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研究
    (2004) 張禮權
    鄧石如是書法篆刻創作的藝術家,他追求「下筆馳騁」的健美,「剛健婀娜」的審美觀和創作形式,有屬於他自己的絕然創見。最主要是他不但繼承秦朝李斯的「玉筋篆」,唐朝李陽冰的「鐵線篆」,而能突破前人窠臼開創新局。 《陰符經大篆屏》得力《金文》、《石鼓文》在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陰符經大篆屏》在思想方面:充滿了老莊哲學,在書寫的用筆結字方面:他經常運用小篆、石鼓的筆趣,加入金石銘識的線條,使筆劃能交互融合產生新的張力,因此有屬於自己的大篆古典風格,開創以石鼓和周秦以來金石銘識,入於書法創作的重要先例。曹文埴對鄧石如書法評曰:「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鄧石如從書法藝術實踐中體悟,三點書法篆刻理論。(一)是所謂的:「摹其規矩而為方圓」,此乃書法中;特別是篆隸的基本功夫,(二)是結字要「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三)是「計白當黑」。是晚清創作兼顧理論的書印大師。 《陰符經大篆屏》以《金文》、《石鼓文》作為主要創作的筆墨符號,也為他在晚清篆書書壇,確立了他對古典篆書的最大成就與影響。此件作品;筆墨包括《金文》、《石鼓文》、《碑版瓦當》、《權量鏡銘》、《竹簡帛書》等文字的運用,無論結構、篆法及筆法,或是形式、章法、風格,他都能確實全面的了解,相互活化古典文字的篆法、墨法與筆法。從「殘碣斷碑」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樣的認知和比較分析,才足以奠定他在書史的地位。尤其《陰符經大篆屏》可為後學者作籀的典範,運用大篆(金文、石鼓文)的篆法、結體與用筆,表現在篆書的創作上,確立了屬於「鄧派」的篆書風格成就。其中有二點值得探討;一是:《金文》和《石鼓文》對《陰符經大篆屏》書風的影響,二是:《陰符經大篆屏》對鄧石如的影響。 鄧石如一生書藝四體精湛,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廣大,其中吳讓之(1799-1870)趙之謙(1829-1884)和吳昌碩(1844-1927),乃至於整個碑派、或是鄰國的日本和韓國,無不或深或淺或多或少的受其影響。可見從《金文》和《石鼓文》→《陰符經大篆屏》→鄧石如作品→晚清篆書書壇、日本和韓國。造成古典文字的流行風尚,甚至使《石鼓文》大興於清末到民國初年。無論是《石鼓文》的古樸渾厚,亦或是漢魏書法的風神骨氣,由鄧石如的倡導才得百花齊放,足以形成晚清書壇盛世,造就碑派的黄金時代。鄧石如在書法藝術史上是一位開創性的先驅,應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對書法篆刻藝術有卓越貢獻。從此件《陰符經大篆屏》的風格、特色、成就、影響,應可以證明鄧石如在篆書史上的崇高地位。
  • Item
    裁縫師-物與我之於女性存在意識水墨創作
    (2011) 洪琪筑; Hung Chi-chu
    本論文論述當下女性在「不可承受的體重」以及「被注視的性別」的壓力下,探討氾濫的女體符號在資訊媒體中,影響著大部分女性對於擁有外在的華麗才能找到自恃力量。要求完美的自戀背後,女性在精神上所付出相對的精神代價,猶如女性找不到屬於自我存在的意識,因而以此觀念融入於自己的創作中,畫面在吵雜而二維的破碎中製造,空虛、布白的穿插、破碎的創作語言,是以拉岡所說的自我感覺無法統一來詮釋,批判女性受到當下物化的影響,讓女性對自我的意識不斷掙扎與焦慮著,因此研究創作從象徵著女性在造型上的戀物情節開始。女性的自我存在與影視媒體的複製有著不可抹滅的因果關係,藉由創作和閱讀,讓自己的創作有更豐富的詮釋與跳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