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un-Kuo Yeh"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東太麻里溪集水區地景變遷之研究(2014) 葉春國; Chun-Kuo Yeh土地覆蓋變遷分析對於提供集水區土地經營、監測及規劃等資訊是極為重要的。本研究呈現2005~2011年間東台灣太麻里集水區大規模地景變遷與其頻繁自然干擾間的關係。為了解土地覆蓋變遷與自然干擾間之關係,我們採取複合式的地景分析途徑,應用了地景指標、馬可夫鏈模式、改變軌跡及邏輯斯迴歸模式。組成性地景指標分析結果顯示崩塌地面積擴張7.5倍(15.52 km2),而森林面積縮減10.6%(20.90 km2)。空間型態地景指標分析結果顯示森林區塊面積變得較小、形狀不規則及空間上破碎;然而,崩塌地區塊面積變得較大及空間上較為聚集。因此,研究區土地覆蓋變遷主要發生於森林覆蓋的減少和破碎,以及崩塌地數目和面積的增加。在研究期間,地景中最顯著的面積改變是林地轉變為崩塌地和河道,分別約為15.82 km2 和 6.73 km2。就轉移機率而言,人為區塊轉變為林地和河道的機率為最大。透過馬可夫鏈的分析,本研究產生了三種各類土地覆蓋比例未來(2017~2035)的預測狀況。三種預測狀況分別被視為對於下游居民生命及產財具有高、中、低的風險性。 FL、FC及 VR 三個改變軌跡共占整個集水區全部改變面積的75.65%,他們被視為主要的改變趨勢,而且代表太麻里集水區的整體地景(OL)變遷趨勢。改變分析結果顯示地景變遷易發生於畢祿山層地質、鄰近斷層和河道、坡度大於35°及東向坡的條件下。就模式驗證而言,FC模式具有最高的AUC值。然而,RCI指標值顯示變遷機率的預測皆能高度符合實際的改變軌跡。因此,本研究得出的四個邏輯斯迴歸模式有助於地景變遷的預測。Item 水里溪上游集水區地景型態與溪流水質關係之研究(2006) 葉春國; Chun-Kuo Yeh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地景型態與溪流水質關係,希望能提供資訊來協助集水區尺度的土地管理。本研究於水里溪上游五個集水區對14個水質變數進行歷時14個月之溪流水質監測。首先利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呈現水質變數於空間上的變化及對水質資料進行縮減及資訊萃取,此外,以五個集水區之土地利用比例及地景生態指標分別與溪流水質變數進行相關分析,並探討濱水帶與整個集水區之土地利用情形何者對溪流水質影響較大。結果顯示,WC-4及WC-5取樣點有較高的SO42-濃度,可能為地質條件差異造成;因素分析萃取出五個因素,此結果顯示沒有單一且特別明顯的因素可以解釋14個水質變數的變異情形;集群分析可將集水區分為三群,月份則可區分為二群;溪水中NO3-濃度與檳榔園比例於濱水帶25公尺內呈顯著正相關;地景破碎會使溪流量增加,且檳榔園比例較多使溪流量變動較大,而森林具有調節流量功能;森林及草地區塊面積較大及完整,溪流水中Cl-及NO3-濃度較低。因此,未來國內集水區水質研究可運用多變量分析途徑來協助集水區水質的特徵化及水質監測計畫設計的最佳化,此外,地景生態指標為一項有利的工具,可用來監測溪流水化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