀察。但研究結果未顯示高階的學習概念所倚賴的學習象徵為何。 四、 依據群集分析發現,可將幼兒科學學習概念分成三種族群:有126名幼兒為傳統型科學學習概念者,認為的科學學習為聽老師講述、記憶、看、閱讀、與討論等一般性學習活動,且其學習象徵的表現為一般性學習象徵;有227名幼兒為操作型科學學習概念者,認為科學學習為動手做、觀察、與記錄等一般性科學學習活動,且其學習象徵的表現為科學性學習象徵;另有46名幼兒為混合型科學學習概念者,除一般性學習活動、一般性科學學習活動也展現出進階的科學學習活動。 本研究讓幼兒教育研究與實務者對於台灣幼兒的科學學習概念有更深入的瞭解。文中亦提出相關的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Item 色彩組合面積比例對視覺審美影響之研究(2024) 林宜慧; Lin, Yi-Huei審美於現今作為一種判斷、體驗,甚至是一種態度的價值存在,並且在各 個領域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評判依據,但也造成較無一致性的標準來衡量審美。 至今以來,從曼塞爾(A. H. Munsell)的色彩面積調和公式,至日本設計師提出 配色方案黃金比例(70:25:5)的規則中,系統化的廣泛運用至多個設計領域當中。 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不同色彩組合面積比例對視覺審美的影響,抽取小林重順 《Color Image Scale》一書研究市場色彩調查結果,將常用領域之視覺媒體 Visual Media 建議用色評分作為依據。為驗證本次研究選擇的曼賽爾面積比例,與黃金比例是否能對色彩調和與 審美決定因素有影響,將分兩階段進行問卷調查,分別為第一階段色彩組合圓 餅圖方式與第二階段平面設計圖方式,共計分別收回有效問卷為 131 份與 202 份,本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應用在平面設計圖或是圓餅圖中,曼賽爾面積比 例與黃金比例對各個構面皆為顯著正相關,其中平面設計圖中的黃金比例對審 美決定因素最具影響力,接著,在圓餅圖中,則是曼賽爾面積比例對審美決定 因素最具影響力。Item 衝突與融合:普普藝術網點風格的實驗動畫創作論述(2018) 林宜慧; Lin, Yi-Huei普普藝術 Pop Art(Popular Art)又名「通俗藝術」,這個名詞是在1956年由英國藝術家羅倫斯(Laurence Alloway)提出的,即是對大眾傳遞訊息所創造的「大眾藝術」(Popular Art) 的簡稱。普普藝術萌芽於50年代初期的英國,隨即在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普普藝術的創作方式主要是以當代社會流行文化的現成形象(著名明星或商品的形象),不強調圖像的原創,而是使用重覆複製大眾熟悉的形象物件符號。 本論述根據普普藝術的精神,以藝術網點技術,應用至實驗動畫(Experimental Animation)的創作上。本創作以藝術網點大量複製、重覆性的普普藝術風格,使用為人熟悉、立場相互衝突的政治人物肖像表達諷刺意味。運用不斷重覆的圖像,有系統地拼貼成一個大的肖像,產生在視覺效果上是融合的,卻又解構的人物形象,挑戰觀者對人物的既定印象,藉由跨媒介之異同,期望從中獲得感觀與認知。 最後於本論述結尾,提出以半色調藝術網點、彩色藝術網點為創作手法之實驗動畫歷程與心得,希望給予未來相關領域創作者一些參考。Item 西方與台灣插畫創作者網路展示平台比較(2009) 林宜慧; Yi Hui Lin摘 要 本研究將針對「插畫」關鍵字搜尋插畫相關網路平台,近年來插畫的推廣與呈現方式有所改變,讀者的閱讀品味與購買行為,隨著科技的發達,圖書出版產業已有結構性的轉型跡象,而插畫創作者在欠缺出版舞台情況下,網際網路平台便漸而成為插畫創作者新興自我展示及行銷的媒介。欲使國內插畫創作者在無國界的網路世界能提升自我展示、推廣及行銷能力,研究目的分述如:1. 調查西方插畫創作者網路展示平台種類形式。2. 調查國內插畫創作者網路展示平台種類形式。3. 比較國內與西方插畫創作者展示平台差異。4. 數位化時代為插畫創作者帶來的轉變。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與西方網路平台依顯示結果可歸納為8個分類項目,分別為:公司網路平台、個人網站、交流平台、知識網路平台、線上交易平台、畫廊、搜尋平台/目錄和其他網路平台。西方公司類型網路平台數量比例高於台灣公司類型網路平台 7.7 %;個人網站部分西方網頁平台高於台灣 20.5 %;交流平台部分西方網路平台與台灣差距 1.5 %;知識平台比例西方高於台灣 4.8 %;搜尋平台/目錄網路平台比例台灣則高於西方 0.7 %;畫廊網路平台西方比例高於台灣 0.8 %;線上交易平台比例西方高於台灣 3.1 %;其他部分台灣高於西方平台 1.1 %。 網際網路環境快速普及,家中上網瀏覽的人潮也越來越多。對插畫有興趣的瀏覽者可在欣賞作品中學習,也可進而投身成為插畫經紀人才或專業插畫家,讓網路瀏覽從觀賞行為成為一種實際參與行動。網際網路在未來將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而插畫創作者應多加利用網路平台增加個人作品展示機會。Item 高齡者規律參與阻力訓練之動機與涉入程度之研究—以雙北銀髮健身據點學員為例(2024) 林宜慧; Lin, Yi-Hui臺灣65歲以上高齡者肌少症盛行率達3.9%~7.3%,雖然阻力訓練已被證實可預防與治療肌少症,但據調查,臺灣有58.1%高齡者對肌力活動無意圖,而缺乏動機是影響運動行為的主因。本研究旨在瞭解於運動資源較豐富的雙北地區,規律參與阻力訓練的高齡者之動機與涉入程度,並探討不同背景的差異與相關情形。採問卷調查法,對象為雙北銀髮健身據點之65歲以上學員,以立意抽樣輔以滾雪球抽樣,共回收294份問卷,有效問卷286份。分析使用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人口背景以65~75歲女性、大專學歷、身體狀況良好居多;參與行為多為每週2次、每次31~60分鐘、中等強度、持續6個月以上,同伴為朋友或獨自一人。動機的「體適能/健康管理」與涉入程度的「吸引力」平均值最高,動機與涉入程度呈中、高度正相關。結論如下:(一)受訪者最在乎健康動機、愉悅感和重要性;(二) 動機在訓練的頻率、持續時間及同伴等變項有顯著差異;(三) 涉入程度在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健身據點所在地及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四)參與動機越高,涉入程度越高;健康狀況越好,動機越高。本研究建議,健身場館宣傳訴求可強調追求體適能與健康效益,對身體健康狀況佳、與朋友同行者,可加強外表、體重的益處;指導員可鼓勵學員間多互動、每週訓練4次以上,並特別關心身體狀況不佳、持續訓練未滿6個月者。學術上,建議研究對象擴及其他縣市、民營場館、非團課學員,區分「開始動機」與「持續動機」,並輔以質性研究深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