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彥廷"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初探台灣民眾的公民責任感:媒介暴露的解釋(2014) 陳彥廷; Yen-Ting Chen本研究欲探究台灣民眾的公民責任感(sense of civic duty)。首先,透過理論與實證分析,說明公民責任感應是一種視投票為責任的道德感受,且能有效驅使民眾前往投票。其次,研究者將探究公民責任感的起源是否能以媒介暴露進行解釋。 研究者採用「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面訪資料(TEDS2012)」為分析基礎,探究公民責任感在台灣的適用性與起源。在適用性方面,研究者試圖釐清不同社會背景民眾公民責任感的差異,同時以投票參與作為公民責任感行動效果的驗證。在起源部分,研究者主要欲檢視媒介暴露的傳播效果,是否為公民責任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並透過良性循環與媒介抑鬱兩項理論的引導,說明媒介效果的影響機制。 研究結果發現,有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投票是一種責任,且女性、40歲以上、職業為軍公教或私部門管理階層的受訪者有較強的公民責任感;男性、40歲以下、高教育程度、家管、失業或退休的受訪者有較弱的公民責任感。再者,公民責任感與投票參與具有穩定的正向關聯性,表示公民責任感概念在臺灣的脈絡下有其適用性,民眾的投票參與的確受到道德義務感的驅使。此外,在「套疊模型」的設定下可知,納入公民責任感變項,對於解釋民眾的投票參與有顯著加強的效果,這表示考量公民責任感確實能為台灣民眾的投票參與開創新的解釋來源。最後,電視媒介暴露為公民責任感的解釋來源之一,且電視媒介暴露對公民責任感的傳播效果較符合良性循環論的觀點。Item 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2012) 陳彥廷; Chen Yen Ting本研究旨在分析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研究對象為1952、1962、1968、1972、1983、1994、2000、2005年版共8個版次的公民教科書,而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前,為國立編譯館的統編本,開放民編之後,則採用民編本的翰林版。本研究以法治教育的呈現方式與實質內容兩個面向探討法治教育的內涵。就前者,再進一步分為「教學單元與活動」以及「編輯形式」兩項主題;而後者則分為「法治精神」、「基本人權」、「法律形成過程」與「法律體系與法律基本原理」等四項主題進行討論。本研究根據這六項主題探究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並依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於此,分列數點說明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從「教學單元與活動」的演變,發現法治教育內涵與政治和社會環境的發展關係密切,隨著我國社會的法治化程度提高,教學單元與活動中所呈現的法律種類與面向越來越多元。 二、從「編輯形式」的演變,發現其受制於現實環境與升學考試結構,由過去一度因應教育理念而設計的多元活動,逐漸窄化改為以紙筆評量為主。 三、從「法治精神」的演變,發現課文內容對法治精神的敘述,已逐漸由法制(rule by law)觀念轉變為法治(rule of law)觀念。 四、從「基本人權」的演變,發現課文內容所介紹的權利態樣越來越豐富,由過去僅介紹憲法中的四種基本人民權利,逐步增加如消費者權益、環境權、媒體近用權、隱私權等。 五、從「法律形成過程」的演變,發現歷來均著重在介紹法律的法定制定程序,如修憲、立法的法定程序,以及命令制定的類型等。 六、從「法律體系與法律基本原理」的演變,發現在過去,教科書內容對憲法與國際法的介紹最為完整,至1994年版後,憲法與國際法的內容縮減,擴增了刑法、民法、行政法、訴訟法之內容,至2005年版,更進一步強化法律基本原理的說明,如罪刑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等;並增加如性別平等教育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新興法律領域的介紹。Item 比較三種平均數之教學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4-09-??) 丁斌悅; 曹博盛; 陳彥廷; 陳昭地Item 瀕危條紋球背象鼻蟲的物種判定研究與蘊含的保育意義(2017) 陳彥廷; Chen, Yen-Ting海洋性島嶼是產生新種和豐富特有性的高生產力棲地,主要歸因於地理隔離、族群量小與在地適應等特性。然而島嶼物種的分化時間短和細微的形態或生態分化可能蒙蔽物種鑑定,因此島嶼上的隱蔽特有種可能被低估。