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
    (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西湖溪谷地文化地理資訊系統建置
    (2011/01-2011/11) 陳哲銘 
    本整合性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詮釋西湖溪客家人文空間的歷史形塑,各子計畫透過文獻收集和田野調查,涵蓋的資料十分廣泛,自然地理如地形、河川、圳道等圖資,人文地理資料如行政區、舊地名、土牛溝、神聖空間、書院、觀光產業等圖資,歷史資料如地契、屋契、佃批等史料,這些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源豐富而多元,若能適當的加以整合,將能為歷史研究的論點和詮釋提供有利的交互佐證,故以「空間」為主軸,為各子計劃的史料與田野調查資料建立一個整合的地理資訊平台,是本子計劃的主要目的。藉由地理資訊系統讓時間性的歷史資料和各自獨立的調查資料在空間上疊合呈現,預期能達成三項目標:1.還原歷史資料的空間脈絡,提供史料詮釋的空間實證;2.呈現文化景觀的時空變遷,將歷史發展視覺化;3. 建置文化地理資訊系統,便利民眾瞭解和欣賞西湖溪人文空間與文化產業之美。
  • Item
    高中適性地理資訊學習系統之建構
    (2009/08-2010/07) 陳哲銘 
    近年來世界各國教育當局都體認到將地理資訊系統(GIS)落實到中學地理教育的 重要性,但同時也大都面臨到推廣困難的問題。台灣隨著九十九年新高中地理課程綱即 將實施,GIS 的教學不但已由高三選修改為高一必修,同時規畫上課時數降低為5 至6 堂。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有效學習GIS 是個亟具挑戰性的問題。近來以學生為中心 的學習成為許多國家的教學新典範,結合網路科技與適性學習的「適性數位學習系統」 能按照學生的能力與進度輔助個人化學習,對於輔助高中生學習GIS 具有發展潛力。故 本研究將建構一套結合Web GIS 的適性地理資訊學習系統,以高一「地理資訊」單元的 具體目標作為學習內容,先進行全國性GIS 教學現況調查規劃系統需求,並邀請高中地 理教師參與系統的課程設計,以「設計型研究法」邀請高中學生進行至少三次的系統循 環測試,有效提升系統的適用性,最後藉由辦理教師研習活動,將此學習系統推廣到全 國各高中。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 II)
    (2006/01-2006/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
    (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計畫
    (2003/05-2003/12) 沈淑敏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為了解台東海岸各種土地利用,及海岸變遷情形,自民國87年起即開始著手台東海岸數值影像圖資製作,總計完成75年版內政部航照基本圖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年2月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89)年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塔瓦溪口至秀姑巒溪口航照數值影像1/2000基本圖,及大部分區段的海深測量數值圖。為進一步了解台東海岸環境自然生態及考慮海岸資源永續經營,亟需建立台東海岸情勢調查機制,辦理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以地理資訊系統的技術,計畫將以往建立之海岸地形數值資料及相關海岸基本資料加以結合,以了解海岸變遷情形及可能的影響訊息,掌握台東海岸地理資訊,提供辦理海岸防護工作及海岸環境自然生態保護之參考。
  • Item
    生物地理遠距教學課程軟體製作與應用(I)
    (1997/08-1998/07) 鄭勝華; 周學政
    1996年世界重要科學成就之一,是當今主要的科學刊物及研究人員皆已進入電腦網路空間,利用全球資訊網(W.W.W.,Word Wide Web)交換資訊;而且不僅於此,許多大學已積極開發以網路為工具之遠距教學課程(Distance Education),其方向以願意作網路教學的教師,提供之課程優先;或師資較缺的課程優先,提供學生跨校選修及在職者業餘進修的機會。本計畫主持人曾主持地理科電腦輔助教學計畫兩年,深知全球網際網路在遠距教學上的潛力;同時因為在台灣師範大學及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皆擔任生物地理學課程,在兩校的教學過程中,常思考如何透過遠距教學發展多向式: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習?尤其生物地理涉及自然環境對動植物生態特性的影響,動植物的分布受地表時空演化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與區域差異等概念,無法以理論課授圓滿達成教學目標,要配合對不同生態樣區的實察與技能操作的過程,才能讓學習者因對動植物的接觸、瞭解,油然心生關愛,進而產生保育的情意。但是生物地理的實察樣區,經常偏遠不易達,或者能率學生作一次實察,卻不易再次或由學生自行前往觀察,所以採用遠距教學可解決上述多向式互動教學問題以及製作實察區之課程軟體提供不同地理區的學習者,學習不同樣區的機會。共同主持人周學政先生是網路系統(WWW)、地理資訊系統(GIS)及電腦輔助教學系統(CAI)三方面環境聯結的專家,透過執行此計畫的過程,可提供下列經驗與成果:1.生物資料庫建立的模式:如衛星定位系統(GPS)、數位相機 (Digital camera)之與2.資料庫連結,3.並使用HTML進入網路,4.提供生物地理資料庫。5.建立網路系統與6.地理資訊系統連結之模式。7.建立網路系統與8.電腦輔助教學系統連結之模式。在連續三年的計畫中 : 第一年建立台灣北部及南部各四個生物地理樣區:1)都市生物棲息島;2)潮間帶紅樹林沼澤區;3)沙丘植物演替;及4)丘陵與山地植物層構的資料庫; 第二年利用網路連結地理資訊系統及電腦輔助教學系統等製作課程軟體;第三年則對台灣師大及高雄師大修研生物地理的同學做遠距教學之測試與評估。
  • Item
    空間資訊科技於災害防救之應用--以颱風災害應變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出版、Airiti Press Inc., 2010-11-01) 蘇文瑞; 徐百輝; 吳上煜; 黃俊宏; 葉家承; 周恆毅; 周學政 
    近年來空間資訊技術的蓬勃發展,相關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災害管理各方面。以本文所述之颱風災害應變為例,在災害應變的不同階段,空間資訊技術不論是在災害資訊的收集、分析及管理上皆可發揮其作用。本文主要針對空間資訊技術中的遙感探測及地理資訊系統技術之整合平台及其在災害管理上之應用,同時以實例說明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各類資訊於颱風災害應變,以及遙測影像在災害應變中之實際應用成果。此外亦說明各類應用上的一些限制,同時期盼未來空間資訊技術的持續發展,將可以解決某些限制及其所衍生的問題。
  • Item
    災害應變輔助系統於地方應用之研發--以疏散避難決策輔助資訊為例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2014-08-01) 蘇文瑞; 廖楷民; 林祺岳; 李中生; 張智昌; 周學政; 洪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