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以圖像學分析高端時尚中的女性主義-以Dior 為例
    (2023) 陳可莙; Chen, Ke-Jyun
    女性主義影響了許多產業發展,高端時尚即是其一,在服裝作品上可觀察出女性自由解放的演進脈絡,其中可發現高端時尚帶有反映當時社會風潮的功能,其從顯眼的外型輪廓演變到透過圖像色彩等細節講述文化意涵,而本研究將以Dior 2022早春度假系列中具有圖像的服裝進行文化意涵的探討及分析。  Dior深受女性主義的影響,根據脈絡觀察,其女性主義有三大特徵:女性「主我」的定位、重新定義「美」的標準、女性視角的加入,而運用女性視角闡述文化意涵為2016年上任的藝術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極為擅長的領域,而年度舉辦的度假系列不僅與各國傳統工藝合作,也深入執行文化研究,2022早春度假系列中的作品即重新詮釋希臘傳統文化及神話故事,此季作品除了服裝剪裁變化外,也將希臘象徵、神話人物的圖像置於服裝上,經由研究結果可發現Chiuri欲傳達的核心概念為女性擁有的「強大力量」,該形象有別於既定印象,同時也翻轉了強大的意義,鼓勵女性跳出外在常態的框架,肯定自我。   國內少有針對其創作的服裝作品進行文化探討,故本研究將以圖像學理論分析為主軸,並搭配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及比較分析法與特定文化背景執行比對分析,可供日後文化研究者或是時尚產業創作者的創意發想及文化推廣之參考,研究結果同時也提供觀者文化意涵的角度深思之。
  • Item
    女性的愛與關懷—張淑慧繪畫創作解析
    (2004) 張淑慧
    女性藝術在後現代的藝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說後現代的藝術因為加入了女性藝術這一環而更加凸顯其時代特色。本研究旨在釐清自己的作品在女性藝術中的特性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裨能因此提昇個人的創作水平。本研究的創作主軸界定在女性藝術,而不涉及女性主義藝術。縱向是以陰性美學的女性觀點、以女性的生活經驗和女性意識為主要探討;橫向則以「男性藝術史」的視角來闡明個人繪畫的學理依據。 本論文研究的領域以探討女性藝術的風格和精神為中心,第一章,研究動機,旨在喚醒女性應積極關懷現代人類、社會和自身的問題。第二章,文獻探討,企圖從歷史上所記載的少數女性藝術家的相關資料中找到創作參考。女性藝術的價值標準是不同於男性的;女性創造出來的圖像也應該不同於男性;幾位在歷史上有記載的女性藝術家的畫呈現的風貌,跟男性和現代女性主義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之間的差異性。 第三章,創作思想和理論基礎,以真誠性為一貫精神,以崇高性為理想。分西洋現代繪畫思想之衝擊、中國文人畫之薰陶、東洋繪畫和佛教思想等五部分來說明。藉由水彩和膠彩的繪畫媒材,表達個人對女性的生活、生命以及社會角色的關注,也剖析自己身為現代女性,自己創作中的內涵和意圖。第四章,創作媒材和技法,詳細介紹自己運用的媒材、創作過程和技法。 第五章,作品解析。第六章,結論,希望藉由這次的研究和創作,引發大家對女性藝術的關注,喚起人們進一步對性別角色的瞭解,關愛自己也疼惜周遭的人們。
  • Item
    賴純純藝術創作之探討─以女性主義的觀點論述
    (2009) 林幸妮; Lin,Hsing-Ni
    摘要 隨著台灣近年來女性意識思潮的高漲,此風氣也影響到了台灣藝術領域,女性藝術家的能見度隨之大幅度地提升,女性藝術的發展真實地反映出台灣半世紀以來社會文化的蛻變與多元後現代化的趨勢。本研究對象女性藝術家賴純純(1953-),三十多年來(1974-2008)豐富的藝術創作與女性意識融入藝術創作的具體實踐,樹立了其在台灣女性藝術界中不可磨滅的成功地位。研究者藉由本文第二章的部分,綜觀西方各派女性主義的特質與內涵,與分析台灣女性藝術發展的社會文化脈絡及其創作的性別意識等風格、形式之演變進行文獻的蒐集;同時,於第四章針對藝術家賴純純所生長的時代背景脈絡,作一全面性地探討,了解後天背景是否形塑了藝術家創作意識演變;並於第五章根據資料的整理歸納和藝術家本人的深入訪談,相互交叉比較彙整過後,運用研究者女性的視角去分析撰寫其藝術創作品間,風格形式演變的關聯性與可論性。 透過本研究的深度書寫,可發現藝術家賴純純生長的背景,正處於台灣當代藝術新興、女性意識覺醒的時代,在此時代脈絡背景下,深受此氛圍影響的她,透過藝術創作去表達她的生活經驗與人生哲學,多年的藝術創作正符合了女性意識覺醒內化的歷程,在她的創作中也可以清楚地觀看出台灣二十世紀末期女性藝術的整個風格型態的脈絡顯現。對藝術的無限熱情與執著,並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傳承,確立了她在台灣藝術界中的定位,期將生命融入藝術、不執著於意識形態的批判、轉向自我人生的昇華實踐,此人生藝術觀,也給了台灣未來女性藝術家最好的楷模。
