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兆毅"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八仙山林場與大雪山林場的林業經營與影響(2011) 黃兆毅; Huang,Zhan-Yi台灣接觸科學林業產生有規劃的經營從日治時期開始,日本政府受當時世界潮流的影響,欲將台灣林業建立為法正林模式。日治末期為因應戰時所需,卻過度開採,造成國民政府統治初期,需修養身息停止砍伐。但在經濟需求下,國民政府延續日治法正林模式進行開採,之後國民政府機關及政策受美援的影響,從原本的日式經營模式轉變為美式經營模式。本研究案例八仙山林場與大雪山林場,正能顯示這兩種經營模式對於林場影響的差異。 同位於台灣中部的兩大林場:八仙山林場與大雪山林場,在未經人為利用前,範圍內原始林相皆呈現垂直分布。最早進入這片原始森林邊緣的是泰雅族南、北勢番,因少量利用多保持原貌。隨清代及日治政府的政策及漢人對於樟樹的需求下,漢人逐漸取代泰雅族的分布,且因軍工料進行擇伐樟木;伐樟製腦進行皆伐,後者砍伐規模大,且砍伐土地不待次生林的生長,直接開闢為耕地並定居形成聚落,不見天然林相。相較於此時期開發重點的樟木,松、杉及檜木這些溫帶林的樹種,受限於開伐技術及樹種生長的環境而無法加以利用。日治時期林業開伐開始進入溫帶林。八仙山林場是在政府力量下成立的官營林場。當日本政府最初以需求針葉木的情勢下,八仙山林場主要選擇純度較高的針葉林砍伐。砍伐過程中,伐木部分無論器具、演進皆以人力為主,再加上集材以人力集材,運輸則以森林鐵道及架空索道為主要運輸工具。因此八仙山林場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皆伐,於造林時,部分林相仍含有砍伐剩餘樹種,且造林成效不佳,而呈現天然林相與次生林相互相參雜的情形。大雪山林場是國民政府為了增加木材產量,而使用美式林場經營方式辦理的示範林場。在規劃時期,由於有美國航照技術的引進,使得林場得以全面規劃。於開伐時期,大雪山引進不同於以往的美式採集方式,如動力鏈鋸伐木、高曳集材、聯車運林、批量製材及進行初步加工。其砍伐效率較以往倍增許多,且在林道的配合下,深入各林區進行伐木,而小規模的皆伐作業,更造成天然林相快速的消逝。造林的部分亦採用美式技術以二階段育苗及塑膠袋裝套,提升造林成功率,雙重因素下,大雪山林場呈現以人工種植純林為主的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