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映璇"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光達資料在臺灣海岸地形變遷上的應用(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 2009-06-01) 陳映璇; 沈淑敏; 詹瑜璋; 謝有忠光達技術生產的高精度數值地形模型,是監測海岸地形變遷的利器。我國已於近年引進光達技術,雖然尚未建置專為海岸監測而產製的規範,但所生產之高精度DTM,仍為海岸變遷研究的寶貴資料,須善加利用。本文回顧國際上如何應用光達資料在海岸變遷研究上,討論臺灣早期圖資中哪些可能和光達資料套疊比對,並以淡水河口南岸八里海岸為樣區,透過實作探討光達資料在監測海岸地形變遷上,有哪些限制或需注意之處。本研究結合1980年代之1:1000海岸像片地形圖和既有之光達資料,並以高程濱線指標為濱線定義,進行濱線變化及地形變化量的探討。比對結果顯示,該段海岸濱線位置在這20年期間,有53-65公尺不等的變動量。以兩種資料直接或間接生產之DTM,套疊進行地形起伏變化量時,則需特別注意因兩種資料的測量、製作方式不同,所產生的問題。簡而言之,臺灣海岸現有光達資料雖然大多只有一期,但應可和海岸像片地形圖或現場實測斷面所生產的DTM進行套疊比對,量化海岸地形之變遷量。展望未來,筆者期盼政府相關單位應儘速建置濱線製圖(shoreline mapping)的規範,包括從現場拍攝、資料生產到濱線指標的訂定,才可能為建立海岸地形(或濱線)變遷監測,奠定堅實的基礎。Item 台灣圖資影像在沙質濱線繪製的應用與限制-以白沙灣、八里海岸為例(2008) 陳映璇; Yin-Hsuen Chen濱線繪製(shoreline mapping)為海岸研究、工程及經營的重要基礎,依據歷年濱線位置的變化,可以了解海岸侵淤情形,為國內外常見的研究方法。國內具有相當豐富的全省性圖資,有些地圖上已經註記水陸交界線-水涯線,有些則需自行判釋/擷取濱線(shoreline)。但國內圖資多非針對海岸地帶進行製圖,官方也未制定濱線繪製的相關規範與流程,實有必要從濱線繪製目的的角度仔細檢討。 本文主要目的為了解國內各種圖資在濱線變遷研究上之應用範圍與限制:包括經建版地形圖(1:25000)及像片基本圖套色版(1:5000)水涯線,以及應用正射影像、空載光達於濱線指標判釋/擷取之結果,再與相關文獻進行比較與討論後,作為未來濱線繪製工作流程建議。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經由歷年經建版地形圖上的水涯線套疊後發現,經建版水涯線為製圖者綜合編稿底圖-像片基本圖及修稿底圖-較新航照的產物,該線不能代表單一編稿、修稿或出版年代的濱線位置。因此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或可配合歷史地圖(如臺灣堡圖),進行變化大的海岸區域之長時距變遷研究,但仍以定性的變化趨勢為限。 筆者套疊比對同一版次之套色版水涯線於單色版上,發現不同圖幅有繪製依據不一的情形。經由訪談及查閱製圖規範後,筆者推測在缺乏明確的繪製規範下,繪圖員可能對於海岸環境動態不甚熟悉,而採取了不同的依據繪製水涯線。若要引用套色版水涯線作為濱線,必須先檢視該線的繪製依據,估計不同繪製依據帶來的誤差。 若要避免水涯線所包含的人為誤差,研究者須自行判釋/擷取濱線指標。筆者針對航空照片拍攝資訊進行檢視,發現拍攝當時未考慮季節、潮汐等因素,導致濱線具有較高的自然變動性。實際利用航空照片及正射影像,判釋特徵(proxy-based)濱線指標並分析後發現,考慮連續性及自然變動性等因素之下,以乾溼線最適合大範圍濱線繪製工作;高程(datum-based)濱線指標方面,空載光達所擷取之高程等高線,可與等高線較密集的海岸相片基本圖(1:1000)疊圖分析。然而由於國內各式圖資自然變動性較高,無法將該類圖資所判釋的特徵濱線連結(link)高程濱線進行濱線繪製。 若要應用國內已經出版的圖資進行全島性濱線繪製,筆者建議:1)以1:5000正射圖資(像片基本圖單色版、彩色正射影像)為基礎建立底圖航照資料庫,需包括拍攝日期、潮汐、風浪等資訊。2)挑選合適圖幅,剔除影像過曝、對比過高以及風浪過大的圖幅。3)數化水線、乾溼線及灘內緣線,編輯濱線屬性資料庫。4)在量化變遷速率後,挑選侵蝕嚴重區域,利用高程濱線更精確的監測海岸侵蝕情形。最後筆者也參考美國濱線繪製規範,建議未來濱線繪製底圖,應當在考慮季節、潮汐、天氣的狀況下進行拍攝。