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許嘉恩"
Now showing 1 - 20 of 3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961-1990臺灣的30年月均溫與月雨量空間推估-導入地形特徵(2016) 楊宇恩; Yang, Yu-En本研究選用臺灣地區1961年至1990年平均月雨量與月均溫資料,將測站資料空間推估成網格解析度300公尺的面量資料。推估方法參考克里斯多福戴利的獨立坡向指數高程迴歸模式(Parameter-elevation Relation on Independent Slop Model, PRISM)。該模式假設氣候因子與高度呈簡單線性關係,若推估地點與已知測站地形特徵相似,則在迴歸統計中測站會被給予較高的權重,反之亦然。此方法考量地點、距海遠近與坡向…等,可有效模擬不同地形特徵的氣候差異。本研究將雨量與溫度資料進行檢定,透過補遺基期較短的資料,使得推估成果能更佳反映1961至1990的平均氣候,最終採用240個溫度與1052個雨量測站進行空間推估。 透過3次交互驗證法檢定均方根誤差,結果顯示PRISM比起克利金法或距離反比權重法有更好的推估成果。此結果,可供後續進行集水區資源管理、氣候變遷與植被分布推估應用。雖然目前已經有氣候地圖集以及其他推估成果,但是PRISM能提供更多空間上的細節。本研究於附件提供模式編碼供後續研究者使用。Item 交界帶的政治生態學--居民對於關渡自然公園作為「資源」與「地方」的看法(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0-12-01) 許嘉恩; 洪立三Item 地方居民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看法-社區依附與環境態度的重要性(2008-01-01) 許嘉恩; 洪立三Item 宜蘭無尾港濕地周邊地區的土地利用與土壤化學性質之關係(2012) 徐銘鴻瞭解濕地環境是濕地保育與經營管理的基礎。本研究調查宜蘭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濕地周邊地區的水質與土壤化學性質,並分析研究區內土地利用與環境變遷的關係。希望能對濕地保育的經營管理上,提出適當的建議。 水質調查共16個採樣點,於2008年夏季(8月)與冬季(12月)進行採樣。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地區的水質受到幾種不同性質的水源影響,在古河道處、湧泉處與封閉水域呈現不同的性質。保護區的水質除湧泉匯入區與外來淡水區之外,有部分地區受家庭與工業區排放廢水污染,已超過灌溉用水水質標準,其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應有負面影響。且水質亦受冬天的降水影響,冬天雨多時,pH較高、鹽度較低、Eh偏正值。 土壤調查部分,以500公尺的方格系統對六種土地利用類型(包含灘地、樹林、林投林、水田、旱田和荒地)進行系統分層抽樣,共計36個採樣點,每點以30公分為一層,由上而下採取四層檢測。採樣時間在2008年夏季(8月)、2009冬季(1月)與2009年夏季(7月)。 比較各採樣點的Piper圖顯示,影響土壤化學性質的原因有二:一為研究地區的外來影響,如靠海與舊河道區多受海水影響,靠近北邊工業區的土壤也有疑似外來污染物影響;另一為研究地區內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影響到土壤化學性質的穩定,在六種土地利用類型中,水田的差異最為顯著,之後才是荒地跟旱田,顯示在農業活動中人為的擾動對土壤化學性質的穩定具有決定性影響。再從土壤分層剖面分析,土深30~60公分層與上下層之間都有差異,顯示人為擾動的深度多集中在此層以上。除了荒地外,其他類型都顯示出越往下層差異越不顯著的趨勢,顯示越往下層人為的擾動越少。比較不同季節的土壤化學性質,發現本研究區的年度與季節間有顯著差異,顯示此地的變化一直在持續中。 因此建議,控管濕地的各類人為干擾,以及對濕地變遷進行長期系統性的監測,當為濕地經營管理的首要之務。Item 宜蘭縣員山鄉農舍的分布與變遷(2012) 廖珊慧近年來全球人口快速增加,使得土地利用與地表覆蓋快速變化。而土地利用與地表快速的變遷對生態與人類資源將造成劇烈的影響,臺灣地狹人稠、人口密度高且山多平原少,優良農地相對稀少,為了維持國人糧食的自給性,需特別地重視優良的農田保護。然而,自民國八十九年農業發展條例施行修正後,開放一般民眾均可以自由買賣農地及興建農舍,威脅了國內優良農田的維持。國道五號雪山隧道於民國九十五年通車後,使得宜蘭納入大台北地區的一日通勤圈,加上國人生活習慣改變,嚮往田園生活,使得大量北部民眾到宜蘭購置農舍。宜蘭地區大量興建農舍的情形主要出現在宜蘭市、礁溪鄉、羅東鎮與員山鄉,尤以員山鄉申請的農舍為最多。農舍快迅且大量地在宜蘭地區出現,造成農田破碎化、獨立農舍的公共建設成本高,以及因水田減少而造成淹水的危機等問題,需特別注意農舍大量興建的現象。 本研究為了瞭解員山鄉農舍大量出現的情形,使用員山鄉歷年農舍的申請執照作為研究材料,並藉由正射影像圖資,在GIS軟體中對每一筆農舍進行地址對位。