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122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清代文獻對吳三桂的記述與評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0-06-01) 葉高樹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可以發揮歷史知識的鑑戒作用,但是如何評價歷史人 物, 則是極為複雜的問題。吳三桂是明清之際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其降清與叛清,對十七 世紀中國史的發展,產生莫大的影響。在現存的清代文獻中,有關吳三桂的史事記述,呈 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各種文獻的內容不盡相同,評價亦頗有的出入;二、間有肯定吳 三桂的意見出現,長久以來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三、越晚出的資料,其解釋架構越受官 方觀點的影響,凡此種種,顯示出另有政治因素牽涉其中。就價值判斷的角度觀之,無論 是以「夷夏之防」、「忠奸之辨」或個人品格操守的原則來檢驗吳三桂,都是罪無可逭。 然而,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吳三桂在明亡之前,是忠於明朝、堅決抗清的邊將;降清 之後,盡心盡力於清朝的統一大業;坐鎮雲貴時期,其勢雖強,仍接受朝廷的號令;舉兵 叛變,則未必全因個人野心所致。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呈現出的是複雜多變,且充滿了 衝突與矛盾的吳三桂,面對此種類型的歷史人物,實難以用單一的標準來加以評斷,而以 現有史料來重建吳三桂的歷史形象,或許是可行的方式。Item 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在東南沿海的軍事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歷史學系, 1999-06-01) 葉高樹清康熙12年(1673年)底,平西王吳三桂等人發動反清戰爭,史稱「三藩之亂」。亂事期間,耿精忠、吳三桂相繼邀約臺灣鄭氏渡海助戰,使鄭經有機會實現鄭成功轉進臺灣以恢復中興遺志的可能。然此時鄭經在決策上面臨了幾項重大的考驗:就外在形勢而言,必先釐清與三藩或清政權的關係,以確立戰鬥目標;就戰略運用而言,必須慎選合作對象,以確保參戰的主權;就政治號召而言,須能喚起漢人「反清復明」的意識;就內部維繫而言,則須設法凝聚部眾的向心力,以避免重蹈當年鄭成功失敗的覆轍。 雖然鄭經選擇三藩叛清期間西進,在時機上極為明智,亦為「反清復明」陣營帶來短暫的希望,但跨過海峽之後,再也沒有「波濤之險」可恃時,其陣營內部的隱憂即一一浮現。加以鄭經在東南沿海征戰的成效,受到外在形勢變化的影響,以至由盛轉衰,則反映出鄭氏主導全局能力的不足。因此,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在東南沿海軍事活動的情形,至多只是將整個形勢回復到鄭成功時代而已。Item 朝鮮「李朝實錄」所見君臣對「三藩之亂」的態度(輔仁出版社, 1996-12-01) 葉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