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昱心"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保羅.亨德密特《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之4》之探究(2011) 王昱心保羅.亨德密特對於中提琴的著績極深,本身亦是位中提琴演奏家,與泰悌斯(Lionel Tertis,1876-1975) 以及普林姆羅斯(William Primrose, 1904-1982)並稱20世紀中提琴三傑;但不同的是,亨德密特更為中提琴創作了豐富的作品,展現中提琴獨特的音色以及爆發力。亨德密特共創作了五首作品編號11的奏鳴曲(Sonatas, op.11),其中以《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之4》最具規模也最為突出;此首作品亦是亨德密特積極展現創作才華的實驗期所作的作品,因此更有著重要的地位與意義。本論文以《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之4》的創作年代1919年為發源點,於第一章〈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激盪出的文化風格〉中,延伸探究德國當時的歷史背景,對於藝術文化及音樂發展的影響與關連性,並於第二章〈閱讀保羅.亨德密特〉中,探討當時的世局變動與文化潮流對亨德密特創作風格的影響。將前兩章所探討出的結論,用於第三章與第四章的《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之4》作品分析與詮釋中;筆者亦期許自己在詮釋《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之4》時,能因此而更貼近作曲家的樂思。Item 厄內斯特.布洛赫《中提琴組曲》之探究(2019) 王昱心; Wang, Yu-Hsin瑞士出生的美籍猶太裔作曲家厄內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1880-1959),本身除了是一位音樂家之外,也是業餘的攝影愛好者。音樂、閱讀文學、旅行與攝影,是他紓解壓力與尋找自我的方式,而布洛赫也經常將過程中所獲得的靈感注入音樂創作中,使作品極具獨特性。本論文所探討的《中提琴組曲》(Suite for Viola and Piano, 1919) 中,不難感受到布洛赫獨特的美學品味,以及想要展現自我風格的企圖。 《中提琴組曲》創作於布洛赫具指標性的「猶太系列」(Jewish Cycle, 1911-1916)作品之後,擁有與「猶太系列」截然不同的全新樂風,是布洛赫突破自我的全新作品。《中提琴組曲》更獲得由兼具美國知名女贊助者及音樂家身分的伊莉莎白.斯普拉格.庫莉基女士(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 1864-1953)於1919年所舉辦的「柏克夏音樂節 (Berkshire Festival)暨作曲大賽」第一名殊榮。這首極具作曲家個人美學觀與創造力的《中提琴組曲》,其創作靈感與手法和布洛赫在巴黎定居期間所體驗的音樂、藝術風格、與德布西的接觸(Claude Debussy, 1862-1918),以及和好友戈代(Robert Godet, 1866-1950)之間的情誼、互動……等,有著緊密的連結。 本論文將討論作曲家的生平經歷,以及分析《中提琴組曲》各樂章所展現的不同特色,並往外擴展探討該創作年代的政治、人文活動與大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文學、藝術與音樂風格,給予布洛赫在創作思維與手法上的啟發。 關鍵字:厄內斯特.布洛赫、猶太系列、伊莉莎白.斯普拉格.庫莉基女士、德布西、戈代Item 台灣原住民族工藝產業行銷策略探討-以台東縣原社手創生活館為例(2016) 蔡瑞貞; Tsai, Jui-chen人類的文明從農業、工業、商業、科技等社會型態不斷前進,逐漸進入了感性的時代,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工業科技產業下制式的生活套件,而是具有個人主觀的個性美感與文化精神意涵,即使是杯碗瓢盆、提袋服飾甚至是傢俱擺飾,能夠將這些生活中的用品融入文化創意,是工藝產業最具體的表現,在提升產品價值性的同時,文化內涵的置入也隨之發生。 包含著南島與海洋文化的台灣原住民族,在經過中國、日本以及幾個歐洲國家駐足停留的多元文化融合下,展現出獨特鮮明的的文化風格,是足以在邁向全球化、地球村的趨勢下,成為台灣文化競爭的重要的焦點;推廣多年的原住民族政策,從最基本的生活福利保障、傳統文化保護,到進一步的社區營造、產業發展,已逐漸結構化與組織化,在現階段發展的基礎下,本研究將探討目前原住民族的工藝產業,在行銷中擴展文化可見度的方式以及經濟效益提升就業的策略,從工藝品質、微型產業到競合結盟的進程,在文化、創意與產業的結合下,達到原住民族傳統性保存與經濟共生的最大效益。 由台東這個原住民族群最多的地區開始,在台東市區糖廠的閒置倉庫裡,長期對原住民發展推動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成立了「手創生活館」這個文化工藝展售空間,成為台東文化工藝產業重要的推廣平台,在工藝產業凝聚、文化傳承與經濟就業發展的推動之外,同時也創造了自有品牌「卡塔文化」、「小鳥不要來」,生產傳統琉璃珠與創新的琉璃飾品,兼具產業規模、產品特色、文化行銷與工藝傳承扶植的角色,是值得探討的重要機構。 不同於一般行銷策略的商業分析與探討,針對台東這個特殊的文化區域,在原住民族特色工藝產業發展下,結合觀光、數位與促進台灣國際印象為行銷策略目標,應該說原社手創生活館賣的並不只是工藝產品,而是透過產品的傳統性、故事與創意性,傳遞原住民生活的智慧與文化精髓,讓傳統文化進入現代,與時並進的繼續流傳下去,所以縱使有許多的產業外移,但移不走的是這片土地上的好山好水與美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