將員山鄉已申請使用執照農舍的所在位置與使用執照的內容匯整後進行分析,以瞭解員山鄉農舍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特性。此外,進一步對農舍進行認定與分類,並探討各類農舍的時空分布特性。利用各類型農舍呈現出空間分布的區位差異,可分析區位差異的情形。最後將使用細胞自動機預測農舍的變遷,以瞭解員山鄉農舍未來的發展,提供未來農業與農地興建農舍政策上相關決策的參考。Item 封閉型河口濕地自然環境因子關連性分析—以無尾港濕地為例(2008/10/23-24) 徐銘鴻; 許嘉恩; 韋煙灶Item 封閉型河口濕地自然環境因子關連性分析—以無尾港濕地為例(2008-01-01) 徐銘鴻; 許嘉恩; 韋煙灶Item 居民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態度與公園的政治生態學分析(2009) 洪立三; HUNG, LI-SAN本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個案,透過質性與量化的方式,討論居民對於一個位於鄉村—都市交界帶的保護區之看法。本研究認為,關渡平原是一個鄉村—都市交界帶,關渡自然公園是一個地處交界帶的保護區。本文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在地居民人口統計特徵與對於公園看法之間的關連性,並特別凸顯居民的社區依附與環境態度與對公園看法之間的連結;在質性的部分,則是認為居民對於「資源」與「地方」的態度,影響到他們對於關渡地區,以及關渡平原脈絡下之自然公園的看法。 問卷調查結果,在地居民相當肯定自然公園的環境教育、保育、休閒功能,但對於公園帶來的經濟衝擊看法較為分歧。在公園經營管理方面,民眾並不認為社區組織是公園最佳管理單位,但認為公園的經營管理需要有在地居民的意見;公園與居民的互動也顯得較為缺乏,不少民眾並不曉得公園針對在地居民所實施的政策,特別是年輕族群。本研究也指出,在個人社經背景之外,環境態度與社區依附兩者也是影響居民對於保護區看法的重要屬性,在後續相關研究中,此兩項需要納入考量。 再者,透過訪談,本研究亦指出在地居民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看法,受到他們對於「資源」(包括錢、生物多樣性資源、景觀資源) 與「地方」的看法所影響。首先,在資源的部分,若是從公園作為一種政治資源的角度來看,公園的存在影響到地方政治的運作,包括社區的領導人與公園的經營者、北市府之間,在金錢回饋上的認知不同,以及強化社區—公園關係所可能帶來的政績與選票考量。在生物多樣性資源的部分,紅樹林的議題與候鳥保護的議題都與生物多樣性定義的多元性有關,進而造成保育與資源利用之間的摩擦與衝突,而生物多樣性不同定義背後所代表的受益尺度,更是涉及尺度的社會建構議題。從景觀資源的角度而言,有別於傳統對於自然資源的製造,新進居民,以及宣傳關渡美景的住商,都是在「消費」關渡的美麗地景。再者,若從「地方」的角度來看,受到關渡自然環境吸引而來的新進居民,對於關渡的認同來自於當地的自然環境,關渡自然公園也被他們認為是關渡「自然」的一環;世居居民則是認為關渡自然公園保留了關渡平原過去的地景,或是一個回味幼時生活方式之處,兩群人對於公園的情感依附是不同的。Item 居民生活品質、地方依附與社區參與之研究:以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為例(2016) 易孜臻; Yi, Tsu-Chen內惟埤文化園區是高雄市內第一個實施都市設計規範的區域,一般大眾視之為高雄市新興的豪宅區,有「美術館特區」這樣的稱呼。本研究以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為基地,探討居民生活品質、地方依附與社區參與三者間之關係,以質、量兼具的方式了解這一個區域。利用問卷分析不同屬性之居民對生活環境的看法以及社區事務的參與情形;再來是透過訪談了解居民如何與環境的互動,凸顯居民所認知的社區範圍與社區參與程度間的連結。 首先透過便利取樣與滾雪球的方式進行調查,共蒐集380份有效問卷。經結構平衡方程式(SEM)之探索性因素分析後,本研究區居民生活品質受到「社區形象」與「社區管理與配套措施」的影響最大,地方依附由「關聯性」與「獨特性」兩方面所反映。而在驗證式因素分析中,本研究發現內惟埤文化園區居民生活品質與地方依附間為正向關聯,表示兩者發展是可以相輔相成的,且生活品質對社區參與有正面影響力,意即居民對生活品質越滿意,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意願就越高;與過去研究結果有異的在於本研究模型中地方依附對社區參與呈現負向影響,代表本社區居民對地方的依附程度越高,投入社區事務的意願會越低。 再者,深入訪談主要分成居民對社區實質環境的看法、對公共事務的看法以及其對社區的情感三方面來探討。經本研究發現,內惟埤文化園區居民產生依附感的對象是其所居住的門禁社區,但又因為社區中商家少,居民生活所需得倚靠鄰近商圈,形成情感認同與資源依賴分離的情形。而居民對公共事務的看法主要受到他們所認知的社區範圍所影響,內惟埤文化園區內又可以分成大大小小的門禁社區,居民通常以其生活的門禁社區為「社區」,故較常參與自家社區內的管理委員會或聯誼活動,以內惟埤文化園區為單位的活動就少有機會接觸。