  • Item
    圓圓不絕-創作論文
    (2005) 陳姝慧
    「圓圓不絕」系列作品以「生命」創作主題,用「圓」來表現源源不絕的生命狀態。創作論文的主題:「圓圓不絕」取「源源不絕」同音之妙,是在雜亂的思緒中反覆梳理之後的結果。生物的源源不絕的循環得以使得各物種在天地之間將生命延續,各物種有自己的循環方式與狀態,生命的源源不絕就是靠著自己的循環,它是一個「圓」的狀態,起點和終點是接在一塊,終點也就是起點,不斷的交相循環延續生命,因此筆者把「圓」抽出,作為自己詮釋生命的形象,從這個切入點來表現生命,開始發展「圓」的作品。 文中研究的範圍與方法大致劃為幾個面向。 1. 理論的建構 2. 版畫創作的背景條件 3. 創作理念與發展方向 4. 創作的內容與形式 5. 作品解析 理論的建構依照筆者創作的需要,找出三個切入點做研究討論。第一小節談中國哲學思想對「圓」的詮釋。第二小節談女性主義對「圓」意象的選擇與詮釋。第三小節簡述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起源及其特質,以及在後現代主義藝術特質中影響筆者最深之處。 在版畫創作的背景條件方面,研究範圍涉及中國凸版畫的發展概述、台灣凸版畫的發展概述、台灣現代版畫發展概況及趨勢。 果實種子的剖面究竟有什麼希望在裡面?果實選擇的依據是什麼?為何作此系列的發展?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之下,果實被如何重塑一個新的形象?這些問題,將在創作理念與發展方向來探究。 作品內容與形式是列入研究論述的第四部份,內容包含作品中最主要的形式—「圓」的討論,以及構圖上空間的安排,色彩的表現。 第五部分是作品解析,內容將細說創作的過程,以及作品的詮釋。
  • Item
    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義
    (2004) 廖玉芳
    本論文書寫的方向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理論的建構─「身體」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諸多的意義與象徵,本文試圖從西方哲學、社會學、生物學的角度去探討身體的存在性問題,與身體的政治權力關係,並分析「觀看身體」的方式,以探討女性身體主體性的問題;且就藝術史中身體的呈現、觀看方式企圖歸納出女性身體的被表現形式,與女性身體所承受的壓迫與箝制。西方七O年代興起的女性主義藝術,可視為一種女性自覺的開始,當時的女性藝術家以身體作為撼動男性藝術霸權的工具,讓長久隱身於歷史之後的女性有了希望的出口。而藉由理論的探究與分析,除釐清以往對身體的迷思外,亦藉由整個理論的建構,重新定位女性及女性身體的地位。 第二個部分為個人的創作想法的剖析,作品為創作者想法最直接的呈現,而作品內容形式的演變亦真實紀錄著創作者內心想法的轉換,從作品中反向思考推演出個人的創作動機與企圖,並在回溯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個人的創作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回歸作品本身,針對此一階段作品,分析創作的意圖與作品內涵,藉由「長刺」的身體,試圖賦予女性身體新的意義,也藉由這樣「長刺」的身體表現形式,試圖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創作方向。結論則是對身體探討的一個總結,亦是自己對個人創作的一個完成,然而這個階段的完成,並不代表著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 Item
    美國女性藝術家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 1900-1984)之藝術研究
    (2003) 王曉菁
    美國女性藝術家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的藝術表現以人像畫見長,她所描繪的人物對象因時代遞嬗而有所變化,這點也成為她藝術風格分期之關鍵。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以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 1900-1984)的人像藝術為媒介,探討在受到女性主義體制肯定的前提下,其藝術的矛盾性和選擇表現藝術的執著。以妮勒的一生奮鬥歷程為主軸,以其創作的藝術風格為重點,探究女性性別經驗在藝術中的表現,和堅持傳統人物畫領域創作之原因。同時了解到體制外的女畫家積極進入體制時的掙扎與矛盾,此外亦說明藝術家與所屬藝術群體之間矛盾關係。