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慾望機器(2009) 林建中對於食物的渴望、物質的享受、人際之間的關懷等,生活中慾望無所不在,然而慾望總是帶給我們一點神祕的色彩,人們對於慾望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藝術家以慾望為探討核心來創作的更不在少數,觀念藝術大師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的一系列現成物作品許多即充滿了慾望的連結,國際知名電影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1943-)以電影敘事的方式,表現慾望的各種面貌,以符號的象徵、科幻假設等敘事手法來呈現慾望的各種可能性與姿態。 人類的慾望驅使「機器」這個名詞在文明的社會中誕生,機械化時代的到來,顛覆了過去數千年人類生活的型態,快速而有效率是人類賦於機器誕生的意義,人類以此借力使力,不斷的從事生產,不斷的生產慾望,慾望製造機器,機器生產、滿足慾望,兩者的因果關係盤根錯節,不斷的循環,慾望是永無止息的。 原始的慾望是人類的根本,行為和想法無不根源於慾望,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提到,「慾望不是通過缺乏才作用,而是會在自發性的每一次中斷後,繼續前往找尋連接的對象,慾望生產現實,並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生產,慾望是機器的,慾望並不是在主體之內,而是機器在慾望之內,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台大型的機器,處處都是慾望機器。」原始慾望指的即是交媾的行為,交媾的行為是一項在現實進行中的生產行為,而機器也是存在現實中的生產工具,以動畫創作的方式,將內心的慾望風景呈現在影像創作之中。 機器乘載了人們對於夢想與科技的寄望,隨著數位動畫蓬勃發展,在動畫中機械性的角色也就跟著多元化、人性化,除了娛樂性質外,機器也反映出人類的行為與思考模式,動畫原是一種想像式的創作,藉由繪圖來表現想像的張力,將想法誇張、突顯,滿足人類的感官及慾望,機器就是人類在慾望需求下的產物,很難與人類的想法脫離臍帶,而慾望的機器仍不斷的再生產慾望,由動畫將慾望機器的概念實質的表現出來。Item 由柯瑟斯看觀念藝術之去物質化李淑芬; Lee Shwu-Feng本論文根據觀念藝術藝評家利帕(Lucy R. Lippard)與詹德勒(John Chandler) 於一九六八年所提出的「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藝術現象,來切入觀念藝術之探討。而觀念藝術家柯瑟斯(Joseph Kosuth)可說是觀念藝術家中針對觀念藝術潮流與自己的藝術活動提出之論述最為完整的一位,因此本論文以柯瑟斯的理論及其藝術實踐著手,提出分析與詮釋。柯瑟斯的藝術理論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主張藝術之功能在於質疑藝術之本質,他認為藝術即為觀念,並主張藝術為分析命題(analytic proposition)與重言(tautology)的論點,亦即柯瑟斯認為藝術乃是一項關於藝術之定義。後期理論則轉向至以社會文化脈絡來探究藝術,他提出一個「藝術家即人類學家」(artist-as-anthropologist)之藝術模型,因為柯瑟斯認為他們處理的都是文化問 題。柯瑟斯將其從事的藝術活動稱為「藝術探究」(artinvestigation),前期探究呈現出「自我指涉」、「語言學之本質」等特質,後期探究則因思想之轉換,而有不同之特質呈現,如「脈絡化」、「佛洛伊德文本之挪用」等。柯瑟斯的出發點是將藝術與其表現形式分離開來,他反對繪畫及雕塑,並將藝術之觀念層面視為首要,從柯瑟斯的藝術探究所呈現的特質來看,觀念藝術之去物質化是以觀念做為藝術之本身,亦即以觀念取代形式主義之意識型態,並進一步使物質形式與藝術價值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