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ang, Yu-Cheng"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使用梯度提昇機辨認暗網市場之毒品高衝擊賣家(2020) 張祐誠; Chang, Yu-Cheng本研究將各樣軟體建構成針對暗網購物市場 (DarkNet Marketplaces, 以下簡稱DNM) 的爬蟲,繞過身份認證、Cookie 過期、Crawler reject(robot.txt) 等機制,透過程式取得研究者需要的 HTML 檔,再交由 Jsoup 函式庫剖析需要的網頁欄位,轉成Json 格式,儲存在本機的資料庫,並透過內建的 cURL 指令存取Elasticsearch (以下簡稱 ES),方便後續維護、備份、以及訓練之自動化。 取得的資料,進一步以梯度提昇機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的決策樹機器學習訓練模型,擷取資料中的特徵,找出高衝擊的因素,嘗試預測每個 DNM 中的新貼文,未來可能的衝擊度,進而排列出此 DNM 中的賣家衝擊度排行。本研究嘗試使用藥物本身的生物半衰期作為衝擊度的依據,建構相關程式,從可信賴的網站中取得該藥物的半衰期,並將半衰期轉換為成癮度,作為該藥物對社會造成的量化衝擊。過去研究者曾針對鴉片類 (Opioid) 藥物做量化衝擊,以各類藥物相對於嗎啡的等效劑量 (potency) 作為其衝擊參考。然本研究欲探討較寬廣的藥物定義,故選擇生物半衰期作為量化衝擊。 本研究透過 onion live 作為起點,選擇五個性質不盡相同的 DNM,嘗試建構一套不受限制的爬蟲架構,方便後續研究者取得資料。使用XGBoost 各別對每個 DNM 訓練 GBM 模型,從每個 DNM 中隨機取90%作為訓練資料,另外 10% 作為測試資料, 計算 Precision, Recall 以及 F1 score,可達到 95% 的 F1 分數。Item 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間助人關係之研究(2011) 張祐誠; Chang, Yu-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之助人關係。研究目的包括:(1)瞭解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發展助人關係的故事;(2)探討影響大學層級育幼院認輔志工發展助人關係的相關因子;(3)探討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間助人關係發展歷程;以及(4)探討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間助人關係之特色。本研究邀請七位在同一育幼院認輔計畫中的大學層級認輔志工(四位女性,三位男性;皆為大學二年級至四年級輔導相關科系學生),接受半結構式訪談,並以助人關係相關理論為依據,以質化研究的主題分析法進行歸納與分析訪談資料。 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以四個部份呈現: 1. 受訪認輔志工與院童助人關係發展的故事:依據時間序分別呈現七位認輔志工加入服務計畫,與院童發展助人關係之經驗。 2. 影響認輔志工發展助人關係的因子分析結果:影響認輔志工與院童發展助人關係的因子包括(1)認輔志工內在層面的影響因子:主要包含「參加服務的動機」、「對自己專業的期待」、「接案過程中的焦慮」、「接案過程中對專業的反思與學習」與「工作中反思的核心價值觀」等五項,底下又分成十三個成分;(2)與院童互動層面的影響因子:主要包含「面對院童抗拒的內心衝突」、「互動中信任議題的發展與挑戰」、「相互吸引力的形成」、「互動中形塑的志工角色形象」、「分離經驗」,底下又分成十一個成分;以及(3)外在環境層面的影響因子:主要包含「志工專業督導團體的協助」與「育幼院環境支持與限制」,底下又可分為八個成份。 3. 認輔志工與院童間助人關係發展歷程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認輔志工與院童的助人關係發展歷程可分成五個階段:(1)階段一、「新手上路,學習助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2)階段二、「從初期困難與限制中開始自我調適」;(3)Item 華人社會孝道文化親子議題的心理劇模式建構-任務分析法的應用(2020) 張祐誠; Chang, Yu-Cheng本研究旨在應用任務分析法,建構華人社會孝道文化親子議題的心理劇工作模式。