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氣泡中的時間性(2010) 王明鐘本論文以創作者的身份,將「氣泡中的時間性」作為創作研究主題,藉由觀察、回憶、省思的創作歷程,進行理論性、技術性的整合研究。以「時間」作為問題的主軸,對自我提問:「時間」是什麼? 並藉由研究歷程,去尋求與了解自己;時間一直是構成人類生活經驗的鎖匙,伴隨時間的流逝讓人擁有了記憶,而回顧過往的記憶,成了回憶。在經歷求學及軍旅生活後,更是讓筆者深感「時光飛逝」,因此興起了探討「時間」的想法,希望藉由以時間為軸線的平面繪畫創作,來重現記憶中的時間片段,藉而重新省思生命的意涵。 透過個人的藝術創作研究、生活體驗、外在訊息的吸收,漸開發出象徵時間性的藝術語彙「氣泡」;藉由氣泡短暫的,夢幻的消逝性,作為對生命時間構成的象徵,在肢體變換狀態中與氣泡呼應,在空間物質中與氣泡做對話,表達一種時間消逝性的不捨與感慨。 本論文分為六章來分述: 第一章 緒論:從自我的創作背景敘述筆者創作研究之動機、目的、 研究範圍與方法步驟。 第二章 創作思唯與學理之探討:從各角度探討與筆者創作關聯之藝術時間性,美學的、心理學的、藝術創作型態的。 第三章 繪畫創作主題分析與攝影影像之關聯性:介紹攝影影像的應用、取材與攝影美學觀的影響。 第四章 創作內容與形式技法。 第五章 作品說明:將作品經由鑑賞四步驟其中前三步驟。描述、分析、詮釋、判斷(留給觀者), 一一介紹與說明。 第六章 結論:作研究的總結與反省。Item 「潮溼的記憶」- 複合媒材中的水性媒介創作研究(2020) 范祐晟; Fan, You-Cheng從古至今藝術史多元的發展,藝術表現之創作媒材至今已千變萬化,數次 打破了過往的模式,讓各式媒材相互交織並用,表現出藝術形式的創新,讓歷 史的美學再次延伸新的可能,筆者以試著突破過往的水彩繪畫模式,藉由複合 媒材的特殊運用手法結合水彩創作,述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本創作主題的選擇是因筆者遷移居所到城市念書,發現兩座城市都有著潮 溼的氣候狀態,到陌生的地方遇見熟悉的事物總會產稱特殊的情感,透過文獻 探討和相關作品分析,以及藉著這個創作研究,試圖將「記憶」中的影像附加 上一種「潮溼」感受,來表現潮溼在筆者眼中所帶來的美。 本論文撰寫的主要架構共分為五個章節,摘要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本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步驟和研究範圍以及名詞釋義。第二章創作 理論基礎:以筆者創作相關的文獻探討分析,共有三個小節,範圍包含:以心 理學的角度闡述個人與群體記憶的特質相關文本,以及描述濕氣與雨水的文學 家和藝術家作品分析,最後是對東西方藝術家對於複合媒材創作方式的演變。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技法媒材:分為三個小節來談論個人創作的歷程發展、形式 內容、系列脈絡等相互共通點,和創作媒材的選用及技法表現,而這裡會針對 兩個系列所使用的技法與實驗過程來進行詳細分析解說。第四章「潮溼的記 憶」作品賞析:談論筆者水性與火性兩個系列共 14 件作品的創作理念與個別解 析。第五章結論:將本次創作研究做出總論,整理未來需面對的課題以及對往 後創作研究之期待,並作為未來更精進自我的另一個開端。Item 忘却的記憶—劉柏辰繪畫創作研究(2018) 劉柏辰; Liu, Bo-Chen記憶,像是陳述著一段故事,有如時空片段的重建與再現,而不是對於某個事件精確紀錄的讀取過程,是一種獲廣泛共鳴的集體經驗,透過現實世界外在條件的感官刺激下,轉換為內在意識的過程,進而產生一種觸發記憶圖像的導引媒介,呈現一種將過往所發生的事件重新在限於現實,卻又以熟悉與陌生之間的片斷性記憶再度浮現。 此系列筆者選擇以多元形式繪畫手法,呈現記憶中真實的抽象殘片完成系列創作,透過攝影圖像的擷取並運用主觀情感中的記憶狀態重組結合,模擬記憶過程中的紀錄與想像中的主觀真實,然而實際的記憶狀態中也帶有一種無法預期的偶然相遇,隨著時間催化下逐漸的模糊、淡去,覆蓋了曾經的事實真相,在靜默無聲的過程中悄悄剝奪了曾經的存有。因此,希冀透過創作的方式去保存一段將消逝的種種「真實」,紀錄著一段屬於個人對於記憶的理解與想法。這段實踐不僅是梳理其個人創作脈絡與自身時代意義的釐清過程,同時也探究繪畫與影像之間的表達語彙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看方法反應於創作。 創作表現的題材,以記憶中的真實形象過程作為發展開端,畫面的圖像構成也藉由老照片、虛擬影像元素與複合性材質等並至結合,並嘗試建構出多元形式的視覺呈現,紀錄一段暫存逝去的個人記憶。Item 記憶・情韻-朱慧芬繪畫創作研究(2020) 朱慧芬; Chu, Hui-Fen本創作研究是筆者在經歷人生重大困境後,於人生低谷時抱持沉潛態度,靜靜與自己的情緒陰影相處的心境轉化過程,並於創傷復原之後,以畫作記錄下這段記憶中的情感及對人生的體悟,將之發展成三大系列創作。在這段沉潛、復原及成長的過程中,筆者對人生有了種種體悟,筆者透過繪畫創作,療癒了自己,也有了重新出發的力量。 筆者以「記憶・情韻」為專題研究,計有三大系列如下:沉潛階段的「大地情感系列」、復原階段的「人物情感系列」,以及成長階段的「省思議題系列」。 在「大地情感系列」中,有筆者在困境初期,對希望之光極度渴求之期盼,並藉由對大地生生不息之描繪,燃起筆者內心等待光明來臨之希望。而「人物情感系列」則是描繪筆者在困境中期,對生命有另一番體悟,因而藉由對親友之描繪,傳達筆者對生命之體悟 ‐ 人生這一趟,只求「無悔」二字。至於「省思議題系列」,則是筆者走出困境後,將視野由個人情感,擴大至對社會議題之關懷的紀錄。 由於這三大系列的作品是筆者在創傷復原之後,從記憶中再次回想而作,因此作品完成時間或有交錯之處。觀看筆者作品時,若依照沉潛階段的「大地情感系列」、復原階段的「人物情感系列」,以及成長階段的「省思議題系列」這三大系列之順序解讀筆者之情感發展,而忘卻其完成之時間順序,應可更理解筆者初逢困境、陷入困境,繼而步出困境之心境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