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0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非洲內陸白人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09-06-01) 楊彥彬十八世紀許多學者相信非洲內陸有「白人族」:不論是主張人類單一起源論的毛波推伊(Maupertuis)、布豐(Buffon),或是主張人類多元起源論的伏爾泰,都相信非洲內陸地區存在著一些「白人」。當時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白人」就是所謂的「阿爾比諾族」(Albinos),但是有些人則堅決否認此看法。此外,林奈認為,在人類以及猿猴的中間有一個中間的物種,他稱之為「夜間穴居人」。研究結果顯示,林奈「夜間穴居人」的知識來源主要是近代歐洲人所撰寫的遊記,以及一些古代作家的作品,例如荷馬的《伊里亞得》、希羅多德的《歷史》、亞里斯多德的《動物研究》、老普林的《自然研究》、波寇披厄斯(Procopius)的《戰爭史》。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啟蒙運動時期哲士在構思自然科學知識時,古典傳統仍然相當重要。本研究即以林奈的看法為出發點,探討西方近代知識形成過程中科學知識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係。Item 母親想像力與畸形胎兒:近代法國學界對於怪物誕生成因之討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8-12-??) 楊彥彬; Yang, Yan-bin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期間,西方社會對於畸形怪物的誕生相當感興趣,並且觀察、記錄畸形胎兒的奇特外形與結構,進一步提出有關怪物生成原因的看法。當時其中一種看法認為,孕婦深受刺激的想像力將對子宮中的胎兒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畸形胎兒的誕生。本論文將以「母親想像力」為分析個案,深入研究法國學界對於這個解釋模式所提出的正反意見,以勾勒當時社會所呈現的多元複雜論辯氛圍,並且探討西方近代知識轉型的過程。Item “非洲內陸白人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09-06-01) 楊彥彬十八世紀許多學者相信非洲內陸有「白人族」:不論是主張人類單一起源論的毛波推伊(Maupertuis)、布豐(Buffon),或是主張人類多元起源論的伏爾泰,都相信非洲內陸地區存在著一些「白人」。當時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白人」就是所謂的「阿爾比諾族」(Albinos),但是有些人則堅決否認此看法。此外,林奈認為,在人類以及猿猴的中間有一個中間的物種,他稱之為「夜間穴居人」。研究結果顯示,林奈「夜間穴居人」的知識來源主要是近代歐洲人所撰寫的遊記,以及一些古代作家的作品,例如荷馬的《伊里亞得》、希羅多德的《歷史》、亞里斯多德的《動物研究》、老普林的《自然研究》、波寇披厄斯(Procopius)的《戰爭史》。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啟蒙運動時期哲士在構思自然科學知識時,古典傳統仍然相當重要。本研究即以林奈的看法為出發點,探討西方近代知識形成過程中科學知識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係。Item 原始白色與變異黑色:近代學者毛波推伊的遺傳觀與西方古典傳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2-12-??) 楊彥彬; Yang, Yan-bin1740 年代的法國學界對於黑人膚色的由來有相當多的討論,主流意見傾向氣候解釋模式:白人移居熱帶地區之後,由於長期處身於高溫乾燥的環境之下,遂使得膚色逐漸變深。毛波推伊(Maupertuis, 1698-1759)支持這種看法,並且以黑人生出白子的現象論證人類最原始的膚色是白色。他甚至還建議實行白子婚配的人體試驗,嘗試培育新人種。雖然毛波推伊的看法相當新穎,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古典作品可能是這位法國學者構思遺傳問題時,所運用的重要知識來源。Item “非洲內陸白人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09-06-01) 楊彥彬十八世紀許多學者相信非洲內陸有「白人族」:不論是主張人類單一起源論的毛波推伊(Maupertuis)、布豐(Buffon),或是主張人類多元起源論的伏爾泰,都相信非洲內陸地區存在著一些「白人」。當時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白人」就是所謂的「阿爾比諾族」(Albinos),但是有些人則堅決否認此看法。此外,林奈認為,在人類以及猿猴的中間有一個中間的物種,他稱之為「夜間穴居人」。研究結果顯示,林奈「夜間穴居人」的知識來源主要是近代歐洲人所撰寫的遊記,以及一些古代作家的作品,例如荷馬的《伊里亞得》、希羅多德的《歷史》、亞里斯多德的《動物研究》、老普林的《自然研究》、波寇披厄斯(Procopius)的《戰爭史》。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啟蒙運動時期哲士在構思自然科學知識時,古典傳統仍然相當重要。本研究即以林奈的看法為出發點,探討西方近代知識形成過程中科學知識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係。Item 神創規律與物種不變:伏爾泰的自然觀與阿爾比諾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3-06-??) 楊彥彬; Yang, Yan-bin伏爾泰旅居英倫期間,接觸牛頓物理學,而神創的和諧宇宙遂成為他的自然觀與宗教觀的核心概念:造物上帝創造規律的物理世界,同時也造出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體的「種子」,而不同「種子」遂衍生出日後不同人種。關於人類起源的議題,十八世紀法國學界的主張可以分為單一起源論與多元起源論,伏爾泰支持後者,並以自然神論的立場,抨擊貶低神聖秩序的氣候環境論,以及帶有無神論嫌疑的「自發生成」生命起源觀。在伏爾泰說明人類多元起源的論證過程中,「阿爾比諾族」(the Albino)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論文將深入探討這位法國作家在其雜文與論戰小冊之中,宣揚與批評的人類起源觀點,並試圖透過當時社會中多元複雜的論辯氛圍,以勾勒出伏爾泰與當時學界人士的各種看法。Item 旅遊、閱讀與實驗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0-12-??) 楊彥彬本研究以孟德斯鳩為例,試圖探討啟蒙運動時期西方學者普遍相信「自然環境影響人體」的看法及其可能的學術資源。研究結果顯示,孟德斯鳩的知識來源相當複雜:他除了閱讀當時旅遊者所撰寫的遊記以及一些古代作家的作品之外,他自己還親自旅遊歐陸,進行個人實地觀察,並與他人交換意見。而他所閱讀的古代作品可能包括:希波克拉提斯的〈論空氣、水與地點〉、蓋倫的《論食物的性質》、呂克萊斯的《論自然》。藉由孟德斯鳩的個案研究,我們更能瞭解:當啟蒙哲士構思自然科學知識時,古典學術傳統仍然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