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Huang, Jia-Li"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鉅量資料取徑分析 Facebook 候選人網路競選的候選人形象與社群討論-2018 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研究(2020) 黃家莉; Huang, Jia-Li在過去的選舉當中掌握主流媒體等於掌握發聲權。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社群媒體的興起也改變閱聽人的接收模式。競選的文化、策略也跟有變化,從原 本的陸戰打到空戰,過去菁英化的政治人物演變成如同朋友一邊的親近,而民眾 也能在社群上與候選人互動。因此本文試著用鉅量資料取徑輔以內容分析法,利 用 Netvizz 撈取資料,從 2018 年 4 月 9 日到 2018 年 11 月 24 日止,從宣佈競選到 選舉當天結束,再以 Python 將資料視覺化、圖像化。 過程當中發現,民眾對於對於圖像化、影像化等較能直覺性吸收的發文有較 高的參與度,特別發文當中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民眾在社群上的討論度就會更高。總體而言,軟性資訊的發文參與度較高。陳其邁粉絲專頁的民眾對於硬性資訊的討論度較熱烈,而韓國瑜粉絲專頁上的民眾對於軟性資訊的發文有明顯較高的參與度。 在社群形象上面,韓國瑜給人比較親民、真實,像是鄰家的里長伯,因此在和民眾互動上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互動,而陳其邁給人比較高高在上的社會菁英感,跟民眾互動上比起來沒有韓國瑜那麼親近。透過中選會提供的選舉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市長選票上的變化,與市議員席次上的改變,因此在這次選舉中政治版圖上是有位移的。整體來說社群網路的競選所帶來的影響,除了讓過去菁英化的政治變成拉近與民眾之間的好朋友,並且是能帶來政治版圖的位移。Item 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2003) 黃嘉莉; Huang, Jia-Li本研究旨在以專業社會學理論與歷史制度論為基礎,透過文獻分析及理論分析,針對英、美兩國教師專業制度發展的歷史,探討教師專業制度對教師專業的影響與衝擊。 根據文獻分析與理論分析教師專業理念與其制度化後,結論如下: 壹、實踐層面 一、政府在維持與提昇教師專業有其影響力,相對的也會因制度設計不週而影響教師專業的建立。 二、教師專業制度的設置,往往會因為社會需要而有替代制度,影響教師專業的建立。 三、教師專業知識為建立學術研究的成就與理論價值,在大學為生產教師專業知識之主流的架構下,忽略教師針對實際教學知識的研究。 四、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知識隨著時代而發展不同的模式,在能力取向下教師專業知識的理論科目不受重視,加大理論科目與實際教學之間的距離。 五、教師證書的授予必須掌握師資培育的許可、師資培育的實施、教師檢定三關卡。 貳、社會文化層面 一、透過專業社會學的發展觀點,發現教師專業理念是隨歷史階段而有不同的意義與功能。 二、教師專業理念隨著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涵,雖有負面的評價,但是教師專業仍具有促動革新的價值。 三、回顧教師專業制度的歷史,制度形成與否對於教師專業理念的形成有關鍵的作用,但是制度形成後的結果卻與原提升教師專業的目的不同。 四、政府主導教育改革的意義與價值,使得教師專業制度多配合其政策而改變,忽略建立教師專業制度的完整性與一貫性。 五、教師專業制度是公共性的議題,政府的主導性優於教師專業團體,教師專業並未建立具獨佔性的領域。 六、因教師專業並無排外的資本,促使教師專業制度成為政治角力的場域,政治力的彰顯使得教師專業的實質發展受到忽略。 七、回顧教師專業理念的發展,教師往往被視為是技術性與不受信任的社會文化影響,使得教師專業制度多著重管理教師。 八、教師專業制度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並未發展出屬於教師工作特殊性的專業實踐文化。Item 體育師資生教學知識習得歷程之研究(2017) 魏豐閔; Wei, Feng-Min師資培育課程的有效性關乎教育改革能否落實與師資培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因而一直是師資培育研究者致力探索的有趣課題;然而,師資培育課程卻經常退居至這類研究的「背景」,邊緣化為不具實質的主題標籤和課程介入結果的附庸。本研究翻轉外部觀點下的績效主義研究模式,改採課程運行的局內人視角,旨在分析體育師資培育課程經驗與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關聯。