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袁銀娟"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兩岸特教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研究——三要素觀點(2021) 袁銀娟; Yuan, Yin-Juan有鑑於國內外特殊教育領域與態度的研究領域缺乏有效教育評量專業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工具,兩岸特殊師資培育缺乏對特教師資生態度的實證研究與了解。故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兩岸特殊教育專業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師資生所在地區、年級及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類別對態度的影響,以及初步分析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正式樣本為884名台灣與大陸地區特殊教育學專業的師資生,研究工具為「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問卷」和「Marlowe-Crowne社會期許量表」。前者基於態度的三要素理論、環狀情緒模型以及障礙研究等理論觀點發展而來,包括三個障礙類別版本,分別評量對ADHD、肢體障礙、智能障礙學生的態度。該問卷有40題,「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醫療模式」、「社會模式」和「行爲意向」五個分量表構成。基於預試與正式樣本的檢驗結果,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重複測量共變數分析(ANCOVA)、以及多元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對於態度之情意要素,兩岸特教師資生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水平不高,均在中等程度的強度水平以下。兩岸受試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感受均略高於消極情緒感受;在積極態度向度,無論障礙類別與年級,大陸受試的積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受試;在消極態度,大陸師資生對ADHD學生的消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師資生,其他障礙類別不存在差異。 二、對於態度之認知要素,兩岸師資生對醫療模式的障礙觀持中立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的障礙觀持積極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障礙觀的認同度高于醫療模式,台灣受試比大陸師資生對社會模式觀點的認同態度更高。 三、對於態度之行爲意向要素,兩岸師資生均持相當高的積極評價傾向,台灣師資生的行爲意向反應略高于大陸。 四、兩岸特教師資生對三類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間存在差異,總體上對肢體障礙(PD)學生的態度最正向、對ADHD學生的態度最負面,這種差異在三要素中均有體現。此外,大陸受試對ADHD的情意反應相較於台灣受試更消極。 五、特教師資生的地區、性別、年級等人口背景變項,過去與身心障礙學生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經驗,以及社會期許等,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5個向度(分量表)表現的影響程度相當有限,多元回歸模型的解釋量介於3%~10.2%之間;但社會模式障礙觀對行爲意向變异具有頗高的解釋力,約為30%左右。Item 師資培育的創新—MOOCs 補救教學師資培育課程之初探(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20-06-??) 洪儷瑜; 袁銀娟; Li-Yu Hung, Yin-Juan Yuan研究目的補救教學開始走向專業化師資,教育部於100 年推出師資基本資格,但近年來傳統實體研習的補救教學師資培育面臨瓶頸,補救教師師資缺口持續存在。本研究旨在透過對學習者學習背景、歷程與經驗的分析,探討以MOOCs 途徑作為擴充型補救教學師資培育途徑之可行性。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以一門依據教育部規定之補救教學師資研習課程架構所設計的MOOCs 國中階段補救教學師資培育課程為研究平台。該課程共13 單元,包括教學影片、隨堂作業、議題討論、大作業、課程簡報和參考資料等6 項學習項目。以第一期開課期間註冊的421 名學員為研究對象,全體學員在學習平臺的學習歷程資料以及課後調查問卷回應的部分學員(N=65 名)兩筆不同資料分析,綜合多元資料回應研究問題。研究發現或結論(1)所有註冊學員約一成完成者,其他未完成課程學員依據其線上參與行為分未出席者、中輟和潛水學員等三類。根據整體參與情形發現前兩個單元是學員退出課程的最高峰,隨課程陸續上線各單元瀏覽量大體呈逐步下降趨勢。MOOCs 的學習項目中以隨堂作業總體瀏覽量最高,議題討論次之;觀看過八成共同科目影片學員僅佔9.4%。(2)課後問卷調查所得學員背景以在職教師和職前教師為主,但有少量社會人士;學員註冊課程的主要動機包括對補救教學師培課程內容本身、以及對MOOCs 學習方式感興趣;持續修課的主要原因有本課程能增進其對補救教學的認識和經驗,另外可能由於本課程架構符合教育部規定,期待獲得完成修課證明為持續修課的次要原因。(3)本研究綜合學員背景、滿意度和參與者在線上學習的表現等資料,支持MOOCs 作為教師研習之擴充形式的可行性。回應問卷之學員普遍肯定本課程內容與形式,以及自身學習收穫;能開放研習對象包括在職教師、社會人士等多元背景,且不限時空、進度的研習方式滿足學員個別化的專業發展需求,一期完成的人數和學習表現不亞於一般實體研習,且具重複運用等優勢。研究原創性/價值本研究將教育部規定之補救教學師資培育課程首創採MOOCs方式,試圖以MOOCs 的優勢探討補充補救教學師資培育之可行性,並在首次實作經驗採多元資料獲得本土運用成效,對臺灣學習者對師資培育的線上課程提供本土的樣貌。教育政策建議或實務意涵本研究之結果反映出臺灣對於MOOCs 途徑運用在補救教學師資培育或推廣補救教學專業知能之真實結果,採用MOOCs 補充不易補足的教師專業知能確實可行,本研究發現線上學習的不同類型、學習者對MOOCs 線上活動的反應,所得之結果均可作為未來MOOCs運用在其他教師進修課程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