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朦朧.隱蔽-吳惠淳水墨創作中的漂流心象
    (2022) 吳惠淳; Wu, Hui-Chun
    本文為筆者在移動與遷移的離散狀態之下,回溯自身生命歷程,對自我存在路徑的探索與思考,其中包含了空間移轉中的自我跨界、離散狀態下的認同歸屬、無限綿延與回返的記憶⋯⋯等,筆者透過理論論述及水墨創作研究去回應上述議題,利用水墨媒材本身氤氳迷濛之特性,複合其他媒材,如:膠彩、箔、蕾絲布料、拓印⋯⋯等等,企圖藉由朦朧與模糊的敞開性去開拓個人在創作上的視覺語彙,並在此隱蔽與自由的空間裡重構出有別於現實的平行宇宙與心象,也作為個人生命軌跡之紀錄與梳理。第一章為緒論,敘述筆者創作的動機與目的,並簡述創作方法論以及創作範圍與其限制,最後輔以本文中較為關鍵和重要的名詞釋義;第二章以「離散」作為切入點,探討人面臨離散時的生存境遇,綜合時間與空間因素,論述離散個體徘徊於中心與邊緣之間,藉由記憶的時間性與反記憶特質重新返回過去,並在時間的綿延之中達到空間上的自我跨界與重構自身藝術場;第三章連結「離散」與「朦朧.隱蔽」之關係,敘述一個從外到內的轉向過程,藉由「朦朧.隱蔽」語境中的象徵及隱喻呈現自身內在的抽象情感,最後梳理此種「朦朧.隱蔽」中內含的虛境審美;第四章為統合「離散」與「朦朧.隱蔽」而得出的創作思維與創作模式,由筆者自身「出走與返家的遊牧經驗」為開端,到過程中意識之「零碎與片段的意象堆砌」,最後刻畫出自身「模糊而隱微的生命軌跡」去對應筆者以水墨形式與技法去塑造「朦朧、模糊」的創作模式;第五章為創作實踐與代表作品解析;第六章為結論。
  • Item
    時空臥遊:洪小澎的水墨VR創作論述
    (2018) 洪小澎; Hong, Sio-Pang
    筆者本次嘗試融合山水畫與電腦技術,創作新媒體藝術作品。前半以理論為主,為第一至二章。第一章作為緒綸,先提出筆者分析水墨創作於當代跨領域趨勢中的情況,筆者的研究動機是基於當代現狀的,再對本次研究橫跨山水藝術與科技藝術兩個差異較大的領域,進行分析及說明。其於本次論文及創作中的研究範圍,其界定的原因是基於如何的研究限制,以及主要的術語釋義。創作理念先梳理筆者對線條繪畫乃至對山水畫空間構成的喜愛,再提出電腦技術結合山水的幾點特殊性,以釐清本系列作品於當代、於水墨、於科技藝術的意義。第二章說明本系列作品的學理依據,分別從山水之臥遊、園林之遊賞及科技藝術虛擬實境之沉浸,梳理三者各自的文化脈絡,並探究三者的共同臥遊意趣,再系統整理園林融合其餘二者時所出現的藝術性、當代性問題,是否仍能呈現臥遊的美學感受。 後半則偏重創作論述及結果分析。第三章說明創作方法,第四章則分組討論四個系列作品,從初期的平面繪畫,至發展三維山水的互動裝置系列,到後來的穿戴式VR系列,到最後回歸平面卻仍能進行虛擬實境臥遊的全景360系列。第五章則進行作品的分析說明與總結,對本系列作品的各個衝突性進行辯證。
  • Item
    臺灣水墨藝術的主體形塑-以1980世代藝術家之當代實踐為例
    (2018) 陳仲賢; Chen, Chung-Hsien
    水墨藝術在臺灣美術史的發展進程中,歷經「美術現代化」的殖民統治、「正統中原文化」的強勢襲臺、「現代水墨」的激烈改革,以及「鄉土水墨」的本土意識崛起後,臺灣水墨藝術的主體軸心便自「東洋的」文化附屬、「中國的」文化嫁接、轉移到「西方的」思想挪移,最終回歸於「本土的」在地關懷。面對史觀脈絡儼然成形的同時,更凸顯出臺灣水墨藝術的主體發展有其深入探討的必要性,本文將檢視臺灣水墨藝術主體的形塑過程。   臺灣水墨藝術的主體在非線性的發展過程中,主體的核心價值多受制於政治力的介入,文化話語權始終由當時的政權所把持。但自1987年解嚴,臺灣社會不僅擺脫威權統治的壟斷,水墨藝術同時也意識到當代藝術所帶來的時代挑戰,如水墨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隔閡,其中拘泥於媒材性的把守、觀念性的守舊與視覺語彙的疲乏等,而直接造成水墨藝術與當代社會的斷裂與疏離,「邊陲化」的現象敲響了臺灣水墨主體於當代中的生存警鐘。   然而,1980世代臺灣藝術家的成長背景中,大多已褪去戒嚴時期的威權色彩,相比與前幾個世代的藝術家而言,創作意念較不受到政治力的壓迫,使得此世代的藝術家有嶄新的創作思維與時代使命,在創作形式以及議題表達上,更能貼合與時代性的映照關係,因而本文將臺灣水墨的當代主體聚焦於此世代藝術家的創作實踐上。   當今臺灣水墨藝術仍承受著由時空環境所趨的主體變異,無論是關注在臺灣本土的環境議題、回應於大中國歷史文化的命脈支系,抑或是應對著全球當代潮流的議題操作等,當臺灣水墨身處於主體性的存疑爭辯時,其主體性的確立與當代核心,可藉由1980世代臺灣藝術家的創作表現作為參照,以彰顯新世代臺灣水墨藝術的主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