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hang-Jyh Tsai"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2006) 蔡尚智; Shang-Jyh Tsai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2006年6月 研 究 生 :蔡尚智 指 導 教 授 :徐孟達 摘 要 訓練過程之中,如何進行適當的恢復方式是提升訓練效果與改善運動成績的重要關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實驗中共招募20位高中男生田徑選手,依其最大攝氧量配對分成動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17±1.1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7.25±8.71 ml/min-1.kg-1)與靜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63±1.0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8.52±9.00 ml/min-1.kg-1),兩組均進行連續七天的漸增衰竭運動,動態恢復組在每天衰竭運動後再接著20分鐘低強度 (35﹪VO2max) 運動,而安靜休息組則採坐姿休息。並於第1、第4及第7天運動前、運動後立即、運動後20分鐘及運動後2小時進行採血,以便分析血乳酸濃度與尿酸濃度。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進行相關考驗。結果發現: 一、運動衰竭時間方面: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第七天的運動衰竭時間皆明顯較第一天及第四天長(p< .05)。 二、血乳酸濃度部份: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結束立刻的血乳酸濃度都明顯高於運動前,且在運動後2小時即回復至基礎值,但動態恢復組在運動後20分鐘的濃度都明顯較靜態組來的低。 三、尿酸濃度部份:不論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後恢復期的濃度都明顯高於較運動前,而基礎值在連續訓練後,有下降的趨勢,但未達顯著水準(p> .05)。 經由本研究可得到以下結論:運動後從事低強度地動態恢復能使血乳酸濃度儘早恢復,因此可減少身體產生疲勞的機會,至於運動後尿酸濃度過高部份,則應適度補充水分以增加尿酸排除率,進而達到保健身體之效。 關鍵詞:動態恢復、血乳酸、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