另外,藉由其自身時代背景的關連探索,瞭解到抽象表現主義及普普大眾文化佔居主流藝術所形成的視覺品味,其中形成無形的疆界及意識型態,使的妮勒於美國40-60年代外於主流藝術情形,最後於諸多紛擾的歷史評價中找尋妮勒之正確位置,以彰顯妮勒藝術堅持之價值所在。亦藉由論述藝術品特質及藝術家奮鬥歷程,瞭解妮勒整個藝術脈絡形塑過程,及探求妮勒藝術風格與主流意識型態的差異,最後能延伸推演至整個更大格局,初探藝術與大眾、高低文化之間及品味形塑出的階級關係。 最後並做出這樣的結論﹔妮勒身為女性藝術家卻在被女性主義推崇奠定名聲之後,卻不願只是女性主義抗爭的典範,而企圖進入紐約藝術主流世界。為求她所要表現出的「時代精神」,使用最傳統的媒材-——油畫和體裁——人,藝術堅持的原因不外是以一種傳統形式抗拒藝術與大眾文化的靠攏,或批判藝術專斷鎖定某階層的弔詭,跳脫藝術單一層級,並跨越了藝術品單一文化次領域之價值,同時亦凸顯了藝術品所接收品味大眾階級屬性,拒絕混淆高低審美價值觀的分際,更排除了藝術本身的複雜、文本之意含,真誠純粹地在生活中實踐藝術。
  • Item
    戲與迷思---女性圖像之心理意涵探究
    (2000) 洪千玉; Hung chien -yu
    論 文 摘 要 藝術是一種社會現象,從整體結構來看,乃是屬於社會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現象。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發展,顯現出政治倫理的社會性;或者因時代的動亂與征戰,人心渴求精神上的安定與超脫,若因社會民生富足康樂,顯現在水墨人物畫中的是生活悠閒安樂的一面。本文著手探討女性圖像在於中國水墨人物畫中的呈現與時代意義、社會心靈的反應以及女性圖像在水墨人物畫中的心裡意涵。指的便是時代因子下女性圖像呈現的的心靈反應。 而本論文之主題:「戲與迷思」,最主要便是探討女性在時代歷程中的角色扮演問題,以及畫面中呈現出的女性心裡意涵。採取一個特別的角度,由女性心緒的角度出發,以時代背景對女性心理的影響及畫家眼中的時代女性作一探究。 戲,隱喻女性的定位問題與父權體制之間的關聯,以及社會虛假的現象。 迷思,則指的是生命流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反思。自古女性深受父權體制之限制,現代女性則得以獨立自主。但現代社會之女性又深受紛亂的社會因素困惑,抑鬱和疏離的社會傾向,紙醉金迷等對女性自身的定位產生迷思。 中國水墨畫中女性圖像的題材擷取隨著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的變遷及女性角色身份的改變與增加,賦予繪畫中女性圖像的變革。繪畫反應現實,進行對繪畫中女性角色定位的反思。在創作中作古今的對比省思。我們在研究中看到,民國之前,傳統仕女人物畫仍無法擺脫對女性美貌的聯想,但在傳統中女性地位的呈現上,容易表現出陰性特質在社會上的附屬地位,如娼妓、女僕、或妻子與丈夫地位差異的次等形象,而民國之後,在女性的心理意涵著述方面,也漸漸不再侷限於面無表情或含羞媚態,反而漸漸顯出現代女子的自在和自信。可見畫家受時代影響,因時代之脈動而有了新的作法,並忠實的表現出當時的女性心緒。我們也在研究中瞭解女性角色的演變和定位的移轉。在畫家的思想中,可能真實呈現自我心中的意念,亦可能就時代的角度,忠實的描繪女性在時代中的形象。本文除了加入關於生物學、女性主義的觀點外,並在圖像佈局上作型態上的研究,更加入對筆墨應用的立論,因為畫家本身作品在技術上的呈現,是影響畫面在心理意涵呈現上相當重要的環節。 其次,女性的陰性特質可能是時代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也是畫家們樂於描述的題材。不可否認就圖像學的觀念看之,畫家們樂於以女性的陰性特質、陰柔特質、母性形象作為安定社會的力量,我們甚至可以發現,由中國的水墨人物畫中,對女性的描述,皆是帶著善意的,似乎女性的陰性特質便是一種善的特質。也因女性的美貌和陰性特質使得畫家經常將女性的角色使用在一種唯美理想的展現。另一個角度觀之,因此女性形象的表現,似乎在無形之中受到某種程度的束縛。 在此次的研究中是以作品為主而立論為輔,行理論實驗之後,以筆者自身的創作體驗和動作,其中之基本創作理念為: 1.女性系列:以現代女性與古代作一對照,傳達傳統與現代的歷程,女性對傳統包袱的承擔與迷思, 2.戲系列:以戲劇臉譜、佛之面容及其中的女性角色對繪畫社會性作一探究省思,反映社會之景況與心靈反應 3.迷思系列:以女性對現代社會與時間流逝的迷思為主要探討之議題。 結論部分,希望藉由個人對藝術本質、東方美學、文化傳承的了解及對現實環境時代精神、創作自由的體現,督促自己不要做世俗的附庸,而要秉持歷史使命感,找尋自己的定位點。最後,旨在透過人物外表的神形,傳達內心的感知,以是關心社會,表現人生為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