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雅婷"
Now showing 1 - 16 of 1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地圖作為研究工具來解析臺灣閩、客族群分佈的空間關係—以桃園新屋與彰化永靖的比較為例(2009-11-07) 韋煙灶; 林雅婷; 李科旻Item 台灣西北部沿海地區的居民語言與祖籍分布的空間關係(2010-04-23)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2005) 林雅婷; Ya-Ting Lin本研究旨在瞭解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採取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參與者為一位中班新生之外籍配偶子女-嘟弟,母親為越南籍。 本研究以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經過八個月共48次的觀察與多次訪談嘟弟的教師與父母,將嘟弟在幼兒園生活適應情形分為「學習適應」、「常規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關係」、「文化與國籍」,並分析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包含家庭與幼兒園兩個層面。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的情形 (一)學習適應:嘟弟在開學之初出現分離焦慮的情形,在父母與教師的陪伴下,促使嘟弟在三週內適應幼兒園新情境;嘟弟的學習態度正向而積極,會主動參與團體討論、反應快,唯專注力較不足;嘟弟的學習表現無論是數概念、工作、語言方面的表現均相當良好。 (二)常規適應:嘟弟未能遵守團體規範,較易在課堂上出現愛說話、不當的肢體動作、好動的行為,需要教師的提醒才能停止;嘟弟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挑食、衛生習慣不佳。 (三)師生關係:教師對嘟弟並未存有刻板印象,強調嘟弟在禮節與常規方面的學習,以一般標準看待嘟弟在幼兒園的表現,但從上學期中開始,受到嘟媽的介入而促使教師對嘟弟的要求有所改變,然師生關係未受此影響;嘟弟對於教師保持正向的態度,渴望獲得教師的注意與肯定,較少倚賴教師的特別照顧。 (四)同儕關係:嘟弟從開學之初透過主動參與遊戲與同儕建立關係;同儕並未因嘟弟外籍配偶子女的身分而對其有異樣眼光;嘟弟與男生幼兒互動較多,會尋求同儕依賴與認同,與同儕的互動模式偏向自我中心,較少利他行為,常有衝突與攻擊事件發生;嘟弟在班上亦有固定的好朋友。 (五)文化與國籍:嘟弟能夠知覺父母來自不同國籍,也會和幼兒園教師或同儕宣稱自己是越南人,可能是受到過去在越南的生活經驗影響。由於母親為外籍配偶之故,嘟弟比其他幼兒有許多機會與不同國籍的人相處,但均未因文化的差異而產生適應不良的問題。 二、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 (一)家庭層面:包括家長參與、父母教養方式、父母的教育期待、母親中文能力、家庭支持系統、家庭學習資源。 (二)幼兒園層面: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看法、親師互動與同儕。 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外籍配偶子女研究與實務上之建議。 關鍵字 外籍配偶子女 幼兒園生活適應 學校生活適應 個案研究Item 攝影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以王鼎元的教學歷程為例(2023) 林雅婷; Lin, Ya-Ting由於研究者在就讀高中時對攝影產生興趣,為了學習攝影,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一年。在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時,曾創立影像藝術創作社,目的之一為發揚觀念攝影,因這樣的機緣,在創社過程中認識研究參與者王鼎元攝影師,其同時也是攝影教師。研究者於研究所時就讀的是成人教育,因著對攝影的興趣,發現關於成人攝影教師的生涯發展與專業發展之研究相當不足,因為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是以中學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除此之外,攝影教學相關的研究也不多,且主要是以兒童攝影為主的研究,因此,研究者期望透過訪談王鼎元攝影教師的教師生涯發展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與攝影教學經驗等,了解攝影教師之生涯發展及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以補足社會教育在攝影教學相關領域的不足,甚至可以對臺灣的攝影教育有所貢獻。研究者的教師生涯發展理論取材於Frances F. Fuller(1969)與Oliver Bown(1975)及McDonald(1985)的階段論與 Fessler(1985)的循環論,原因為階段論與循環論不以年齡抑或者年資為主軸,是更適合成人教師之方式。