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異世界—吳孟鴻創作論述
    (2012) 吳孟鴻; Wu,Meng-Hung
    本研究以探求個人潛意識為目的,故以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與有關夢境的繪畫創作來作為研究目標。輔以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學說來做為個人夢境之探討。於本創作論文中,以膠彩畫創作為發展主軸,並配合相關心理學論述的文獻,探討作品中出現物象的象徵意義。 肉眼所能看到的現實世界有限,而人類與生俱來的豐富想像力更是彌足珍貴的創作泉源;早自遠古時代的先民們早已開始透過神話與傳說中的各式奇異幻想,來打破現實空間裡早已既定的慣性思考邏輯與諸多規範;而十九世紀的超現實主義,深入人類潛意識進行探索,更是全無忌憚地打破了保守社會的眾多禁忌,透過種種夢境再現的畫作帶領人們徜徉於各式不可思議的想像世界。 身處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過多外在訊息,而內在的真實思緒早已被慣性思考邏輯與固有陳規所淹沒;傾聽內在的聲音,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夢境,創作上探索自我內在的本質與潛意識,並試圖配合「異世界」主題的作品解析,探討人類潛意識之美感運用於繪畫的可能性。希望藉由人類企圖打破現實既有限制的異想空間,與近代具超現實風格的創作表現中,尋找在藝術創作中可依循的軌跡,進而發覺真實的自我研究,並透過東方媒材的創作形式與技法,來應證自己的創作。
  • Item
    圖像.嫁接 — 紀冠地彩墨創作論述
    (2010) 紀冠地; Chi Guan–Ti
    本研究從圖像嫁接涵出發,探討在後現代時空背景之下,試圖先將水墨回到「繪畫性繪畫」思維,當當代圖像不斷的推演出新的視覺圖像,尋求水墨圖像能與當代西方圖像,不管是平面藝術還是影像應用藝術,相互抗衡,不致使水墨式微,被淘汰。 利用「神思」、「藝術的間離本質」、「潛意識與夢的理論」來輔助說明「圖像嫁接」的概念。 南朝梁劉勰所提出「神思」來探討藝術想像,「神與物遊」的概念,及其作為神思的發生機制「感興」,來了解是如何成為「神思」裡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的審美意象。 阿多諾提出「藝術的間離本質」來說明藝術的本質–藝術是在追求非現實之物,藝術是在追求現實不存在或是尚未為出現的東西,以此為中心,進而闡述說明藝術離不開對現實的模仿,及在者和非在者共時並存的辯證的構造,簡單的說就是藝術是對現實有距離的模仿。 佛洛依德的「潛意識與夢的理論」認為人的慾望尚未滿足,則會轉由其他的方式扭曲出現,就是作夢,他也把夢的理論應用在文藝創作理論上,指出文學藝術和夢都是一樣,在實質上都是一種替代物,是一種具有充份價值的精神現象,藝術家潛意識的欲望,亦即是他的「潛在思想」,經過這種扭曲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中,他們找到一種類似可以解放心靈壓抑的滿足感。 最後再藉由創作脈絡來檢視和釐清自己的創作方法論及美學思想是否能相互銜接,而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否能夠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
  • Item
    蕨行間-水墨繪畫創作研究
    (2011) 陳梅君; CHEN,MEI-CHUN
    能在台北生活,是需要勇氣與毅力,與不被打垮的精神,需隨時保持上場應戰的心態。在生物界,生命的堅韌是生存的唯一方式,各自發展絕佳的能力與技巧,絕處逢生,好比自己的存在定位與生存適應力。 本研究從觀物自然的蕨類造型,空間生存的共生觀念為起點,去探討生命的生存方式與堅忍的精神性象徵,進而頗析自己內心對於環境的所處感受與領悟。 蕨類的幼葉造型,非常醒目而特殊。像是問題的符號在人生上產生疑問態度。捲曲的造型,打開時又如同伸展的雙臂,是一種領悟理解的人生觀,外以物造型為趣,內可以透出自己心中思想,以物喻抒情表達作者內心的語彙。 『從精神分析到存在主義』、『象徵意涵到象徵主義』、『符號與象徵記號的傳達』此範圍做為作品創作的中心思想。作品創作主題以蕨類型態的造型表現為傳達。創作形式與技巧,以當代思維為考量,帶入了西方技巧、哲學理論、東方的精神性,空間感等一種複合式的當代水墨。 本研究共分六章節分別為: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蕨行間創作理念與象徵符號探討 第三章 蕨行間創作主題概述 第四章 蕨行間創作解析 第五章 創作作品說明 第六章 結論
  • Item
    哈囉!你好嗎?-「與內在小孩的對畫」
    (2014) 彭瓊儀; PENG,Chiung-Yi