本研究包含了兩個子研究,分別以不同的個案研究設計探討不同的研究問題,研究一依循探索性個案研究之取徑,蒐集師資生深度訪談和學習歷程檔案等質性資料,透過紮根理論技術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先行檢驗特定師資培育課程內容之真實有效性;研究二則採嵌入式單一個案設計,運用影像分析拆解出課程影像內的情節作為經驗內容,並透過教學影像轉譯、比對與詮釋的過程,判定師資生實際教學中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結果與進程。研究一確認Mosston教學光譜之學習對師資生的知識改變具有延遲性效果,師資生能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所學教學形式,且能說出教學光譜的部分知識內容和某些教學形式的概略性操作方式,而其知識改變的內在機轉係在先備知識的作用下,歷經同化與自主創造的複雜認知運作,始能主動建構出個人的教師知識。研究二發現體育教材教法課程同時整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經驗內容,其結構係經知─行互通和角色扮演與轉換的動態歷程,形塑出一種對話性的課程框架;另外在對照師資生不同階段學科教學知識之表現後,發現此類教師知識的發展情形變動不大且有略趨向傳統教學之勢;最後在時間推演的軸線上,檢視體育教材教法課程經驗與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關聯情形,發現課程經驗與師資生的知識發展軌跡具有關聯,但此一關聯的強度卻在職前培育階段即產生弱化之跡象。本研究建議師資培育課程經驗的規劃與實施應考量如何解構師資生所擁有的先備教學知識 (那些他們作為「觀察的學徒」時獲得的體育教學知識) 並協助他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教學行動之問題,且後續研究應持續致力於考察教師知識如何落實為教學實踐並分析師資培育課程與師資生教學專業成長之長期關係。Item 高中女校教師因應學生同儕衝突之策略研究─以杏雨女中為例(2021) 呂昱達; Lu, Yu-Ta本研究指在探討單一性別環境下,高中女校學生的同儕衝突原因,並了解女校教師在此學校環境下對學生同儕衝突之因應策略,受到社會性別意識影響的表現為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訪談我國某所女中(化名為杏雨女中)的12名在職教師與10名畢業學生,並廣泛蒐集與學生同儕衝突、教師因應學生同儕衝突的相關文件。經過近一年的研究,研究者歸納以下幾點結論: 一、 杏雨女中學生在單一性別環境中的衝突原因,分別為「悖於性別期待」、「破壞集體形象」、「擾動和諧一致」及「裂解傳統典範」,具有受性別意識制約的傾向。 二、 學生同儕衝突的運作受到性別意識影響,使得誤會難解、衝突醞釀期長、過程中同儕結黨結派而難解。 三、 杏雨女中教師覺察學生衝突的資訊上,主要採取被動式社群平台及週記的交流、主動式養小鬼及午餐約會等手段,於檯面下蒐集衝突資訊。 四、 杏雨女中教師在學生同儕衝突的因應策略上,分別採取「威權管理」、「溝通協調」及「暫緩處理」的手段。 (一)威權管理的使用,多僅限於衝突有觸法疑義、家長介入、衝突規模較大等衝突情境。運用上易因強勢介入,而忽略學生立場及感受、忽略需於法有據且往往越俎代庖淪為保姆。研究者亦發現男性教師對該策略多避諱使用。 (二)溝通協調適用於多數女校同儕衝突的情境,該策略以「搭建溝通橋梁」、「搭建下台階」及「讓學生感受同理」為主要特色。 (三)暫緩處理在採用上,因應情境主要呈現兩種觀點。其一在小規模人際衝突中,教師多視衝突為「成長之必然」,而採用暫緩處理策略。其二,在社團衝突中,教師則多排除自己處理的責任、低估自己處理的能力,而消極地暫緩處理。 五、 杏雨女中教師在處理學生同儕衝突時,因教師背景的不同,策略採用上有所差異。 (一)女學生並未規避在衝突議題上尋求男性教師協助,但男性教師卻普遍性地自我排除,而在學生衝突議題上淪為他者。 (二)行政與專任教師亦多將學生衝突的責任劃歸為導師,而排除自己的參與;且擔任學務工作的行政教師,也因長期接觸的衝突類型,使其對學生衝突的想像偏向單一化。 (三)學科屬性上,並未發現與因應策略的顯著傾向。僅公民與社會科,因學科屬性與衝突因應策略較為相關,教師有顯著導入法律內涵、重視多元視角、尊重性別平等與差異、強調客觀事實及思辨的傾向。 (四)年資方面,並未發現與因應策略的顯著關聯,惟多數教師皆肯認時間淬鍊對自身因應學生衝突能力的正向價值。 (五)惟教師背景與因應策略間之差異,仍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釐清。 六、 杏雨女中教師與學生一樣,皆受單一性別學校環境之社會規範影響,在因應策略上反映出「女學生的同儕衝突為芝麻綠豆之事」及「女性需安撫勝於仲裁」的順從性別觀。七、 杏雨女中教師順性而教的背後,無形間也再製社會規範,傳遞了「女性的衝突難登大雅之堂」、「女性在面對衝突時應隱忍」、「女性在衝突中不必爭對錯輸贏」等觀念,進而維持並強化了性別意識。八、 從杏雨女中教師對於學生同儕衝突的觀點、覺知方式及因應策略,可發現其可能為社會性別意識再製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