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Pai, Sheng A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七年級學生人體體溫恆定性心智模式與其一致性之關係(2012) 白勝安; Pai, Sheng An我國100學年度實施的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中,將人體恆定性列為必須學習的能力指標之一。美國科學促進學會在Project 2061科學素養的基準中,指出國中人體生理學教學不應僅側重在生理結構和功能介紹,更應強調生命維持的基本需求,包括各個層次生理結構的互動以維持穩定的體內環境。 本研究以二階層診斷問卷、半結構式訪談和教學錄影施測和記錄,探討56名七年級學生人體體溫恆定性心智模式類型與其一致性關係表現,以及心智模式與其一致性兩者受到教學影響的前後如何發生轉變。利用九個命題陳述和五個問題情境設計問卷試題,訪談問題則包括「體溫的改變」、「體溫改變時的反應」和「體溫來源」三類。 研究結果如下: 1、從教學前後的施測結果顯示,學生回答巨觀問題時答對率皆能超過65%,然而對於微觀的題目即使在教學後仍然低於40%,因此無法將顫抖與呼吸作用連結。 2、學生在教學後,不論巨觀或微觀答題表現皆有顯著進步。在延宕測驗中,在巨觀答題的退步未達顯著,但在微觀答題退步達顯著。 3、七年級學生的人體體溫恆定性心智模式類型有科學模式、運動模式、外因模式、不調節模式和混合模式。 4、學生在「體溫來源」、「血液循環與體溫」、「運動、食慾與體溫」和「運動、血液循環與體溫」四個命題陳述中,心智模式一致性較低。前測和後測時在「氣候溫暖」的一致性較低,到了延宕測驗才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在「寒冷時運動」的情境中,學生在三次測驗的一致性都偏低。 5、個案教師教學時較少連結生活經驗與微觀機制且未說明「氣候溫暖」和「寒冷時運動」時產熱方式和散熱方式的變化,使學生產生另有概念和降低答題一致性。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較熟悉可觀察到的巨觀現象,而不瞭解微觀機制,且在某些情境答題一致性偏低。教學應強化巨觀和微觀的連結,並涵蓋更多情境。未來研究中可以跨年級研究並結合人體體溫恆定相關「結構」和「功能」以獲得更多心智模式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