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鹽水天主聖神堂壁畫圖像之研究(2009) 余嘉齡鹽水天主聖神堂創建於民國44年,位在鹽水鎮西門路上,如今宮殿式的聖堂外觀及堂內的中式人物造型壁畫為民國75年改建後的樣貌,由當時在任的李少峰神父所規畫,聘請嘉義廟宇彩繪師郭自然父子繪製,成為臺灣第一座堂內布滿壁畫彩繪的天主教堂。 本研究主要透過田野調查,了解鹽水天主聖神堂建堂與壁畫的描繪過程,並以圖像解釋學及風格分析法做壁畫之內容與形式上的解析:首先,為堂內的壁畫所參考的經文與故事依據做一說明;再者,探究其形式上的表現特色;此外,更與西方或中國大陸相同題材之宗教繪畫做一比較,分析鹽水天主聖神堂如何將西方的宗教圖像轉化成為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壁畫。 研究發現,聖堂建築之內部陳設及壁畫內容與西方教會有較大的一致性,因其遵行著天主教大公會議對於禮儀之規定,而壁畫之內容主要是參考西洋宗教畫並以《聖經》為題材依據,由此看出天主堂對於神聖教理與聖人故事真實性的持守。 另一方面,在教堂建築之外觀與壁畫的形式上,鹽水天主聖神堂則展現出與西方教堂不同的面貌,建築上大量使用中式建築之裝飾,壁畫上則使用如中國水墨畫般的線條、如民間廟宇的鮮豔色彩,或將人物轉化為中國人的樣貌,這些外顯形式的轉化,一方面和天主教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及台灣的《建設中國教會地方草案》中對於教會在地化的推動有關,另一方面則在於鹽水地區自明鄭時期以來,多神的民間信仰深深影響當地民眾,因此壁畫則借用了廟宇彩繪在形、色上的表現,將當地人民習以為常的神明形象轉化及喻為天主,藉此拉近與當地人民之間的距離,以便達到傳教之目的。Item 符籙美學-符籙的符號、象徵與圖像之創作(2005) 楊盛錩; Yang ,Sheng-Chang「符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巫術文化,具有神聖的象徵意涵與心靈圖像;更蘊含著不可解說的玄學意義,經由道士長期施用與道家的論述,已經形成一系列的符碼系統,這一系統,以信仰為基礎,被運用來治病、祈福、鎮災、解煞、求財等,是一龐大而又神秘的道家符碼系統,這個符碼系統,以書寫與圖像為主,孕藏強烈的道家思想,具有神秘、不可解、未知與玄學的情境。 本文藉由「符籙」的圖像與符碼,試驗水墨創作中可表現的多元面向,以一系列藝術理論為論據,強調創作的觀念、意境、形式與技法,並以「符籙文字的神聖性」、「符籙圖像的象徵性」及「符籙儀軌的通靈性」三種觀念為出發,反省本土文化與國際思潮的相容性,進而將式微的本土文化,建構出台灣本土另一種新的訊息符碼,並試圖從中國「符籙」的素材中,加以運用水墨、水彩、膠彩、蠟筆等媒材的實驗來表現,並開發出一系列可以欣賞、可以閱讀,且耐人尋味的「符籙美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