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台灣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7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美麗島林宅血案」輿論情勢之分析──以國內主流平面媒體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8-12-??) 陳佳宏; Fupian Chen當「美麗島林宅血案」倏忽襲來,輿論初期的緝兇方向,除了鎖定外籍人士家博外,並指向美麗島陣營之窩裡反,以撇清當局涉入的可能性;之後輿論將血案定調為黨外連結海外臺獨勾串共匪,此三合一敵人作為血案「理想的兇手」。不過,由於血案被害人無論在人倫、世代、性別、權力等位置上,「弱者」的形象過於巨大,且很自然地引發社會上廣泛的溫情氛圍,動搖許多民眾先前對美麗島人士既有的偏見,使國民黨政府在輿論戰場上可能不利。為避免輿論反轉,當局乃順此溫情之輿論風向,對林家釋放具時效性的特殊權力,並在林義雄被認證為符合當局的政治正確後,當成政治宣傳的樣板。只是,林家這段期間之權力或道德光環,係為蔣總統的恩給,且隨時可以收回。血案的悲劇固然誕下苦果,但也讓數月來的輿論激情冷卻,進一步緩和輿論對美麗島人士的攻擊;血案效應亦迫使當局作出對美麗島人士較為有利的政治決定,使得被告們能在一種相對溫和的輿論情勢下,走向軍法大審的另一場歷史戰役。Item 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政府在臺權力之鞏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5-12-??) 陳佳宏; Fupian Chen傳統中國統治者對處理反叛事件,係以「鞏固權力」為出發點,縱使以不具正當性的「暴力」行之也在所不惜;徵諸中國歷史,暴力鎮壓所造成的人命傷亡對中國統治者而言並非鮮事。因此,二二八事件放置於中國歷史上來看,或許並非特例,但以民主化後的臺灣主體思維者觀之,恐怕難以忍受這場悲劇被淡然看待。近年來,國民黨政府官方曾以「官逼民反」為此定調,淡化其中的省籍族群衝突成分固然可以理解,惟掩飾鎮壓下之屠殺暴行的企圖實為昭然。直探事件本源,主因是權力不對等下,統治者對反抗者的武裝鎮壓,並蓄意清剿臺灣人菁英,以確保其政權;由於其中摻雜臺灣與中國今昔微妙的對應關係,使得「外來政權」、「省籍」、「族群」等浮面現象,有時凌駕於事件本質之上,不但窄化二二八的意義,也容易失焦。事實上,若鎖定中國統治集團對鞏固「權力」的迷戀與不惜代價,從其政權「價值(確保在臺權力地位)」,到展示權力的「平變機制(武裝軍事力量)」與「策略手段(先鎮後撫再株連)」為觀察點,並導入「統治者決策變遷」之過程──「從妥協到強硬」、「從地方有限武力到中央軍隊入臺」、「從血腥殘酷到表示寬容」──則很多對「中國性」本質的迷思就可豁然開朗。Item 日治中期至二二八事件前後臺灣之認同糾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09-03-??) 陳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