Item 看看美國的作法--濱線製圖和海岸變遷資料庫的建置(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1-06-01) 陳映璇; 沈淑敏Item 科技大學評鑑委員專業知能指標之研究(2010) 陳映璇; CHEN,Ying-Hsuan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建構我國科技大學評鑑委員專業知能指標,並探究各指標之合適性與重要性。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對我國評鑑單位與教育行政機關提出相關建議。 為了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使用文獻探討與修正式德懷術進行研究。首先藉由文獻探討釐清科技大學的特色與科技大學評鑑制度;其次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建構科技大學評鑑委員專業知能指標初步架構;研究者最後採用兩次德懷術問卷調查,瞭解教育評鑑專家、曾擔任科技大學評鑑委員教授、一般受評科技大學教授共20人,對各指標合適性與重要性之看法。 研究主要發現包括下列幾點: 1.當今科技大學評鑑項目與合科技大學之特質有所差異,以政策導向引領評鑑方向,容易喪失科技大學的意義與目的。 2.評鑑單位除依據不同專業能力遴聘科技大學評鑑委員行政與專業類別人選,並考量選擇評鑑委員的共通原則。 3.我國科技大學評鑑委員應具備專業知能包括「評鑑相關知能」、「教育領域知能」、「專業倫理知能」三項層面指標。 4.評鑑相關知能層面下包括「認知與理解評鑑知能」、「實施與執行評鑑知能」、「判斷與完成評鑑知能」、「溝通知能」、「人際互動知能」五個向度及十四個要素。 5.教育領域知能層面下包括「技職教育相關知識」、「科技大學行政相關知識」、「科技大學專業相關知識」三個向度及十一個要素。 6.專業倫理知能層面下包括「基本信念」、「利益迴避與保密原則」、「自我負責的專業態度」、「重視社會公共福祉」四個向度及十三個要素。 7.我國科技大學評鑑委員專業知能既合適且重要之第二層指標前四名指標為 「技職教育相關知識」、「利益迴避與保密原則」、「自我負責的專業態度」、「判斷與完成評鑑知能」共四項。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地理學系, 2010-11-??) 沈淑敏; 陳映璇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地理學系, 2010-11-??) 沈淑敏; 陳映璇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地理學系, 2011-11-??) 沈淑敏; 陳映璇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Item 《聽,1967》-〈歐樂思-史惟亮檔案〉重返部落影音紀錄(2018) 陳映璇; Chen, Ying-Hsuan2013年來自德國波昂東亞研究院的「歐樂思—史惟亮檔案」,由歐樂思神父無私贈與臺灣後,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再添一筆資料。2017年臺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的學生,帶著檔案中的錄音資料返回部落,本文以影像紀錄了該研究歷程,並試圖以紀錄片的手法將其呈現。 本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文獻的探討,透過「民歌採集」運動文獻的爬梳,試圖釐清1960年代學者發起「民歌採集」運動的始末與其時代背景;另一方面則是臺灣原住民主題相關紀錄片發展之概述,從中觀看相似主題之作品,作為製作影片之參考範本。第二部分為影片的製作,在內容方面,從田野調查與採集的訪談內容中,筆者整理出三個面向,作為影片發展的主軸,分別為:「族群歷史記憶」、「文化傳承現況」、「對至親的思念」,欲藉由在地耕耘部落文化的族人傳述,使觀者了解部落歌謠文化的內涵與現況,並有所反思;在技術方面,田野採集的現場未竟事宜,使得後製工作較為困難,此部分筆者試圖運用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與聲音編輯軟體pyramix等,進行影像與聲音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