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北赤道洋流與黑潮上游之流況研究
    (2009) 嚴偉力
    北赤道洋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為一支由東向西流動的海流,到了菲律賓東邊以後,分成兩支,一支往北形成黑潮(Kuroshio),一支往南形成民答那峨海流(Mindanao Current),而海流分開的地方一般就稱為分支點(Bifurcation Point)。黑潮會將高溫高鹽水由低緯度往高緯度輸送,對於所經過區域如呂宋海峽、台灣、東海及日本的氣候變化,漁場分布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於黑潮上游及其源頭-北赤道洋流的變化,就值得探討。本研究是利用一個已經建構完成且有良好模擬結果的數值模式,來探討北赤道洋流與黑潮上游的流況。 透過模式的結果,我們瞭解到分支點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一般來說當它移動到較低緯度時,是在六月,移動到較高緯度時,是在十二月。另外北赤道洋流以及黑潮的傳輸量(Volume Transport)一樣也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不過兩者都是呈現春夏較強,秋冬較弱的情形。而當聖嬰發生時,北赤道洋流的傳輸量會變多,分支點會往北移動,黑潮傳輸量會變少;當反聖嬰時,北赤道洋流傳輸量會變少,分支點往南移動,黑潮傳輸量變多。 黑潮上游的傳輸量,一直以來幾乎都是以18°N作為代表,對於18°N以南的黑潮流況,並不是很清楚,所以利用模式來對18°N以南的黑潮流況做一個探討。得到當緯度越來越接近18°N時,黑潮的傳輸量也就越來越多,而這主要是因為迴流(Recirculation)所導致的。 北赤道洋流與赤道反流兩者的主軸在聖嬰時會相距較遠,由動力高度圖來看可以發現北赤道洋流主軸兩側的高度差異較大;反聖嬰時,則是剛好相反,兩者主軸則是靠得比較近,北赤道洋流主軸兩側高度差異較小。透過動力高度圖,當海表面高度差異越大,海流流速就會越快,當差異越小,海流流速就會變小。
  • Item
    波浪動能影響海溫結構之數值模擬研究
    (2010) 林幼淳
    本研究透過數值模擬的方式,分析波浪對海水溫度的影響。首先利用波浪模式將海表面波浪的大小參數化,再換算為波浪引起之混合動能,並將混合動能定義為 值,希望透過波浪所引起之混合動能,去改善一般海流模式在夏、秋時期對於表層溫度模擬較差的問題。   本研究所使用的模式分別為MASNUM波浪模式與南海模式,將波浪模式計算的波浪動能依照不同程度放入南海模式內,並配合南海SEATS測站的溫度資料作為模式的驗證。比較SEATS測站資料與海流數值模式的結果顯示,在秋季的時候,海流模式對溫度的模擬確實較差,而包含 值的海流-波浪耦合模式能夠加強表層海水的混合,改善海流模式對溫度模擬較差的問題。然而增加的混合動能卻也會加深其他月份的混合層深度,造成其他月份有較大的誤差。   此外,本研究選用強颱—玲玲(2001) 作為研究強風下波浪對溫度影響的對象,並將原波浪模式中線性拖曳係數改變為Oey et al.(2006)的拖曳係數,減低因高風速造成的誤差。結果顯示,包含 值的海流-波浪耦合模式與一般海流模式間的差異在於 值的作用會導致颱風過後的湧升流深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