研究目的以賴念華博士所發展的「華人文化脈絡取向心理劇」,作為理念模式,探討成年人主角與父母間親子關係議題的心理劇演出歷程,以建構實作模式。本研究蒐集了五位來自中國和臺灣的女性主角之親子關係議題心理劇,探討主角在實際表現的「起點」和「終點」行為,整理出心理劇的介入要件和階段任務,並連結華人孝道文化、心理劇等理論,說明實作模式的治療特點。 本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成下列四部分: (一)呈現五位主角的心理劇歷程,在親子議題中起點行為有二,包括:(1)壓抑負面情緒與內在需要;(2)規避逃離與自我犧牲的因應方式,與華人孝道文化和社會規範有關;經過心理劇後,其親子議題困境皆出現建設性轉化,終點行為有四,包括:(1)在親子關係中的情緒釋放與情感表達;(2)個人的自主決定權與親子互動界線拿捏;(3)主角對於父母所處生命脈絡的整體理解;以及(4)親子關係的延續發展。 (二)實作模式共發現十七項介入要件,包括:(1)與導演建立合作關係;(2)在團體中感到自在安全;(3)設置與說明孝道困境的場景;(4)跳脫既有視框探索孝道困境的整體脈絡;(5)辨識孝道困境中的僵化模式和定錨因應方式;(6)賦能關係脈絡中的「自我」;(7)設立界線鬆動僵化孝道行為;(8)暖身面對孝道困境衝突場景;(9)挑戰父母權威說出想法感受;(10)宣洩在孝道困境中的壓抑情感;(11)體會孝道困境中父母對子女的深層情感;(12)瞭解父母在其環境脈絡中的心情狀態;(13)暖身準備親子關係的會心對話;(14)體會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期望;(15)展現自發改變的親子互動;(16)核對目標達成與定錨改變;和(17)結束演出回歸團體。反映出的三個治療意義為:(1)實作模式呈現出「暖身至行動」的暖化情緒的細緻步驟;(2)實作模式展現出主角從「自我至人際」的關係理解;以及(3)實作模式清楚說明親子「會心與自發改變」的衝突轉化。 (三)實作模式的改變歷程分為九項階段任務,包括:(1)與團體建立安全共創的合作關係;(2)鬆動「自我對待」中的僵化孝道行為;(3)探索與評估孝道困境的整體脈絡;(4)鬆動「親子互動」中的僵化孝道行為;(5)理解親代在孝道困境中的狀態;(6)在孝道困境中充分宣洩情緒與表達自我;(7)在整體脈絡中與親代會心;(8)親子關係互動的自發改變;和(9)定錨改變回歸團體。此九項任務由前述提及的十七項要件組合,重複出現以達到任務目標。 (四)本實作模式可應用孝道雙元模型,理解五位主角的親子關係議題,分為四點為:(1)以子代的基本心理需求出發,催化演劇動力;(2)突破權威性孝道所產生的僵化關係結構;(3)轉化從「尊尊」至「親親」的親子關係運作原則;(4)定錨社會變遷中的核心情感。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未來研究和心理劇實務和督導訓練之相關建議。Item 重力作用下糖分子於水溶液中之垂直方向的分布(2022) 張玉澄; Chang, Yu-Cheng藉由濃度-折射率線性關係,糖水水溶液在重力以及擴散的效應下,其濃度分布圖可以被得知。糖水溶液之折射率的測量,已在此研究分析進行前,由在臺北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中的作品,所提出之替代方式取得,而該方式所得出的結果經過文獻的參照,顯現出是可被信任的。在重量百分濃度 5% 、10% 的糖水溶液中,其濃度分布圖和著名的Perrin 分布是符合的,然而當重量百分濃度為15%、20% 和 25% 時,濃度分布趨勢呈現出和前者不同的凹向性。濃度的不同種的形式在研究分析進行之前會被探討介紹並且順帶提出一種定義稀薄溶液的方式。在研究分析中,我們考慮了溶質之熱力學性的半徑是和糖水溶液局部濃度相依的,因此傳統上之指數分布的濃度函數,在方程式的兩側都和濃度應變量有關。此種有著指數長相但是方程式兩側都為濃度相關的分布在這研究中被命名以及簡稱為DEP。當拿傳統的單純指數分布和DEP去做比較時,我們可以得出在系統內部的粒子大小分布,並且在重新檢視對於一空間中的溶質數目的計數方式後,對於不同初始濃度的糖水水溶液,此研究建立了有效粒子數對高度的分布圖。這些分布圖在所有的濃度,都呈現了凹性的一致性,並且對其做指數擬合也能得出足夠滿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