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蕨行間-水墨繪畫創作研究(2011) 陳梅君; CHEN,MEI-CHUN能在台北生活,是需要勇氣與毅力,與不被打垮的精神,需隨時保持上場應戰的心態。在生物界,生命的堅韌是生存的唯一方式,各自發展絕佳的能力與技巧,絕處逢生,好比自己的存在定位與生存適應力。 本研究從觀物自然的蕨類造型,空間生存的共生觀念為起點,去探討生命的生存方式與堅忍的精神性象徵,進而頗析自己內心對於環境的所處感受與領悟。 蕨類的幼葉造型,非常醒目而特殊。像是問題的符號在人生上產生疑問態度。捲曲的造型,打開時又如同伸展的雙臂,是一種領悟理解的人生觀,外以物造型為趣,內可以透出自己心中思想,以物喻抒情表達作者內心的語彙。 『從精神分析到存在主義』、『象徵意涵到象徵主義』、『符號與象徵記號的傳達』此範圍做為作品創作的中心思想。作品創作主題以蕨類型態的造型表現為傳達。創作形式與技巧,以當代思維為考量,帶入了西方技巧、哲學理論、東方的精神性,空間感等一種複合式的當代水墨。 本研究共分六章節分別為: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蕨行間創作理念與象徵符號探討 第三章 蕨行間創作主題概述 第四章 蕨行間創作解析 第五章 創作作品說明 第六章 結論Item 變‧時間感─郭伊玲創作論述(2018) 郭伊玲; Kuo, Yi-Ling本論文以「變‧時間感」為研究主軸,以自身經歷發想,觀察外在事物的變化,探究環境變遷與生活異動下,所產生的個人式的內在時間感,藉此觀測生命歷程中的自我存在狀態。 隨著時間流逝,不停的經歷變化是日常體驗,使筆者開始思索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首先論述時間感與人的意識是彼此交織、相互滲透,時間綿延不絕,人的生命體驗也是連續不斷的歷程。接著透過哲學、文學、美學等資料蒐集,彙整出相關的文獻理論,加深、加廣的擴充「變‧時間感」的研究面向與視角,並從東、西方繪畫史的脈絡中,找尋相關的創作題材與形式的流變,分析不同藝術家如何運用圖像的變化、變動、錯置等方式來詮釋個人式的時間感。另外,以彩墨創作的形式展露生活體現,用寫實的圖像來表達變的意象和時間的流動,並藉由象徵的曖昧性,間接的剖析自身的意識狀態。最後在系列作品的題材轉變與演繹下,檢視或建構外在物質環境與內在自我意識的共存之道,進而更真實、積極的面對生命歷程中的變化。 事物變動蘊含著時間的軌跡,生命消長展現時間的存在。此研究探索過程中,筆者重新的解讀時間的感知、生活的變動和自我存在的意義。Item 從影像到意識之流----我的創作歷程論述(2000) 江蘭如; CHIANG,LAN-JU自己的生活環境(農工混合區的彰化→商業及科技的台北)快速的變化,自己必須意識到此轉變,並適度地作改變以因應。在轉變的陣痛期中,體會到屬於鄉村的、屬於工業的,與屬於商業的、政治的各部份,在自體中碰撞、溶融;分解、合成;時而模糊,時而清晰。自體不止於現實交互的變動,同時追尋著問題的探索。 經歷內心思考,從印象派跨入多元而個人式的後現代表現形式,多方探求,希望能找尋到自己對於“人與風景”思考的一些想法。以期呈現自己對當下環境的個人式感應。大致將創作的歷程分為三部分: 一、1995年七月以前的學院式學習作品可以歸類於印象派,《橋》、《雙人》主題出現。以油畫、水彩和素描作品為主。 二、1995年七月—1997年,褪去原有形式,慢慢找尋新的可能。雙人主題從畫室裡的模特兒,轉向櫥窗裡的模特兒,做為自己城市生活的心情反射;作品有攝影┼壓克力彩繪、電腦影像處理、水彩多媒材作品、油畫作品等《人與城市》系列作品。 三、1998年—2000年漸漸歸納出表現的元素, 雙人主題明確進行系列創作,以油畫與拼貼綜合表現為主。受西方當代思潮影響,採用拼貼、攝影、超現實手法自由處理,企圖達到作者情感與媒材一致。以經濟發展與人文衝突做為創作的起點,呈現《人與土地》系列,以人文主義情懷,表現對當下社會之關懷。 此次展出7件油畫┼複合媒材作品,10件水彩作品,4件壓克力顏料┼綜合媒材作品,16件油畫作品,素描2件,電腦繪圖1件,共計40件作品。呈現不同時期的思維進程。藉著自我檢驗與省思,調整未來創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