瀕危的條紋球背象鼻蟲 Pachyrhynchus sonani Kôno, 1930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Entiminae: Pachyrhynchini)是棲息於台灣—呂宋島鏈中綠島與蘭嶼的特有種,族群間存在多樣的色彩與寄主植物變異,因此衍生出物種界線與隱蔽多樣性程度的問題。本研究結合形態(體型大小及形狀、生殖器形狀、色彩與鱗片)、遺傳(四組基因與RAD-seq)和生態(寄主植物與島嶼來源)多樣性的整合物種判別方法來測試條紋球背象鼻蟲的物種界線。結果顯示除了色彩光譜外,所有雄蟲的形態特徵在兩島嶼間重疊,但統計上顯著不同;相反地,兩族群間的雌蟲形態極少分化。兩島嶼間的條紋球背象鼻蟲族群在寄主植物頻率顯著不同,遺傳分群與親緣關係分析建立其為兩個有效的演化種。整合物種判別分析支持綠島和蘭嶼條紋球背象鼻蟲族群為兩個獨立物種。我將綠島族群描述為新種P. jitanasaius sp. nov. Chen& Lin 並建議將其列為瀕危物種。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這兩島嶼上的特有生物的島間種化事件可能比之前所知的更加普遍,並強調小型海洋性島嶼的隱蔽多樣性可能仍然被大量低估。Item 田中一光海報色彩風格之創作研究(2022) 陳彥廷; Chen, Yen-Ting臺灣當代的設計因殖民時期受到日本設計的影響很多,尤其在日本戰後出現的知名設計師,鈴木松夫(Matsuo Suzuki)、龜倉雄策(Yusaku Kamakura)、原弘(Hiromu Hara)與山城隆一(Takaichi Yamshiro)等是屬於第一代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接下來有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佐藤晃一 (Koichi Sato)等第二代設計師,田中一光(Ikko Tanaka)屬於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田中一光這位日本設計界的大師,在他生前經歷了五十年左右的創作歷程,一直以來都是設計界領導級的人物。田中一光擅長以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風格,作品形式多樣而有變化,題材多元富有文化。從早期的作品看出現代設計的抽象表現,也展現出濃烈且質樸的色彩表現。本研究嘗試研究探討田中一光的海報在不同時期與主題的色彩運用,從日本美學、傳統文化、宗教等面向去探討;並論及田中一光個人生平、創作背景與設計理念,探討「琳派」、「能劇」、「歌舞伎」、「國際主義」、「早川良雄」與「吉源治良」兩位藝術與設計的前輩對田中一光之影響。本研究將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其平面海報作品之色彩,收集相關海報並以PCCS(Practical Color Coordinate System)色彩體系統計圖統計其作品之色相、明度、彩度三種屬性,並分析相同時期與主題的色彩統一與變化。最後階段藉由分析結果,依照田中一光常見色彩轉化,並以悼念大師、致敬大師、四季之葉、祖後七日為議題進行海報設計創作,藉此向田中一光大師致敬。Item 課程轉化實作促進國小師培生對數學課程理解之研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12-??) 陳彥廷; Yen-Ting Chen本研究旨在探究22位同小師培生在進行數學課程轉化實作過程中,其對課程理解的轉變,以及促進其課程理解的因素。資料分析則以討論心得、教案、試教語料與評論、總體討論及唔談語料為依據。本研究發現,師培生透過課程轉化,對課程發展過程與課程內涵的理解發展較為豐富;而同儕討論、對實作經驗反思、師培者引導、教師于冊、學生反應及輔導教師回饋是促進師培生發展對數學課程理解的重要因素。最後,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未來數學師資培育與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非同步網路數學教學案例討論之互動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2-03-??) 陳彥廷; Yen-Ting Chen本研究結合教師自省與同儕互動之特質,並運用網路具互動性與豐富性之優點,布置一個以數學教學案例為主軸,供國小教師進行非同步線上討論的網路平臺,以探究7 位國小教師在14 週三次教學案例討論的互動過程中,所呈現的溝通模式與互動內涵。蒐集的資料為教師對三次教學案例所進行非同步網路討論的語料。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藉由非同步網路數學教學案例討論,教師的溝通模式逐漸從「不對稱的互動」走向「對稱的互動」;二、教師互動的內涵亦從「教學策略知識」朝向「數學知識」與「數學教學知識」發展。當教師間的互動型態朝向地位均等的「對稱的互動」方向邁進,他們所討論的內涵也會因不同成員平等的發言,而呈現更多元且豐富的樣貌。最後,本研究亦針對研究發現提出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