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an, Yu-Che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暗黑四特質與自我監控量表中文化暨其與人格、暗黑幽默風格及主觀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2021) 張益慈; Chang, Yi-Tzu暗黑特質的研究發跡於近20年。然而,國內目前缺乏對暗黑特質的認識,也缺乏一套適用於亞臨床情境,並經信度與效度驗證的自評式暗黑特質評量工具。此外,暗黑特質中的惡意之最:病態人格,被指出具有變色龍的特質;而這也與Snyder所指出「高自我監控者」具備的特徵不謀而合。然經現代測驗理論重新驗證,自我監控應為包含獲得型與保護型自我監控的雙因子模式,而國內目前的評量工具僅測量到前者。是此,本研究共分成三項子研究:研究一旨在發展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Short Dark Tetrad-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SD4-TC);研究二旨在發展繁體中文版獲得性-保護型自我監控量表(Acquisitive and Protective Self-Monitoring Scale-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PSMS-TC);研究三旨在納入HEXACO性格模式、暗黑幽默風格及主觀幸福感等多元化社會心理變項檢視其與病態人格、自我監控的關聯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研究一至三分別蒐集483、721、863位大學生資料。研究結果發現,研究一25題的SD4-TC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64 ~ .85)、再測信度(rs = .74 ~ .85)、組合信度(CR = .65 ~ .86)及合理適配的建構效度(RMSEA = .066, SRMR = .08)。研究二12題的APSMS-TC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α = .77、.69)、建構效度(RMSEA = .074, SRMR = .05)。SD4-TC與APSMS-TC均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與跨性別的量尺恆等性。研究三則發現不同的暗黑幽默風格可中介病態人格與正負向情感之關聯性;不同人格特質對病態人格與不同類型的自我監控具調節效果;且病態人格、雙因子自我監控與主觀幸福感之理論模式可達合理之模式適配度。本研究所發展的SD4-TC與APSMS-TC具有良好信度及效度,未來可應用於教育心理、輔導諮商、臨床、職場人際、性別等領域,並強調透過本研究揭露病態人格之行為模式促進大眾對其的辨識度以期維護個人最大心理健康福祉。Item 語文笑話的認知與情緒歷程: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2011) 詹雨臻; Chan, Yu-Chen不論是古今或中外,幽默在人類的生理健康、心理調適和社交上,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討幽默歷程及其神經機制的研究蔚為風氣。近年來,先進的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已經促使研究者以更有效的方法探討幽默歷程的大腦神經機制。過去的幽默研究,發現大腦進行幽默理解和幽默欣賞時,分別對應到不同的腦區。然而上述這些研究,大多以「幽默」和「非幽默」的條件相比,故其大腦的活化同時混雜著幽默的認知和情緒歷程,無法明確區分幽默理解的認知歷程與幽默欣賞的情緒成份之神經機制。因此,本研究採用過去幽默研究從未使用的實驗設計,在笑話語句與一般句之外,加入「花園路徑句」條件,以區分幽默的「認知成份」和「情緒成份」的神經機制。 此外,幽默的認知歷程可再細分為「失諧」和「解困」的歷程,然而過去的研究囿於刺激材料和實驗設計的限制,無法明確區分失諧與解困歷程所對應的神經機制。因此,本研究採用語文笑話,並改寫關鍵語句來操弄三種刺激類型:未失諧、失諧未解困、失諧解困。經由上述三類刺激的比較,可以更精細區分「失諧」和「解困」認知歷程的神經機制。 本研究以事件關聯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進行兩個實驗,實驗一旨在區分笑話中「認知成份」和「情緒成份」的神經機制,結果發現,幽默的認知成份引發語義統整在左側額上回和雙側的額下回有較大的活化。在故事主角的人格特質推論下有較大活化在左側角回、左側額上回、雙側顳下回和右側顳中回;在解困後,引發好笑愉悅的幽默情緒成份在海馬旁回和前扣帶回有較大的活化。 實驗二將幽默認知歷程再細分為「失諧」和「解困」,旨在探討這兩個認知歷程的神經機制。結果發現,「失諧」歷程在右側顳中回有較大的活化。「解困」歷程在左側額上回及左側頂下葉有較大的活化。 綜上所述,相較於過去的幽默研究,本研究的實驗設計有所突破,更能釐清且區分幽默的「認知成份」與「情緒成份」之神經機制,且在幽默理解可再區分出「失諧」和「解困」的歷程,對於瞭解幽默的神經機制具有重大的貢獻。未來研究可再進一步比較幽默與情緒調節的效果。其次,本研究採用二段式笑話結構,未來可直接使用三段式笑話結構,從刺激材料更能清楚區分失諧和解困的歷程。再者,本研究的參與者皆為一般正常人,未來可和不同族群進行比較,例如:比較一般生與亞斯伯格者在笑話中認知與情緒歷程之神經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