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潘光敏"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999 年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羽球單打發球與接發球技術運用的分析比較研究(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1999-07-??) 潘光敏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1999年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比賽時的發球與接發球技術之運用情況,本研究經過分析討論後,可獲得以下之結論:一、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發球技術使用方面:1.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發高速球與發短球技術使用上,均達顯著差異水準(p<.05)。可見前八名的運動員在發球時多採較具攻擊性的短球來爭取得分機會。而非前八名的運動員則是以較保守的方式,以發高遠球來穩定自己的球路。2. 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發平快球技術使用上,未達顯著差異(p>.05)。由此可見,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發平快球的技術使用上較不頻繁。二、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接發球技術使用方面:1.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以高遠球、放短球、推球、搓球及撲球回擊等五項技術使用上,皆未達顯著差異(p>.05)。根據結果顯示前八名運動員在使用放短球技術的頻率高於非前八名運動員,可見放短球是致勝的關鍵。另外以高遠球、推球、搓球及撲球回擊等四項技術在本研究中發現,均為不具有攻擊性的技術,且不能直接爭取得分之機會,因此較不常被使用。2. 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以平高長球、網前對角線短球回擊等兩項技術使用上,均達顯著差異水準(p<.05)。根據結果顯示,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整場比賽中,接發球的回擊以此兩項技術使用上的頻率偏低;但前八名在平高長球技術使用上的頻率偏高,而非前八名在網前對角線短球回擊技術使用上的頻率偏高。3. 前八名與非前八名運動員在切球、低手長球、殺球回擊等三項技術使用上,均達顯著差異水準(p< .05)。由此得知,前八名在處理接發球時以殺球及切球的使用頻率較高,證明了前八名能利用最具攻擊性球技來爭取致勝之時機;而非前八名則是以較防守性的技術一一低手長球回擊的頻率偏高。Item 臺灣甲組羽球選手正拍與反拍撲球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2007) 潘光敏; Kuang-Ming Pan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的正拍與反拍網前撲球動作在運動學上的差異。利用Vicon動作系統擷取受試者的生物力學參數,透過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的魏可遜(Wilcoxon)配對符號等級檢定之無母數統計分析,進行正、反拍撲球動作的差異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其結果發現:羽球正、反拍撲球擊球後羽球飛行的平均速度、飛行平均角度、擊球點垂直高度及動作時間皆沒有顯著差異。在擊球瞬間,反拍撲球的擊球點至重心之前後水平距離較正拍撲球大。擊球過程,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位移大於反拍撲球動作;而擊球時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速度顯著大於反拍撲球動作。擊球瞬間,持拍手上肢關節角度,正拍撲球的肩關節伸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肩關節外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腕關節內收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可見選手在完成正拍撲球時要將上臂伸展得較多才能完成。從右上肢的關節角速度可以發現,正拍撲球主要是利用肩關節旋轉的作用,而反拍撲球則是運用腕關節的作用,以反拍撲球的擊球動作較符合動力鏈的理論。因此正、反拍的撲球動作,雖然在擊球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擊球所運用的策略並不相同。 關鍵詞:生物力學、羽球、正拍、反拍、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