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饒達欽博士"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高職教師對技藝教育家政職群實施觀點之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法(2007) 呂佩蓉本研究旨在瞭解國高職教師對技藝教育家政職群實施觀點,其研究目的為:一、瞭解國中技藝教育家政職群學校之實施現況。二、瞭解家政職群國高職教師對行政互動與配合、課程與教學、教學設備、學生輔導、教師進修與研習的問題與意見。三、探討技藝教育家政職群各項層面改進意見以提供參考。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研究之焦點團體訪談法來進行,針對參與台北縣技藝教育家政職群之國高職教師進行訪談,共計12人。資料來源為焦點訪談結果佐以參考文獻及各類文件資料,以質性研究法分析、歸納,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幾項結論: 一、家政職群國高職教師對技藝教育學程現況涵蓋了正負向的看法。 二、在行政互動與配合實施問題方面,經費編列不足、理念推廣與宣導需加強、未訂定國高職負責職務,職責不明。 三、在課程與教學實施問題方面,課程時間不足、教材無參照標準與評鑑、學生課堂秩序不佳與異質團體衝突。 四、在教學設備實施問題方面,自辦班普遍設備不足。 五、在學生輔導實施問題方面,學生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影響學習成效、國高職學校提供輔導之管道有待加強。 六、在教師進修與研習實施問題方面,研習管道普遍不足、高職授課教師課務問題需自理。 七、參與者提出技藝教育家政職群之改進規劃與配合、課程設計調整、教學設備的改進、學生適性輔導安排、辦理研習與進修共五部分的建議與改進。 最後,綜合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提出對教育人員、主管機關與未來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大學圖文傳播系學生之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建構(2007) 賀秋白; Chiu-Pai Ho摘 要 近年世界各國均大力推動數位內容產業,但是相關之數位能力指標尚屬少見,由於圖文傳播領域與數位內容息息相關,是故數位能力之培育對於圖文傳播教育至屬重要。惟有關之研究尚付諸闕如,數位能力更未見到專家學者將其整理、推廣與運用。又以圖文傳播製程複雜多元,基於「複製前」為製程之前端,故本研究乃擇定「複製前」領域之數位能力指標進行研究。 本研究之目的在:壹、建構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一、探討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內涵。二、訂定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三、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之分級。貳、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之應用:一、圖文傳播產業對複製前數位能力之需要性。二、運用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指標。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質性與量化研究,研究之進行採用「指標建構複合性方法」建構數位能力指標系統。指標定稿後,進行圖文傳播產業專家意見調查。事後,加以統計、分析,將指標依重要性加以排序、整理,提出結論與建議。並將數位能力指標出版公佈推廣至圖文傳播有關產業,如數位內容產業、出版產業、印刷產業、攝影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之運用與施行。 綜合歸納本研究主要的具體結論如下:一、圖文傳播複製前製程之數位能力計有八類指標層面、十六種指標向度、九十項能力指標。二、圖文傳播複製前製程數位能力指標層面包含八類層面分別為:(一)圖文傳播複製前製程設備使用、(二)圖文傳播原稿製作、(三)圖文傳播作品設計與規劃、(四)圖文傳播內容製作、(五)圖文傳播內容整合、(六)圖文傳播內容呈現、(七)圖文傳播管理、(八)圖文傳播網路使用。三、經由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九十個能力指標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共有9項、「重要」的指標共77項、「普通」指標4項。(如依照平均數分級時,計有35項非常重要指標與55項重要指標,沒有普通重要以下的指標)。四、經統計分析結果,產業非常需要的數位能力41項、需要的數位能力40項、普通需要的數位能力9項。 依照眾數為基礎分級,非常重要的指標落在第三能力層面作品設計與規劃、第四能力層面內容製作、第八能力層面網路使用數位能力。表示,圖文傳播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專家們認為圖文傳播複製前數位能力最重要的是作品設計與規劃數位能力、內容製作數位能力、以及網路使用數位能力。 依平均數評量,從複製前數位能力「向度」的角度切入,較重要的數位能力指標向度,是複製前製程設備硬體、複製前製程軟體設備、紙本載體、數位載體、圖像影像、文字、內容整合以及色彩管理,可知目前大學生們學習複製前數位能力應該優先學習之重點在於「製作設備之運用、數位內容的載體紙本的或是數位的、圖像影像以及文字的處理與製作,數位內容要素圖像、影像、語音與文字的整合,以及色彩管理。」 數位能力指標與產業對數位能力的需要性,兩者呈現正相關。亦即數位能力指標重要者,產業的需要性也跟著提高。利用「指標重要性」來預測「產業需要性」是可行的;「指標重要性」可以解釋「產業需要性」的81.3%。反之,產業的需要性也可以解釋指標的重要性。Item 實施高職機械科新課程之因應措施研究------以台中縣市學校為例(2009) 曾明山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機械科實施新課程之因應措施,以作為高職機械科實施新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再經歸納分析整理,確立「課程發展」、「學生進路」「設備配合」、「師資培訓」、「法令宣導」與「整體成效」六個層面相關因素,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瞭解目前高職機械科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對於學校實施新課程發展沿革及因應措施之意見。 本研究以台中縣市八所公私立高職機械科學校為對象,發出1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數為131份,有效回收率93.5%。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以瞭解資料分佈情形與進行差異性及相關性考驗。 根據文獻探討及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高職課程修訂從以往「職業取向」轉變為「職業生涯觀念」之導向。 二、台中縣市高職機械科教師及行政人員對於新課程實施後各個層面之因應持肯定的看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因應新課程實施上,各個層面均無明顯的差異。 研究結論對因應新課程之課程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課程發展:建立教材研發人才資料庫,健全課程發展組織以及制訂課程發展標準作業(SOP)模式並加以法制化。 二、學生進路:設計多元課程,增加校訂科目彈性及學生選課機會,以利學生進路。 三、設備配合:建立設備資料庫,有效整合教學資源設備,教育主管機關應評鑑各校設備因應新課程實施之需求整合並持續補助。 四、師資培訓:鼓勵教師建立學習型的學習團隊,規劃因應新課程實施之教師在職進修、研習及第二專長模式之建立。 五、法令宣導:利用網路公聽、說明會;印製宣導手冊、說帖及Q&A,瞭解檢視新課程與待解決問題之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