    此創作論述是針對作者自2011年到2014年這段期間創作作品的相關文字敘述。《哈囉!你好嗎?-與內在小孩的對畫》,以創作為主,論述為輔。作品中藉由描繪兒童頭像探索自身內在的表情、形塑自我形象,並加以文字的梳理,釐清自己的創作脈絡。從中了解潛意識如何影響藝術活動,且試圖以拉岡的鏡像理論來釐清自身與這些兒童頭像之間的關係。整個創作過程如同畫自畫像一般,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剖析,確立自我的存在感。 本創作論述的架構為 - 第一章 緒論,除了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內容,針對「內在小孩」一詞作名詞解釋。第二章 創作研究之理論基礎將提及潛意識影響作者創作的能量,並以拉岡的鏡像階段理論闡述「自己所認識的自我」與「內在的自我」之間的關係。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蒐集了當代藝術家在兒童頭像方面的創作,並說明自己的創作理念。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介紹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創作的過程、使用的媒材與表現方法。第五章 作品解析中,整理了兩個系列的兒童頭像進行說明。第六章 結論,綜合創作的心得並提出當前的創作與發展的省思。
  • Item
    生命的幻化與意象
    (2005) 張玉珍
    本文以莊子的藝術精神為創作的觀點,其作品中有不少對事物轉化的描述,在人與蝴蝶的幻化中,我們以哲學的觀點來應證一切事物都存在聯繫的基本原則。莊子所揭示的人生理想,其逍遙自得、無拘無束的浪漫精神,給予藝術創作寬廣的發展空間。除了從舊有的傳統藝術美學中擷取養分,來思考創作的動機與發展,呈現出自我創作的無限空間,並「變古為今」、「引西潤中」,蛻變成展現時代風潮的新思維。 基於這樣的理念,而產生此次的創作研究,以下便就此研究架構作一簡述: 第一章 緒論:包括了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生命的幻化與意象」系列創作與研究的關係。 第二章 企圖以莊子的藝術精神為創作的觀點及研究西方美學中的幻化、意象相關議題,以理解中國和西方的主要藝術思潮,增進理論的基礎,充實繪畫內容和形式。 第三章 討論以「蝴蝶」的藝術創作中,所呈現出的情感符號與象徵,及其內涵與精神,作佐證創作思想的資料。 第四章 以「蝴蝶」作品中的幻化與意象為創作理念,首先闡述個人的創作理念及思想內涵,解析作品的表達意念、表現形式、以及技法與媒材之運用,以期在多元藝術面貌中尋求自我價值的意義。 第五章 結論:總結個人創作研究的結論,與個人創作之展望與努 力的目標。
  • Item
    山靈的眼睛
    (2005) 陳海贊
    「靈」的存在,並非新論,自古中西皆有神靈崇拜與行巫以祈福避禍的文化。時至今日,泛靈信仰仍處處可見,乃因「超自然現象」無法因科學昌明而消失,人神中介者行巫已達「天人感應」的「應驗現象」確實存在又不可解。 西方學者與科學家對「靈」與「巫」的玄祕,相繼提出足以取信於「現代人」(以科學眼光看待事物)之論述與實驗,;許許多多的研究證實靈界確實存在。 泛靈思想除了影響原始初民的生活型態外,其巫術性質的聯想與象徵,也提供了藝術創作的養分;即便原始藝術只是儀式化的藝術,其神秘能量也影響現代藝術。 個人有關「山靈」與「心靈」系列作品,以眼來代表山的靈性在技法、材料上沿用了部分傳統的優點,但也為了使作品能更忠實的「訴說」而自然地運用了「新」的成份。在形式上,不論題材的揀取、構圖的安排或筆墨的運用,都因表達意念的需求而有創新之處;作品的內涵既有「山靈」的生命流動,更有個人藉之宣洩的思維和情感。
  • Item
    我的青春白日夢
    (2018) 王文君; Wang, Wen-Chun
    在繁忙和充滿壓力的現實生活中,筆者時時刻刻都在做著白日夢因為筆者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勇氣,且無法實現的事情總是太多而無奈總是太多,如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試著在受到壓迫的無奈現實生活中尋找樂趣和自己所幻想的綠地和藍天,並且悠遊其中而暫時脫離了現實生活之中許多的無奈,而白日夢並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被壓抑情慾的表徵。由於社會迅速進步,無時無刻中都在改變著,像力讓人輕易超越現實的限制,看到未來發展的無限面貌與可能。最終,筆者將內心的想像世界注入了一個更全景式的廣闊空間,並企圖引發起觀者在熟悉的影象之中和綺麗的幻想之間進行一場顛覆常理的精采辯證。 筆者於本此探究討論裡,因為自身個性及嗜好及自身情感世界,就將其創作的題材訂於人類之生活及情感題材和自身的不合邏輯的冥思想像世界之中,重新建構不同的視界,擬物虛構創造不存在之景物,筆者透過哲思轉化,提升為心靈的形式,表現豐富的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