Item 山岳生態資料庫規劃與建置(2005-01-01) 李培芬; 許嘉恩; 許皓捷Item 應用最大熵物種分布模式與衛星影像預測嘉義地區沙氏變色蜥之分布(2019) 余安棋; YU, An-Chi沙氏變色蜥(Anolis sagrei)列名在已入侵外來種處理分級名單中的優先管理防制物種,指出沙氏變色蜥可能會是未來快速擴張的入侵物種。物種分布模式(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對於探索未知的生物分布上,展現強大的空間預測能力;而遙測影像偵測空間異質性,在管理生物資源上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預期繪出嘉義地區海拔500公尺以下沙氏變色蜥的潛在棲息地,並從選擇的變數中解釋沙氏變色蜥偏好的棲地特性。 2018年7月在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的樣區內,收集了20個沙氏變色蜥出現點位作為訓練樣本,並用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下載的出現記錄作為樣區的測試用資料。環境變數採用ASTER數值高程模型、WorldClim氣候資料、Landsat 8衛星影像所產生的28個空間圖層,作為MaxEnt最大熵物種分布模式的參數。最後選擇高程值、亮度溫度、土地覆蓋分類、NDVI、坡度作為模式的預測變數。 訓練樣本模式AUC值0.989,顯示模式具有非常好的判別力。本研究從DEM的結果,推論沙氏變色蜥偏好高溫而較乾燥的環境;大氣層頂亮度溫度顯示沙氏變色蜥偏好高溫環境;土地覆蓋的結果顯示沙氏變色蜥在所有類型的棲地都可能成攻入侵;NDVI發現植被覆蓋不良與茂盛,都會使沙氏變色蜥的出現機率下降。 本研究結果提供沙氏變色蜥的空間分布圖,理解沙氏變色蜥所偏好的棲地特性,可以做為後續入侵生物經營空間管理所需的基礎。另一方面,遙測影像對於在物種分布模式上有改進效果,可以作為未來高解析度的物種分布研究的參考。Item 抱著崇敬謙卑的心,尋求與自然的永恆和諧--國科會經典譯注《環境也是災害》(The Environment as Hazard)簡介(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2010-06-01) 黃朝恩; 徐勝一; 蘇淑娟; 廖學誠; 翁叔平; 許嘉恩Item 抱著崇敬謙卑的心,尋求與自然的永恆和諧--國科會經典譯注《環境也是災害》(The Environment as Hazard)簡介(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2010-06-01) 黃朝恩; 徐勝一; 蘇淑娟; 廖學誠; 翁叔平; 許嘉恩Item 日治初期桃園台地族群於埤塘及相關土地利用之比較(2016) 呂唯鈺; Lu, Wei-Yu桃園台地長久以「千埤之鄉」聞名。關於埤塘這樣的文化景觀,不僅呈現自然環境的特性,更是先民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以運用自然資源的成果。又,以往桃園台地上的客家方言群移民,由於「原鄉生活」與「先來後到」等因素,往往被認為擅長利用山區、丘陵這類水資源缺乏的環境。然而,以上這些因素,是否確實造成桃園台地福佬及客家方言群移民在埤塘與相關土地利用上的差異? 本文擬從桃園台地的埤塘並非均質之角度出發,嘗試檢視過往福佬及客家方言群所塑造的埤塘特性。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偏向歷史地理與人地關係,並嘗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首先,透過地理資訊系統,以日治時期的臺灣堡圖做為桃園台地福佬及客家方言群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據;接著,再利用日治時期的收穫調查書等史料相互比對;最後,進行實地訪談,進而與數據、史料交叉印證。 整體而言,就桃園台地全區來看,客家方言群移民的埤塘主要分布在較高海拔。但若透過環境更均質的分區與小區比對,便可發現在類似的受限制環境中,福佬及客家方言群皆會依環境條件去挖築埤塘,而所形塑的埤塘特性則是類似的。透過實地訪查,亦可發現當地居民大體認知到:無論哪個方言群,埤塘皆因灌溉需求而設置。然而,若再進一步就土地生產力來看,除了先天自然環境因素之外,大地主、土地買賣、追逐利潤等人文因素,亦影響桃園台地的埤塘及相關土地利用。 綜言之,本研究認為桃園台地上的福佬及客家方言群移民在埤塘特性及土地利用上之差異並不顯著,蓋因方言群移民間的交流頻繁、貿易盛行等因素,使得彼此的生活方式、埤塘挖築技術漸趨一致;雖然各方言群或多或少保留著自己的特性,但原生的生活方式或是地方性卻是漸趨模糊。Item 桃園臺地埤塘水質研究(2010-08-21) 鄧雅雲; 韋煙灶; 許嘉恩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2011/03-2011/12) 廖學誠; 韋煙灶; 許嘉恩; 陳宛君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2011/03-2011/12) 廖學誠; 韋煙灶; 許嘉恩; 陳宛君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