至於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著重在定義與途徑,途徑面例如透過講座、參觀、自我進修、實際操作、互動討論等形式進修。在攝影教學理論部分則著重在臺灣從高職到研究所的攝影教育相關課程與臺灣國中小攝影的行動研究相關之論文,以及研究參與者的學經歷,成為攝影教學訪談大綱的基底。研究者係以敘事研究方法與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為研究方法來訪談研究參與者,從教師生涯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攝影教學這三個理論去訪談研究參與者相關的問題,期望對臺灣的攝影教育有所啟發,能讓想成為攝影師或攝影教師者,甚至是現任攝影教師,能有一個攝影教師專業發展之參考對象。Item 新竹縣新豐鄉居民之族群意識與祖籍分布的對應關係(2010-08-21) 葉佳蕙;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方言群的空間分布特性與歷史地理區域形塑之關聯性探討—以楊梅及新屋地區為例(2010-04-23) 張智欽;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桃園及新竹沿海地區閩、客移民分佈的地理意涵—以新屋及新豐的調查為例(2008/11/12-16)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桃園及新竹沿海地區閩、客移民分佈的地理意涵—以新屋及新豐的調查為例(2008-12-27)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桃園縣新屋地區粵東族群的空間分布特色及其與歷史地理區域劃分之關聯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 2010-12-01) 林雅婷; 韋煙灶新屋地區的族群結構以半福佬客與客家人爲主體,泉系閩南人佔少數。世居宗族原鄉祖籍地大多來自粵東地區,具有明顯的原鄉血緣性和地緣性色彩。根據原鄉祖籍地資料確認其族群屬性,還原研究區拓墾以來的族群空間結構,呈現明顯的分布態勢,半福佬客主要分布於社子溪以北、客家人分布於以南、泉系閩南人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帶,形成三個族群屬性分區。新屋地區在清代分屬兩個墾區庄,社子溪以北屬「大溪墘庄」,社子溪以南屬「萃豐庄」,大溪墘庄的開發以郭振岳與姜勝本墾號爲主力,社子溪以南萃豐庄的開墾則是以徐熙拱墾號爲中心。一區域族群分布的空間結構,乃是歷史開發過程中人群互動的結果,半福佬客優佔區與客家優佔區的界線「社子溪」,在清代乃是「大溪墘庄」與「萃豐庄」的庄界,根據本研究的推論,新屋地區的族群空間分布型態與清代墾區庄墾戶的族群屬性有密切的關聯。Item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新屋、觀音、中壢地區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初探(2011-02-28) 林雅婷; 韋煙灶Item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2012) 林雅婷; Ya-Ting Lin空間傳統為本文的研究觀點,利用空間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針對桃園閩、客交界地帶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進行探討。據統計,研究區的世居宗族主要來自惠州府陸豐縣、嘉應州鎮平縣與長樂縣以及潮州府饒平縣,具有明顯的原鄉血緣性和地緣性色彩。清代漢籍移民遷徙來臺並定居臺灣的過程中,宗族聚集而居且共同開墾,血緣性色彩濃厚;同音系社群大多有集中分布的特色,亦呈現明顯的地緣性特色。 整體而言,研究區的族群結構以四縣客、海陸客以及海陸閩為主體。個別了解六鄉鎮的族群結構,中壢、平鎮、楊梅實為客家人優勢區,觀音、新屋、八德屬於閩、客混居區。此細緻的族群調查,已打破社會大眾與學界對於桃園地區南、北族群分布的粗略概念。根據研究區和世居宗族大陸原鄉兩地的田野訪查,確認半福佬客、南靖客和祖籍來自福建省永定縣古竹、高頭、湖坑三鄉鎮的永定客為閩、客雙語社群,渡臺之時即具備雙語能力。依據閩、客方言下各音系社群的分布情形,本研究認為夾在桃園北閩(漳州閩)、南客(四縣客和海陸客)強勢音系社群中間的「海陸客、海陸閩混居區」、「次音系社群混居區」和「詔安客優勢區」,可視為桃園地區閩、客族群互動的緩衝地帶,呈現一個帶狀分布的態勢。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六鄉鎮市的族群結構和族群空間分布態勢,從現今語言分布大致可確認,但已無法細緻反映真實的情形。本研究藉由世居宗族開基祖的祖籍資料,還原清末甚至是更早以前研究區處於傳統農業時期的族群結構和分布特色;進一步探討清代研究區土地拓墾的過程,反映族群間合作與競爭的互動關係;而地方公廟、神祇祭拜的祭祀圈結構,則鮮明呈現閩、客族群意識。