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東晉時期「晚渡北人」的形成及其不遇的原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3-12-??) 呂春盛; Leu, Chuen-sheng東晉南朝境內的族群,一般可略分為北來之僑人、南方之吳人,以及南方土著之原住民,其中僑人長期高居統治地位。不過僑人之中有一類被稱之為「晚渡北人」者,身分地位頗為特殊,他們雖可歸為僑人,但因南渡時間較晚,其門第不但不能與早渡之僑姓高門相比,甚至在吳姓高門之下,他們起初多以軍事立功,被稱為「將門」,東晉政權多賴早期南渡京口的北府兵軍團相維繫,而南朝諸政權則與晚渡壽陽、襄陽之將門共浮沈。「晚渡北人」在東晉南朝的歷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以往學界對「晚渡北人」的問題,雖有散篇、個別的探討,但在廣度與深度上都還有很大的探討空間。本文擬對東晉時期的「晚渡北人」做全面性的研究,包括分析《晉書》列傳中所有南渡北人的基本資料,考證「晚渡北人」概念的形成年代及背景,整理出史傳所見東晉時期的「晚渡北人」人物表,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晚渡北人」在東晉時期的動向,以及他們在東晉政壇上普遍不遇的原因。至於南朝時期的「晚渡北人」,因為與東晉時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在政權興衰中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擬另文討論。Item 「寒人掌機要」的實情與南朝政治的特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0-12-??) 呂春盛自清代趙翼論〈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以來,南朝君主以寒人當權之說,幾乎已成學界定論;近人田餘慶則更進一步,認為嚴格意義的「門閥政治」只存在於東晉時期,至南朝即回歸「皇權政治」。本文基於南朝寒人得以在中央掌機要多因任職中書舍人,故從史傳所見任中書舍人之職者入手,重新檢視南朝「寒人掌機要」的實情,認為前述諸說皆有商榷之餘地。本文認為南朝時期並非任中書舍人者就必然能掌大權,而南朝只在少數、特定時期才有中書舍人本份以外的「掌機要」情形,至於中書舍人權勢達到專制朝權的情形,在南朝四代170 年間(420-589),合計約只有二、三十年,因此南朝以中書舍人「掌機要」的現象不宜過度地誇大,「寒人掌機要」在整個南朝史中只是個別、短暫的現象,以往以「寒人掌機要」來理解南朝的政治史並不精確。南朝的政治史確實與東晉有所不同,但未必如田餘慶簡單地說是由門閥政治回歸到皇權政治,南朝政治是以寒門出身的軍閥皇帝結合門閥士族的共治局面為常態,而非門閥士族完全被寒人架空的寒人政治,南朝時期皇帝重拾政治上的主導地位,門閥士族退居輔佐,但彼此間仍隱含有「共天下」的意味,只是和東晉時期皇帝與士族的「共天下」相比,「主客易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