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電腦圖像新美學孫心瑜; Hsin-Yu Sun現今的世界,由電子計算機引領的資訊工業已為人類生活帶來 又一階段的革命,資訊時代的降臨再次改變了世界的構造--人類 所以與之產生互動的背景,圖像的世界亦被改變,尤其是在電腦逐 漸普遍地被設計創作者接受,參與圖像創作的過程之際。儘管許多 創作者和評論家仍然對一個屬於電腦圖像的美學抱持保留的態度, 無論其所持的理由是基於一種人文主義v.s.高科技的潔癖,抑或是 對新事物習慣性地予以謹慎的對待而暫時觀望之,本文的基本態度 是,只要我們繼續逃避去消化電腦圖像中可能傳達出來的特殊訊息 ,我們就有可能錯失許多解讀當代文化的機會;新視覺意象的意義 需要被開發,如果它的存在確實發生了。 本文自電腦平面圖像的發展簡史開始談起,談論電腦平面圖像 與後現代主義思潮美學的牽連互動,並企圖觀照電腦將為人類美學 開創的新境。在電腦圖像與後現代氛圍的對話部份,本文以為電腦 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溝通的模式,大量的資訊加速了人類世界的片段 化、抽象化,時間和空間的延續性及完整性完全被片段資訊的組合 打散,促長了後現代現象的生成,而電腦平面圖像又再回過頭來反 應了後現代的氛圍,無論是對現成影像的複製、拼貼與合成,使平 面上的空間有了更多概念性延伸的機會,也打破了人類對世界舊有 的認知基礎,抑或是可大量重製的性格展現基本的商品機能,使文 化在大眾與精英路線的抉擇上更顯吊詭曖昧,電腦平面圖像皆具備 了後現代美學所擁有的特質,呈顯出同質的文化特性。 本文在肯認電腦存在正在改變世界內容的同時,並不諱言電腦 的科技質感對人類造成的衝擊有非人化的成份存在,故也在討論電 腦對圖像創作者心理過程的影響,與電腦網路連結特性對觀賞者與 創作者之間溝通互動的影響之外,對電腦平面圖像的美學新境,加 入了人文省思的探討。 本論文並對電腦繪圖的技巧以作者的作品做了說明。Item 中﹑韓浙派繪畫中技法之研究李恩信; LI, EN-XIN本文所研究的範圍以比較浙派畫風在中、韓兩國不同之發展為主。韓國朝鮮時代的浙 派源頭是接續中國浙派而來,自承接、蘊釀,至成熟表現,使得長達二、三百年的發 展因地域、社會背景、文化環境與風土民情之差異而出現一種韓國獨特的風格與趣味 。 筆者嚐試從技法表現的異同之處去探討兩國不同的發展淵源和狀況,並且探討浙派畫 中所被常人忽視的內容及旨趣,本文分為五章。 一、宋代畫院與院畫:兩宋畫院以及南宋四家風格之分析,和馬、夏風格對以後畫壇 的影響。 二、明代浙派繪畫及院派畫風之成熟與影響:列舉浙派代表畫家之風格探討,以及院 派畫家和浙派之間的關係。 三、韓國繪畫的發展與浙派的關係:敘述韓國繪畫發展經過、浙派畫風影響韓國繪畫 原因,以及韓國浙派畫風之發展經過,列舉畫家與作品分析之。 四、中、韓浙派繪畫技法的比較:兩國浙派畫風在山石、林木、點景各方筆墨表現之 差異,和人物畫在浙派畫中特殊的地位。 五、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韓國浙派畫風在表現上有濃厚中國浙派的影子,同時在民俗生活的描 寫,亦即人物的情景較為豐富與多樣。在用筆和構圖方面,是較為簡捷,同時畫幅也 較小,以冊頁形式居多,題材許多以文士生活為主。究其原因:韓國文士畫家較有機 會接觸到中國文化,所接受的中國浙派畫風是有選擇性及經過篩檢與陶融,然後才傳 播到畫院與職業畫家。又因韓國幅員不大,很快全國各地普遍能接受浙派畫風,形成 長久流派。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與中原的多樣變革是有極大的差異。 所以浙派在中國衰微之後,能陸續在韓國與日本繼續的發展某一長久時期,是有特殊 之風土民情因素,期望本文能提供些文化相互的關係與促進彼此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