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洪麗雯"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一所大學學生會的微觀政治研究(2009) 洪麗雯; Li-Wen Hung大學學生會之運作是達成教育目標、培養公民意識的重要歷程,過去曾是社會改革的動力,法律也賦予學生會存在的合法性。但近年媒體報導,學生會運作遭遇瓶頸。而過去國內以「大學學生會運作」為主題之研究,多以輔導者經驗、法理基礎與意涵為主,較少從學生觀點出發,難以理解學生會成員真實經歷到的學校生活。因此,本研究採「教育微觀政治理論」作為論述主軸,探討「組織生活的隱晦面」,並以質性個案研究方法,選擇湖畔大學(化名)進行實地田野的訪談與觀察,受訪者有學生會成員、校內其他學生團體、教師及行政人員等。 首先,本研究發現,自九0年代迄今,湖畔大學學生會之運作發展歷經四個時期的轉變,即穩定、衝突、和諧與危機時期。除了大學教授專業自主運作的區塊之外,大學學生會的成立使得原先科層體制主導掌控的學校行政決策,藉由學生會系統性的整合學生意見、爭取教師支持,透過各種權力策略,動搖了學校組織原有的權力生態。但於此同時,學生會本身面臨嚴重的運作危機,學生會的代表性與不可替代性受到質疑。 其次,影響大學學生會運作之因素分析,包含四大層面。在客觀因素方面,一是法規制度的影響,使學生會在行政決策、社團活動、工會抗爭定位中擺盪;二是對政治活動的反感影響學生參與學生會意願;三是學生的角色衝突。在認知差距方面,一是學校與學生會之間,對於學生會是「自治者」或「治校者」的權力定位不同;二是「尊師重道」與「師生平等」的倫理觀念衝突;三是學生會內部對於學生會發展的主軸有「權益派」與「活動派」的爭議。在利益考量方面,一是描述學校行政單位、教師與學生會之間,因為工作屬性差異,為了完成組織任務而造成「專業利益」衝突;二是學生會與校內其他學生團體、學校行政單位之間,在爭取認同與爭取資源上的利益關係;三是來自組織需求與個人需求不同,對於學生本身所造成的「個人利益」衝突,如學生的利己主義傾向與學生會的公益服務理念抵觸、學生傾向選擇有利於自我實現的表現場所。在文化因素層面,包含不同科系文化影響學生參與公共事務之態度、學生文化以情感為導向。 最後,依行動者使用目的,權力策略大致有「影響型策略」與「保護型策略」。校方與學生會之間的策略使用,由於雙方地位與互動方式的改變,在不同時期而有所差異。特別的是,湖畔大學的各利害關係人都經常使用「情感」訴求的權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