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境域轉換:東西繪畫創作之融合與再思考
    (2011) 楊安東; GAVRILOV ANTON
    藝術是一種來自生活中任何微小力量的具體呈現,其本身就具有哲學因子,無須刻意尋找,因此,研究者企圖在看似平凡的表現中,試圖去尋找畫面中對生命的各種解釋。這也成為作者研究論文的首要動機與目的。 水墨畫中的留白在畫作中所呈現的「虛」、「實」、「有」、「無」的視覺效果與心理感受,是水墨畫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水墨畫的重要精隨。本文藉由水墨的留白用法、美學意涵和西方畫作中的空間感,進行對照,以便說明東西方對於空間與意境上的處理方法與美學觀。 本論文研究內容與範圍主要建構在以下三大部分:第一、西洋繪畫與水墨畫中有關越界與共通感的問題。第二部份、西方繪畫與水墨畫中有關形式問題的探討。第三部份,近年來創作主題論述—「境域轉換」與「心‧域‧轉換」作品分析。 在創作理念部分,本文將分析東西方藝術表現的相互影響關係與東西方理論對於這個議題的探討情景進行說明。這包括了中西方畫作因技法與美學觀的不同所呈現在線條與空間感的表現方式。其後將形式主義理論進行討論,並針對留白在水墨畫中的運用,進行文獻回顧與探討,以作為分析個人作品的創作理念基礎。 期望在延續西方的造形觀念的基礎下,融合中國空靈的傳統,冀望藉此擦撞出另一種新的創作火花。
  • Item
    墨戲牡蠣─當代水墨符號之建構:柯驎晏創作論述
    (2018) 柯驎晏; Ke, Lin-Yen
    本文採用文獻探討法、比較研究法、創作實踐和符號學分析梳理個人創作脈絡和學理依據之相互關係。 筆者希望透過研究水墨美學的理論架構,實際運用於當代水墨創作的延伸,主要研讀二十世紀筆墨變革時期之下的諸多文本,進而釐清個人創作之定位,思考創作研究的設定以及企圖形塑多元創作觀。 將個人創作脈絡區分為意、形、質,三方面梳理,意為創作對美學的實踐,主要在於氣韻生動及傳神論的探討;形則是將「似與不似」的繪畫面貌作為形式,套用在作品的呈現;質的部分提出須理解創作媒材本身即是作品的重要美感因素,應在材質保留與人工形塑間取得平衡。 接者由符號的原理解構水墨形符應具備之元素,並提出筆者將「筆墨」視為水墨符號形成之必然因素,試圖以上訴所得之結論引導個人創作,啟示發想個人水墨符號創作之原則,而個人符號之建構透過東方的物化手法,及西方的屬象手段分別豎立不同的典型意義。 創作實踐上分為「後現代」手法與「膠墨」技法之操作,分別論述兩這運用之目的,和技法執行之實況,經營切題又具個人特色之視覺圖式,最後透過個別作品逐一分析,完整敘述創作理念與創作技法之連結。
  • Item
    群集美之研究
    蔡勝全; Tsai, Sheng-chuan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章 藝術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的探討 .... 4 第一節 藝術的形式 .............. 6 第二節 藝術的內容 .............. 9 第三章 創作題材的選擇 .................. 13 第一節 關於繪畫的題材 .......... 13 第二節 市集之美 ................ 17 第四章 創作實踐 ........................ 25 第一節 構思 .................... 25 第二節 作品簡介 ................ 28 附註 .................................... 68 參考書目 ................................ 69 Chapter 1. Motivation. Chapter 2. The representation of Art - a study on form and content. Section 1. The form of art. Section 2. The content of art. Chapter 3. The choices for the topics of painting. Section 1. About the topics of painting. Section 2. The beauty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 Chapter 4. Practice Section 1. Construction of the ideas. Section 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 Chapter 1. Motivation.
  • Item
    「相對觀」理論之實踐
    洪昌穀; Chang - Gu Hong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於《克倫威爾.序》中曾言 :「美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表現在它最簡單的關係中,在最嚴整的對稱 中,在與我們的結構最為親近的和諧中的一種形式。」相應於我國,唐. 開元翰林院供奉張懷瓘於《書斷.序》中亦云:「雖相剋而相生,亦相反 而相成。」一件事物如何會美﹖美從何來﹖美的形式和原理原則一直是美 學家、藝術工作者所共同探究的課題,在此課題上,我們看到無論中西都 認為「相對的和諧」是一個重要的美感形成依據,至少它提供了我國傳統 藝術造形美感的形式指導,則是無庸無疑。基於此,本文以「相對相成以 和」的「相對觀」思想,來探討書、畫、鉥印的造形美感構成,並融入於 實際的書畫篆刻創作中。藉由「相對觀」理論的實踐,具體呈現出傳統美 學理念與現代藝術創作的相互聯繫。當然;藝術的創作是一項極其複雜而 且微妙的工程,並非套用幾個造形上的構成原則就可成就一件成功作品, 因此文中對於作品的創作或是分析,只能算是種局部性的探討,至於更深 入的概括與總結,則有賴有志於此道者,共同戮力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