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游離式避世所:沈方婷創作論述與實踐(2024) 沈方婷; Shen, Fang-Ting本文以筆者身處在思想與步調日漸同質化的社會為本,以此同質化隨著科技的腳步日益增強的狀況下,所衍伸的倦怠感進而沈浸於電影文本、電玩文本上的數位體驗經驗出發,在學理研究上探討閱聽者在參與媒體文本時的心理狀態、及主體透過與現實相通的符徵與文本共構想像性空間的歷程;創作研究上使用以紙類布與紙編織的創作手法,以縫製之動作呼應主體虛實交錯的狀態轉換,並匯聚了拼貼形式中覆蓋與重疊的概念,用以建構游離式空間。筆者欲以此學理基礎與創作手法,回應對避世所之感悟。本文包含了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了創作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名詞解釋;第二章以媒體文本與閱聽者共構的避世場域為題,探討逃避現實的因素、文本所創造出的虛擬想像性空間、場域的建構;第三章為創作理念與表現,基於筆者自身的創作意識與前章之學理研究,涵蓋了創作理念、創作手法、創作步驟;第四章為創作實踐,筆者以二系列之創作回應對本研究之論述;第五章為結語,用以統合研究成果以及闡述未來展望。Item 身體團塊-劉柏榆創作論述(2023) 劉柏榆; Liou, Bo-Yu本論文主要目的是梳理筆者從大學畢業以後到研究所期間的創作脈絡,創作主軸是屬於自傳性質的自我反省題材,對創作者個人而言是一種類似於日記創作的紀錄形式,在創作方面筆者的表現手法採用替代、概念轉換、扭曲的方式將所要描述的內容轉譯成為作品,企圖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形式,將赤裸的個人情緒進行包裝隱藏,使情緒宣洩轉換為作品中的主題以及細節。從大學畢業期間的創作思路開始,筆者以情緒為出發點創作,將繪畫創作的方向定調在灰暗黑色的風格,其中受到生活經驗影響對黑色荒誕的題材產生興趣,將「身體」作為主題進行創作,並且對題材造型的可能性進行探討。在探討的期間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創作元素,個別對於筆者有不同的影響以及寓意,也各自衍伸自不同的生活經驗,在本論文中將會一一解析。 藉由本論文創作的梳理、創作脈絡的探索,從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執行、調整及修改,透過文本的閱讀以及對其他創作的理念的閱讀及理解,逐漸構建出屬於自己的創作節奏及特色。Item 萍聚‧記痕―蔡鶴旭水墨創作論述(2016) 蔡鶴旭; Chong He Xu本文以筆者在家鄉馬來西亞時期的童年記憶作為主題,以「記憶物件」回憶、追溯過往快樂的童年時光,想像出「記憶通道」,並以此重新探討個人以及本土文化,重新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第一章包含「創作動機」、「創作內容與範圍」,創作動機由思鄉的情懷為開始,藉由回憶兒時記憶去對故鄉重新連結;創作內容以童年的記憶為創作的出發點,蒐集記憶物件,以「萍聚‧記痕」的創作手法進行創作。 第二章創作理論基礎為「從童年記憶找到自己」、「窗櫺的文化型態」,此章節梳理記憶文學、科學,以及傳統窗櫺的文化形態之理論探討。 第三章「視覺分析與技法運用」,包含「萍聚之視覺表現」、「以拼聚及蒙太奇為創作手法之水墨作品」,呈述創作媒材結合手法之內容及意義,並梳理同樣以拼聚及蒙太奇為創作方式之藝術家。 第四章為創作思維與實踐,創作思維圍繞於「兒時記憶的綿延」、「透過玩具物件的療癒」、「重新構築自己面貌」;創作實踐則分為「創作內容」及「創作手法」,闡述以水墨創作呈現「萍聚‧記痕」之主題意涵。 第五章為創作作品解析;第六章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