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雙重背景下之脈絡效果:正負促發物對產品判斷的影響(2014) 呂睿益; Lu Ruiyi Eunice很多理論與實證模型都專注於研究促發效果的影響力,以及其所扮演的角色。Chien et al. 在 2010 年提出的「解釋範圍重疊模型」(The Dimensional Range Overlap Model, DROM), 更進提出理論假設,促發物與目標物兩者之間是否重疊,會決定促發物與目標物兩者是產生同化效果 (Assimilation Effects) 還是對比效果 (Contrast Effects)。本研究在 DROM 模型單一促發物的架構下,使用兩個促發物來檢視促發效果,並納入 Hsiao 的「相互假設」 (Reciprocity Hypothesis ) (2002),觀察兩個促發物之間重疊與否是否會彼此影響,是否會產生促發物之間的同化效果或對比效果。 本研究的四個實驗中的第一階段,分別先讓兩個促發物不重疊、目標物各別與負和正的促發物有著不同程度的重疊、最後再整合讓目標物與兩個促發物同時重疊。第二階段衡量了兩個促發物之間的促發效果,以及促發物各自與目標物之間的促發效果。 本研究只有第二個實驗結果顯著,發現負的促發物與目標物出現顯著的同化效果。儘管其他三個實驗的結果並不顯著,但是其實驗結果大致上反映了與我們預計相同的移動方向,支持其假設,只是並未通過統計檢定。Item 雙重促發物下之周邊效果:正負促發物如何影響消費者判斷(2016) 林智慧; Hayashi, Chie不同於以往的研究,「解譯範圍重疊模型」(Chien et al, 2010) 與Hsiao的「互相假設」對於分析影響消費者評價移動的促發效果是更延伸的模型。Chien et al提出的「解譯範圍重疊模型」、評量對於促發物和目標物之間的消費者態度,並從這兩者之間的解釋範圍是否重疊來決定促發效果為同化效果或對比效果。Hsiao的「互相假設」提出促發物與目標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本研究延伸這兩個理論,探討消費者受多種促發物影響後,對目標物評價的改變。本探討的是當消費者在面對一正價與一負價促發物的情況下,對目標物的評價會如何移動。 本研究的實驗結果是四個假設都不支持,但是提供商品評價如何移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