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慢性精神障礙者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2012) 葉俞佐; Yu-Tso Yeh「社會支持」可協助個人維持良好健康狀態,降低疾病造成的失能,幫助個人在康復過程獲得安適感,增加社會功能以及生活適應性,可說是促進復健成功重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賦予「健康」新意函主張衡量健康狀態應時考量應身體功能(Body function and structure)、活動(Activity)及參與(Participation)三大功能,「活動參與」成為重要且客觀之健康衡量指標。在許多實證研究發現藉由主動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過程,可幫助個人滿足內在需求,增進獨立性和自我效能,因此「活動參與」不僅是ㄧ個健康衡量指標,還可協助患者改善病情,重新建構規律生活,增加社會適應的功用。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社會支持強度、來源以及活動參與狀況,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的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的相關性,以及社會支持之強弱是否可預測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度。期待研究結果的發現能夠作為照顧者及精神醫療復健的臨床工作者提供服務、照護之參考。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選取300位年齡介於18~65 歲的生活於社區之慢性精神障礙者接受結構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86份,共238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根據抽樣問卷之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共有六點發現: 一、慢性精神障礙者主要「社會支持」來源為機構人員為主,其次為家人,親友最少。感受到的社會支持類型多為情緒支持和評價支持。 二、慢性精神障礙者主要「活動參與」困難為與「他人相處」、「生活活動」、「社會參與」。 三、不同年齡、家庭狀況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社會支持」感受與來源以及「活動參與」狀況有顯著差異。較年輕、非獨居社會支持感受較佳,活動參與較無困難。 四、不同之藥物副作用影響程度之慢性精神障礙之在活動參與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診斷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社會支持感受與來源有顯著差異。 五、「情緒性支持」、「評價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協助性支持」以及「整體支持」皆和「生活自理」、「與他人相處」、「社會參與」及「活動參與整體」 達負顯著相關,而與「認知」、 「四處走動」無顯著相關。 六、「家人整體社會支持」和「機構情緒性支持」對「生活自理能力」有顯著預測力。「親友評價性支持」對「與他人相處」有顯著預測力。Item 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和就業現況之相關性探討(2009) 陳雅玲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提出國際功能、障礙、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 ),將「活動參與」列為描述健康的要素之一。本研究以ICF的「活動參與」為架構發展「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和就業現況」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技能與一般任務、自我照顧與居家生活、溝通與人際互動、社區生活等4大活動領域。以其「參與」和「困難」程度來預測就業現況。 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北、中、南部的精神醫療機構或社區復健中心與康復之友協會之慢性精神障礙者為主要對象,共回收194份問卷。其中82位為過去一年有工作的就業組和112位超過一年無工作的未就業組。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和邏輯式回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其研究結果如下: 1. 就業組在4項活動參與顯著高於未就業組,就業組在4項活動困難程度也顯著低於未就業組。 2. 有工作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薪資普遍較一般人低。再比較不同安置模式,其平均薪資和工作時間,都是競爭性就業高於支持性和庇護性;但在工作維持時間部份,雖呈現庇護性大於支持性,再大於競爭性,然此差異並未達顯著。 3. 中度障礙程度的慢性精神障礙較易獲得工作,但多安置在支持度高的庇護性就業。 4. 慢性精神障礙者的「活動參與程度」和「活動困難程度」呈現顯著中度負相關。 5. 以「活動參與程度」和「困難程度」預測就業因子,其中有4項具有預測力,最佳預測力為「社區生活參與程度」,其次是「社區生活困難程度」、「溝通與人際關係參與程度」和「溝通與人際關係困難程度」。 建議未來精神復健專業人員從事慢性精神障礙者在職業重建時除了參考精神症狀及自我照顧能力外,應參考其社區生活、溝通與人際關係來增加其有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