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海 · 人」-海洋場域中的人類樣態繪畫創作研究(2017) 黃馨; Huang, Hsin「海 · 人」,將字平面化來拆解,可以解釋成為——海是人的母親。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是台灣人相對的對於海卻沒有很親近,長輩們在筆者小時候便開始耳提面命,海洋是未知的、是危險的、是兇殘的,每當我們接近海邊總是提醒我們要多加小心,也許因為這樣的社會風氣,台灣海洋教育相對不被著墨,台灣富含多樣的珊瑚種類、熱帶魚,甚至是國際級的潛點,我們身處這樣豐富的環境卻不自知,而隨著研發改進,人們越來越容易得以親近海洋。 人類不斷地從海洋索取能源、食物,建立文化、經濟,就如同海洋是人類的母親,無所保留的為強褓中的嬰孩無條件的付出,使之成長茁壯,但是母親也會生病的,在這樣能源供應無上限的情況下,地球漸漸不能負荷人類的貪慾,氣候變化越來越無常,人們應該要開始正視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從自身做起。筆者希望透過以實際與海洋接觸的經驗,使之實體視覺化、平面化,讓被海洋環繞的台灣人,能夠看到如同國人自傲的太魯閣國家公園般,能夠以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海下的寶藏為傲,並且珍視這些海平面下的風景,透過海洋生態系的相互關係,省思人類與之的互動模式,探討海與人的關係,進而進入海、讓海洋成為自己的一部份,進而成為「海人」。 論文總共分成六個章節,第一章解釋以海人為創作基底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章前半段主要以肖像畫歷史、表現派繪畫、照相寫實創作表現為主,後半段簡易說明人類水下活動的種類;第三章為創作理念背景,闡述海人的角色與海洋場域的意象,並且說明水下肖像的特點;第四章說明技法表現,第五章為作品個別論述,第六章為結論。Item 海洋映象之繪畫創作研究(2020) 張琇珍; Chang, Hsiu-Chen筆者從小生長於海港,家庭背景與生活經驗與海洋息息相關。本研究以海洋為背景,描寫有關海洋的生物,包括海中魚類,海上飛鳥及海港景物。 本研究主要以具像寫實之表現手法,透過觀察海港各種魚類之生態,以平面繪畫之手法呈現。部分作品結合魚骨黏貼創作的白鷺鷥,以結合平面繪畫之複合媒材,呈現二次元和三次元空間概念。 文獻分析部份以海洋相關創作研究,如魚類作為對象物觀看之可能性,在各種繪畫風格表現手法中,先透過文獻分析法與觀察法來建構基本的創意發想概念,透過具象寫實繪畫作品,結合視覺符號的繪畫表現方式。其他論述內容包含「魔幻寫實」、「攝影繪畫」、「現成物之運用」及「超現實藝術」等形式論述,以平面繪畫為主,攝影為輔,捕捉魚類生態之各種樣貌,型塑「海洋映象」之可看性。 研究者其另一系列係以複合媒材的手法,企圖將平面藝術的主體更具創意,探討創作研究的諸多可能,也指涉視覺繪畫在空間運用的多向思考,創作結構的轉換上,並以許多超越文字的描述,透過圖像本身透露豐富的想像空間,探討海洋映象的創作與論述。整體的創作研究價值與具體結論為 一、運用具象寫實的海洋符號繪畫容易傳遞海洋文化情感。二、以魚骨頭做成的白鷺鷥在視覺效果顛覆了平面繪畫形式。三、魔幻寫實系列作品建構個人新的創作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