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精神性非人化社會動物-林佳瑩繪畫創作研究(2018) 林佳瑩; Lin, Chia-Ying摘要 本篇論文以「精神性非人化社會動物」為主題,目的在討論人存活於世,受諸種社會規範,所形成的各種行為與狀態,希望能謹慎的將所研究的學理依據與生活經驗相互結合,並融合形式技法的試驗與開發,找到適當的思想根源與創作方法,進而建構出完整的創作論述和成果展現。 以筆者碩班期間的系列創作為主要論述重點。由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將養殖場、工廠、家庭這三個不同的生活環境狀態結合,衍生出個體與社會關係的各種情境,思索人類在社會中受諸種規範下,所形成的各種行為與狀態,包括在社會關係場上的諸種社會現象與狀態、各種社會角色在社會地位上的階層行為等相關的問題。以社會做為一個母體,在各種規範與限制下,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亦無法實現自身理想,每個社會成員的個體冷漠,使時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疏離感,一種失去自我的無助感,彷彿處於一種隔離狀態。 將無形和有形中影響著人類的種種規範與限制,視覺化呈現為幾個不同方向的表現風格樣貌,並尋求一個較為貼近筆者觀察的創作方式,盡可能貼切的述說筆者對於社會行為的類型與表現、社會行為的模式化等種種問題的直觀感受與客觀觀察。希望藉由視覺藝術表現,找到個人表現風格,同時也將人類在這社會中所遭遇到的各種生活樣態,就當下的情境與感受,對應到雞在養殖場的各種生存形態,以作更深入的理論探索。 關鍵字:社會學、異化、存在主義Item 台灣後現代窺現象之表現(2002) 王水蓮論文摘要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的生命展現。雖然是個人追求卓越藝術表現的精神作業,但是也需要兼具社會意義以及社會使命,藝術創作與社會有著極密切的關係。俄國美學家普列漢諾夫(Plekhanov)認為「藝術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屬於社會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現象。」 現代人處於後工業、後資本主義、電子媒體的時代。社會價值觀長期被功利主義所導向,缺乏人文關懷的心靈。世風日下,道德觀衰微,在加上社會大環境的惡化,民眾的精神面向空虛、壓抑,在情緒上的宣洩便要求感官刺激的快感。而八卦新聞、窺探他人私生活在媒體的推瀾助波下,滿足了人類的窺伺慾。其中以去年政治人物偷拍事件,所引起的社會失序現象可說是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台灣後現代窺現象之表現》,基於上述背景因素而衍生發展。筆者從日常生活中去觀察、搜集當代後現代社會現象的相關資料研讀、省思,從多元的角度分析,避免流於個人的偏見,客觀的將社會生活現象具體呈現為藝術創作。除此之外,表現手法以當代後現代藝術形式為主要形式,例如:挪用、拼貼、寓言、現成物等。因為藝術是以視覺的方法來傳遞創作者的思想。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與價值觀,會產生不同的視覺認知與審美觀,進而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產生多樣化的視覺語言。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今,隨著社會的變遷,充斥著後現代社會性,藝術創作也因受其影響而呈現多元的面貌。 本研究期望能夠透過理論的探討,掌握創作方向,充實作品內涵,闡述藝術與社會生活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