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Kao, Yu-Hsua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對於下肢運動表現之影響(2017) 高裕軒; Kao, Yu-Hsuan背景:競技體操運動對於選手從基礎動作扎根朝向高難度動作發展的過程中,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等基礎運動表現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震動訓練與不穩定表面訓練皆可有效的增進運動表現。目的:探討八週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介入對競技體操選手下肢的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及專項技術運動表現並探討肌肉活化程度之影響。方法:16名大專競技體操選手,經配對分組成二組:高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 (N=8, 高震幅) 及低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 (N=8, 低震幅),進行為期八週的訓練。所有受試者在訓練前、立即性、四週、六週、八週皆進行下蹲跳、30公尺衝刺、折返跑、單腳平衡、後空翻測驗、肌肉活化。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下肢運動表現 (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專項技術、肌肉活化) 之差異,顯著水準設為α = .05。結果:高震幅組立即性訓練後下蹲跳之跳躍高度、30公尺衝刺、單腳平衡之開眼平衡、後空翻之空翻高度、肌肉活化之外側腓腸肌達顯著;四週後,下蹲跳、後空翻之空翻高度達顯著;六週後,下蹲跳、30公尺衝刺之啟動速度、折返跑、後空翻之空翻高度達顯著;八週後,下蹲跳、30公尺衝刺、折返跑、後空翻、肌肉活化之內側腓腸肌、外側腓腸肌、股內側肌達顯著。低震幅組在立即性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單腳平衡之開眼平衡、肌肉活化之內側腓腸肌、外側腓腸肌達顯著;在六週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達顯著;在八週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達顯著。結論:高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能有效提升下肢運動表現,然而低震幅結合訓練則較無訓練效果。Item 探尋社區大學教師之教學與公共領域關懷圖像(2010) 高育萱; Kao, Yu-Hsuan面對社會的快速變遷及終身學習社會之漸受重視,社區大學在成為台灣成人學習的重要場域之際,教師的教學品質與實務逐受關注;其次,成人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扮演重要之角色,因而本研究欲對社區大學教師之對學習者及公共領域的教學關懷方式與省思進行探究與理解。最後,則提出本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主以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並輔以教室觀察方式,且根據研究主題以立意抽樣,選取三位台北市內長期熱忱參與校務及具關心學習者特質之社區大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探究三位受訪教師其對學習者之具體關懷方式採取方式為:(一)易地而處與學習者;(二)尊重及接納學習者意見;(三)回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四)適時關切學習困難者;(五)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六)經營信賴與密切互動的師生關係;(七)關心學習者之學習成長;(八)肯定與欣賞學習者。 其次,教師對公共領域之教學關懷重視方向為(一)學習對多元社會群體或現象之尊重及理解;(二)開展對不同社會議題之關注及對話;(三)以社區在地之觀點建構其教學及課程;(四)由社區的關懷或服務中體會個人對社會的發展的重要性。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建議社區大學教師於關懷學習者之際,於教學活動安排中可更尊重其學習意願及能力;並對年長之學習者付諸更多耐心與傾聽其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