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迷漾年華-鄭宜欣工筆繪畫創作論述(2013) 鄭宜欣本論文以「人」作為研究創作,藉由人自身衍伸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及人與生活間的體認為闡述,探討現實生活對內心情感所產生的火花。人所擁有的情感會藉由肢體語彙傳達出心靈狀態,希望透過自身以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為觀察對象,以此分析其當時的心理狀態與情感層面。如何將其抽象的情感透過畫面中人的肢體語彙及象徵符號於畫面中具體化,是為一個相當大且有趣的創作課題,故在創作中以人物為主、景物為輔的描繪為主題。 人的情感與表現行為會因為「過去」、「現在」與「未來」時空背景而有所不同發展,產生多樣的可能性。本創作研究希望藉由「現在」的畫面給予觀者對於「過去」以及「未來」的一個聯想空間、相互對話。 人在對於自然或生活當中,會因其情感的狀態以及成長背景的不同,賦予自然景物象徵意涵或聯想投射。希望以自我本身為出發點將自然與生活中的事物給予的感受,藉由個人的觀點與角度找尋個人符號或呈現與觀者彼此之間所擁有共同的體認。以下就本研究架構做一闡述: 第一章:「緒論」闡述個人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蒐集迷漾年華相關的理論依據,找尋東西方相關題材與範例的資料作為依據應證。主要以「不穩定的平衡」、「靜謐的騷動」與「形姿的語彙」三者作為探討方向,藉由東方思維與西方理論作為方向參考與相互運用,呈現個人內在思維與創作方向。 第三章:藉由第二章的理論應證,將創作方式與思維運用其中,針對題材內容、表現形式與特色,來探討創作的脈絡與創作繪畫風格流程。 第四章:創作作品與作品分析 第五章:將本次的創作心得與研究作總歸納,以及展望未來的創作方向與發展。Item 艾德加.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肖像畫之研究(2006) 謝孟軒; Hsieh, Meng-Hsuan法國大革命後廢除封建制度,中產階級興起,社會經濟不再為貴族所掌控。我們可以說十九世紀的法國無論在政治、社會、藝術、文學都正處在一個轉型的時代,這也正是艾德加.竇加藝術創作的時代背景。對人很有興趣的竇加,創作了為數不少的肖像畫,肖像畫是畫家再現的產物,它顯露出畫家如何觀看畫中人,也反射出畫家自身的思想。因此,本論文從探究竇加與十九世紀法國肖像畫傳統的淵源開始,繼而分析安格爾繼承的線描傳統和肖像畫典型對竇加未來繪畫表現的意義,並論及竇加善於把線條與色彩融合的根源。 一八五○年代日本文物大量傳入法國,在當時法國藝術圈掀起一股蒐集日本浮世繪的熱潮。對竇加而言,日本版畫特有的裁切效果、不尋常的視點、構圖方式及表現空間的方法正好符合他所追求的創新效果;而攝影術的發明更提供了熱愛嘗試新技法的竇加一個探索藝術表現的媒介,竇加肖像畫中人物的自然姿態也和攝影相關。竇加的肖像畫呈現出獨特的「寫真」特質,他把畫中人擺在最能表現其個性愛好的環境之中,使觀者如親臨現場;另一方面,畫中人物隨性自然的姿態,甚至裁切人物邊緣的作法,也使得竇加的肖像畫如同攝影一般表現出一種鮮活真實的魅力。 竇加描繪了許多畫家、作家、評論家和親友,呈現出資本年代下的社會境況。而從藝術、文學、現代生活三大面向分析竇加的肖像畫代表的意義,可從中勾勒出十九世紀後半葉法國的文化與社會面貌。觀竇加的肖像畫,我們才更深入體會竇加對人物的情感及批判的意識,肖像畫成為畫家自我的表達。十九世紀在西洋藝術發展史上是個特殊而重要的時代,不止藝術風格從古典進入了現代,藝術品也從單一絕對的存在邁向了機械複製。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法國藝術家竇加站在這個變動的時間點,不但汲取了前輩藝術家的養分更見證了攝影從發明初期到廣為人使用的過程,也參與了當時文學、藝術的發展,更見證了社會、政治的變遷,真正是位「現代生活的畫家」,竇加作為一藝術家的時代精神便是如此顯露的。