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台灣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7
Browse
Item 從「巴丹文化圈」到「帝國版圖圈」的蘭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6-12-??) 田騏嘉; Chi-chia Tien目前有關蘭嶼、Tao的學術研究多以人類學、民族學等為主流,時間斷限則以二戰後(1945年以後)為主,歷史學、1945年以前的研究則相對缺乏。另一方面,自日治時期起已有學者提出蘭嶼Tao與巴丹島Ivatan關係密切的證據,至近年來隨著兩地交流愈趨頻繁,回溯或建構跨境族群的區域研究亦漸興盛。職是之故,本文欲從另一角度探討原與巴丹島交流頻繁的蘭嶼,如何轉變為現今對於蘭嶼隸屬臺灣的普遍認知。自大航海時代展開後,各國探險家順著黑潮「發現」臺灣及蘭嶼,直至荷西時期開始出現「征討」Tao的文獻紀錄,接續的政權-清帝國對蘭嶼則僅止於有名無實的統治,直至1805年日本接收臺灣,蘭嶼才正式成為日本帝國統治下附屬於臺灣的島嶼。此外,Tao是以口傳傳承歷史與經驗的族群,然而自文字發明以來,歷史書寫多掌控在握有文字與權力的族群手中,因此本文嘗試使用Tao的口傳神話及來自外族的文獻紀錄,如《熱蘭遮城日誌》、《巴達維亞城日記》、清代方志、西方探險家遊記與研究、日治時期相關研究及各時期地圖等,建構文化與語言和巴丹島Ivatan相似,本不屬於臺灣的蘭嶼及Tao,如何從「巴丹文化圈」被劃入「帝國版圖圈」,進而成為「臺灣」一部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