Item 清代大溪墘庄閩、客宗族互動關係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3-05-01) 韋煙灶; 林雅婷Item 清代大溪墘庄閩、客宗族互動關係之探討:以姜、范姜、郭三姓為例(地理學系, 2013-05-??) 韋煙灶; 林雅婷; Yen-Tsao Wei; Ya-Ting Lin雍正13 年( 1735 )郭振岳與姜勝本向南崁社土官老密氏等購買土地招佃開墾,郭振岳原名郭振掬,為新屋鄉永安村郭氏渡臺始祖,祖籍為潭州府龍溪縣昇平堡。一群祖籍惠州府陸豐縣大安墟鹽墩鄉的姜姓宗族,約於1735-1736年間渡海來臺。《范姜姓族譜》記載范姜殿高等5 位兄弟於1736-1758年間自祖籍地惠州府海豐縣公平墟陸續渡臺,抵大溪墘庄拓墾。就族群而論,郭姓宗族代表潭州閩系,姜姓宗族代表海陸閩系,范姜姓則代表海陸閩系過渡到海陸客系的角色。郭振掬先居臺南, 1722 年遷淡水廳大溪墘,業戶報陞戶名為「郭振岳」其開墾的土地非常廣大,東至高山頂,西至海涯,南至大溪(今社子溪) ,北至大堀溪(今觀音鄉境內)。乾隆9 年( 1744 )郭振岳與姜勝本對半均分土地,拈定大溪瓏西胖,姜勝本墾號則拈得大溪權東畔土地。《范姜姓族譜》宣稱姜勝本業戶圖記為渡臺而且之一的范姜殿高(姜殿高)所有,但在乾隆16 年(1 751) 認墾大溪墘中興莊前土地的契字上文「今有個姜般高自己前來給出墾單」既是作為大溪墘庄墾佃的姜殿高,但為何不署名范姜殿高?如何會是姜勝本墾號的領導人?范姜姓與姜姓的淵源如何?均引發此兩姓後代的爭論。大溪墘庄是清代北臺械們最少地區之一,促使本區族群關係相對和諧的原因與這三姓背後所代表的族群及其地緣、血緣性有密切關聯。Item 清代汀州府永定客家移民在北臺的分布及其空間意涵(2011-08-20) 林雅婷; 韋煙灶Item 美國影集在台灣─購片與播映的脈絡(2012) 林雅婷; Ya-Ting LIN1962年台視成立之時,因為當時技術與設備不足,國府及台視考量政治、國情文化及輿論,遂選擇了美國電視影集作為填補節目時間之用,電視影集【我愛露西】開啟了美國影集在台灣的歷史,自此之後至1993年有線電視合法之前,長達三十年左右的台灣無線電視年代,美國影集歷經興盛到沒落。作為外來電視節目,電視台過去有編制的影片組人員負責挑選影集、至國外參展看片、及洽談價格等,本研究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透過訪談無線電視台的影片組人員,以及檢閱相關文獻資料,分析1962-1993年美國影集在台灣電視的購片與播映轉變歷程。 第二部份同樣透過深度訪談的方法,訪談對象為跨國媒體集團在台灣經營的頻道,分別是新聞集團的衛視合家歡台,以及AXN頻道業者,了解美國影集在台灣經營的困難之處。比起本土電視頻道,跨國媒體集團的確有其資金、版權和通路上的優勢,特別是選播美國影集或好萊塢電影,但是訪談結果顯示,在台灣經營美國影集實際上有許多待克服的障礙,衛視合家歡台面臨的是頻道進入系統上架的困難;另一方面,AXN從一開始的動作台不斷調整頻道定位而成為綜合影集電影頻道,也能發現即便是外商經營的頻道也並非順利。選擇從電視頻道端切入美國影集在台灣的歷程,也讓台灣電視產業長久以來的問題及困境浮現。最後,本研究從美國影集這個屬於影視文本、流行文化的課題,嘗試再思考「美國」對台灣社會的意涵與其所佔據的位置。Item 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八所高中職為例(2010) 林雅婷; Lin Ya-Ting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其相關因素。立意選取臺北縣市八所高中、高職學校,以學校提供之吸菸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130人。資料整理後以SPSS17.0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敘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方面,以從未考慮戒菸者(無意圖期)較多(42.3%)、其次為考慮戒菸(含意圖期和準備期)(40.0%)、已採取戒菸者為最少(含行動期和維持期)(17.7%)。 二、研究對象的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吸菸情形、及戒菸保護因子有顯著相關。母親教育程度愈低、父母婚姻狀況為單親、尼古丁依賴程度愈低、拒菸態度愈正向、吸菸危險知覺愈高、使用戒菸技巧數目愈多、戒菸自我效能較高、較少要好朋友吸菸、及朋友吸菸態度為不同意者,愈傾向考慮戒菸或已採取戒菸。 三、社會人口學變項、吸菸情形、戒菸經驗、戒菸保護因子可顯著預測青少年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戒菸行為改變階段以「考慮戒菸」與「從未考慮戒菸」(參照組)來看,並沒有變項顯著預測戒菸行為改變階段;但就「已採取戒菸」與「從未考慮戒菸」(參照組)來看,「母親教育程度」、及「戒菸自我效能」為預測戒菸行為改變階段的重要變項,亦即研究對象的母親教育程度較低、及戒菸自我效能愈高者,愈傾向於已採取戒菸。 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規劃戒菸教育時,可著重於拒菸態度、吸菸危險知覺、戒菸技巧、及戒菸自我效能,設計戒菸教材,並且建立輔導機制,達到戒菸行為改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