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淑蕙"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BIG6大六教學法資訊素養融入高中新興科技教學之探究(2024) 王淑蕙; Wang, Shu-Huei本研究主要在探討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新興科技課程的成效。研究者藉由發展資訊素養融入課程的教學設計,探究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新興科技議題課程的實施成效及面臨困難,呈現修課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的專業成長,同時亦關注圖書館及圖書教師在實施資訊素養課程中扮演之角色。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東部某高二來自不同班級且資訊素養基礎各異的十一名多元選修課學生,規劃以新興科技議題為核心,BIG6大六教學法為架構,進行六週的資訊素養課程。研究者透過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利用現場觀察記錄、教學反思紀錄、學生學習單、自我評量表及小組評分表、訪談錄音資料等研究工具,最後歸納資料以評估學習成效。研究結論表明,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新興科技課程具有高度可行性和有效性,學生在資訊素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思維均有成長。透過縝密規劃和有效教學策略運用讓資訊素養課程得以順利推動,儘管面臨課程設計需滾動修正及教師負擔加重等挑戰,但通過圖書館支援將能提供更多的奧援,例如透過與圖書教師的協同教學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圖書館在課程中扮演輔助教學的關鍵角色等。研究建議有下列四點。首先,為了提升資訊素養融入新興科技教學的效果,應調整BIG6大六教學法,設計跨領域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學習能力。教師應靈活運用BIG6步驟,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授課,並鼓勵參與競賽或活動來鞏固知識。其次,圖書館需更新資源,創建支持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環境,定期舉辦資訊素養研習作為教師教學的支援。此外,圖書教師與學科教師應協同教學,共同設計課程內容,提供即時指導,並進行教學反思和經驗交流,學校行政亦應提供資源和支持,鼓勵協同教學。最後,未來應擴大研究樣本和時間範圍,驗證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效益,以推動各校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綜上所述,本研究提供未來高中推動資訊素養教育一個有效教學模式和寶貴的經驗。透過學科教師及圖書教師的協同合作,以及對教學方法的靈活調整,可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實現資訊素養教育的創新和發展,並為後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Item 國中生考試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清水國中為例(2005) 王淑蕙; Wang,Shu-Hui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國中生考試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清水國中為例 研究生姓名:王淑蕙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生考試壓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並比較不同考試壓力與其學業成就之差異情形,俾能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中教師與學生家長參考,以瞭解國中生考試壓力,進而提高教學的成效。 本研究以台中縣立清水國民中學九十三學年度二年級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的訪談法,俾達成目的。在問卷調查方面,隨機抽樣480位二年級國中生接受問卷調查,計回收有效樣本 480份。問卷使用研究者設計之「國中生考試壓力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執行分析,採用算數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以分析問卷結果。在訪談方面,個案訪談受訪者20位(15位二年級國中生、3位教師和2位家長),採半結構式訪談,並將訪談結果做一歸納分析。期能藉由調查研究為主,個案訪談為輔,以質量並行的方式,使研究結果臻於詳實。 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的結論: 一、 國中生考試壓力感受屬於中等程度。 二、 國中生的考試壓力,在「考前情緒緊張」、「臨場反應」、「成績壓力」和「準備程度」四個構面中,以「準備程度」的壓力感受最高,其次為「考前情緒緊張」。 三、 國中生的考試壓力與學業成就具有顯著相關。 四、 訪談結果發現,受訪者的實務經驗與調查結果大致符合。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主管單位、國中教師 、學生家長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關鍵字】:國中生、考試壓力、學業成就Item 日治時期臺灣司法保護事業之發展 ──以臺灣三成協會為中心(2013) 王淑蕙日治時期司法保護事業的發展,除了反映臺灣近代的法律變遷外,亦具有社會教化與國家法治的功能。就總督府而論,若保護事業成果斐然,則有助於降低再犯罪率及其可能帶來的損失,藉此可收強化統治力之效;至於人民,犯錯者得以復歸社會,加上社會犯罪率減低將得以保障身家財產安全,在兩方互蒙其利下,該事業遂得以深植於地方並有效發展和推廣。 臺灣的司法保護事業主要受日本殖民統治法律現代化的影響。明治維新後日本所建立的保護體系,是認識臺灣保護事業發展的第一步。雖然臺灣的保護政策深受日本影響,但實際上日本司法保護相關法規和措施非一視同仁地一體適用於臺灣。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萌芽於三舍分立時期,累功舍、一新舍及再生舍雖各自發展,但彼此互為關連,透過彼此交流與互動逐漸形成強而有力的臺灣三成協會。 臺灣三成協會辦理區域性質的保護事業,進而擴及全臺,形成完整的司法保護體系。雖然該事業是由在臺日人所推動,但部分臺人已開始重視該問題,地方有志之士、宗教慈善及婦女團體均有捐助行為,各地保護團體出現,保護事業亦蒸蒸日上。隨著臺灣三成協會將保護事業中聯絡統合和指揮宣導等,部分轉移給上述統籌單位,漸次出現州廳聯合保護會、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等統御團體,顯示臺灣三成協會逐漸轉型。 臺灣三成協會的業務推動者,身兼職員與協會成員的雙重身分,使得司法保護事業推動有一定的連貫性。就學經歷觀之,上自會長、理事,下至贊助員、舍監,均有豐富的法律學經歷,一些曾有警察實務經驗,部分則有司法官及檢察官背景,絕大多數成員均有完整的刑務所經歷。協會成員一方面對各地刑務所概況有一定瞭解,同時亦能掌握各個保護場營運實況,並透過會議進行互動和交流,以利保護事業改進和強化。臺灣三成協會本身為財團法人,從經費概算和收入支出的會計帳簿觀之,顯示臺灣三成協會歷經慘淡經營,最後始得以自立,有效地推動司法保護事業之發展。 臺灣三成協會的保護事業項目極為繁多,任何有利於保護人的措施往往成為其事業的一部分,以直接保護場為推動核心,亦兼顧其他保護。除了保護事業之外,不斷宣傳該保護事業之重要性,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達到保護思想的普及發達,使該事業在地方上逐漸得到認同。Item 晚清《少嵒賦草》版本、流傳與在臺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9-06-??) 王淑蕙; Wang, Shu-hui夏思沺未考取舉人前,於故鄉刊行個人熱銷賦集《少嵒賦草》。趨利的書商嗅出龐大的閱讀市場競刻販售,數十年間快速流傳至科舉施行之異域,《銅陵縣志》更譽為近世以來罕見的現象。 晚清距今不遠,至今臺灣、香港、大陸、越南、日本均有藏本。本文蒐羅比對各式版本,首先探究包含學界未曾揭露之序跋文,逐步拼湊「夏氏出版群」三次刊行過程。其次比對目錄,歸納「書坊翻刻群」之各式行銷手法。書坊翻刻群未曾懷疑原序評之美言讚譽,然而《少嵒賦草》之熱銷與夏思沺會詴之失利,終究綰結成巨大的矛盾。光緒五年泉州「林瀛士點評版」提出異於美言的點評,成為臺灣主要流傳版本。由於臺灣賦點評,成為臺灣主要流傳版本。由於臺灣賦終未能成編,《少嵒賦草》作為臺士最常見的賦集,探究其版本流傳,有助於臺灣賦學之建構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