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賴怡安"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間葉幹細胞在以N-nitrosodimethylamine誘發成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癌之大鼠體內的生理、病理角色(2017) 賴怡安; Lai, Yi-An在台灣、亞洲及南非地區肝細胞癌是最嚴重的癌症。由於肝癌無論是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其治療效果均與腫瘤期別有密切關係,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高達80%的原發性肝細胞癌病人於五年內會再併發復發性肝細胞癌,其再復發的機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因此對於肝癌之形成機轉、復發原因與預防或治療方式之探究是至為重要的。 隨著不同時期和程度的肝損傷,過度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如O2˙-、H2O2 以及NO會造成脂質過氧化(lipid peroxidation)、蛋白質氧化(protein oxidation)、DNA損傷(DNA damage) 與突變產生(mutagenesis)。這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d可能主要來自肝細胞之粒線體、活化的巨噬細胞(activated macrophages, 或稱Kupffer cells)與入侵之中性球(infiltrating neutrophil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會啟動細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 (NF-kB) 與activator protein-1 (AP-1) 移位至細胞核而造成許多發炎細胞激素的釋放引起發炎。過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透過Kupffer cell內的 NADPH oxidase 或是肝細胞之cytochrome P4502E1 (CYP2E1) 會促進肝臟內之stellate cells 活化而造成肝纖維化與肝癌。 肝損傷時肝臟內許多細胞受原位細胞或發炎細胞氧化壓力增加引起Bax/Bcl-2 family啟動細胞凋亡 (apoptosis)、caspase 1/IL-1調節之發炎性細胞死亡(pyroptosis)或Beclin-1/LC-3β調節之細胞自噬 (autophagy)造成肝功能損傷進而形成肝腫瘤。間葉幹細胞(MSC)具有極佳自我更新(self-renewal)及增生(proliferation)能力,MSC同時也具有旁分泌(paracrine)的功能,其培養基(CM)中可能含有高量的growth factors、cytokines及prostaglandins。這些物質會增加細胞增生、存活及血管生成而提升組織修復。 為探究MSC之治療效益,我們利用以N-nitrosodiethylamine (DEN)刺激肝發炎、硬化與腫瘤之大鼠動物模式,評估MSC給予對DEN誘發肝發炎、硬化與腫瘤之病理生理效應。研究發現靜脈給予MSC後,其主要匯集於受傷的肝臟組織。另外,MSC的給予改善DEN引起之肝發炎、硬化與腫瘤等病理特徵,包括降低Masson染色之損傷指標、細胞凋亡、細胞自噬,發炎性細胞死亡表現,並降低肝功能AST與ALT之數值。綜合研究結果,MSC有相當之潛力發展成為對肝損傷患者之細胞治療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