Item 「海 · 人」-海洋場域中的人類樣態繪畫創作研究(2017) 黃馨; Huang, Hsin「海 · 人」,將字平面化來拆解,可以解釋成為——海是人的母親。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是台灣人相對的對於海卻沒有很親近,長輩們在筆者小時候便開始耳提面命,海洋是未知的、是危險的、是兇殘的,每當我們接近海邊總是提醒我們要多加小心,也許因為這樣的社會風氣,台灣海洋教育相對不被著墨,台灣富含多樣的珊瑚種類、熱帶魚,甚至是國際級的潛點,我們身處這樣豐富的環境卻不自知,而隨著研發改進,人們越來越容易得以親近海洋。 人類不斷地從海洋索取能源、食物,建立文化、經濟,就如同海洋是人類的母親,無所保留的為強褓中的嬰孩無條件的付出,使之成長茁壯,但是母親也會生病的,在這樣能源供應無上限的情況下,地球漸漸不能負荷人類的貪慾,氣候變化越來越無常,人們應該要開始正視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從自身做起。筆者希望透過以實際與海洋接觸的經驗,使之實體視覺化、平面化,讓被海洋環繞的台灣人,能夠看到如同國人自傲的太魯閣國家公園般,能夠以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海下的寶藏為傲,並且珍視這些海平面下的風景,透過海洋生態系的相互關係,省思人類與之的互動模式,探討海與人的關係,進而進入海、讓海洋成為自己的一部份,進而成為「海人」。 論文總共分成六個章節,第一章解釋以海人為創作基底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章前半段主要以肖像畫歷史、表現派繪畫、照相寫實創作表現為主,後半段簡易說明人類水下活動的種類;第三章為創作理念背景,闡述海人的角色與海洋場域的意象,並且說明水下肖像的特點;第四章說明技法表現,第五章為作品個別論述,第六章為結論。Item 童顏凝視—劉秀庭繪畫創作研究(2016) 劉秀庭; Liu, Hsiu-Ting摘 要 筆者身在手足眾多的家庭,隨著兄弟姊妹結婚後,新生命一個個誕生,因此能有頗長一段時間與幼童們互動,感動於幼童的純真與善良,驚訝幼童的創意與學習潛力,可愛的童顏所展現的喜怒哀樂,更激發了筆者沉寂許久的創作動機。兒童的心靈世界具有天生自然最純粹、無垢、潔淨的特質,兒童的認知與行為表現往往是一種主觀直覺的自然反應,沒有複雜思慮因素干擾,如此種種深深為筆者所欣賞喜愛。 藉由對兒童心理與人格成長概念的研讀思考,透過對兒童日常生活行為的觀察審視,筆者探究兒童圖像的發展,加上個人的創作理念、意象,期望能描繪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內在世界。除了藉由童顏畫作展現兒童的個人特質、天真可愛、童年生活的快樂滿足、兒童的心靈意象變化外,期能關注到兒童人文,並藉由投入兒童肖像創作梳理自我的生命經驗,安頓自我的生命價值。 論述的架構如下: 第一章 緒論:說明創作動機與研究目的,並對研究範圍方法做論述及說明。 第二章 創作理論基礎:針對近代藝術家的兒童圖像創作、肖像畫、凝視概念、拉岡的鏡像階段,做出學理上的論述、探究與評析。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為使創作理念得到完全舒展,研究蒙特梭利的兒童心理學和佛洛依德的人格心理學論述;另敘述個人創作之思想內涵,並探討創作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與困難。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媒材技法:說明創作的形式內容、使用媒材與技法探究。 第五章 作品分析:對兩個系列的作品所表達的創作理念、形式、內容做說明。 第六章 結論:總結此次創作實踐與研究的心得,並提出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