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場域元素功能之可適應性與可用性優化設計方法論
    (2022) 傅游磊; Fu, You-Lei
    本研究所定義的場域元素在設計發展過程中,需要具有功能配置的相似性與使用的關聯性的整合設計思路,還需要容易且有效地被人類所使用的能力。單一的以設計者為主導或依靠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都不足以應對所有的挑戰。因此提出將社會情境、行為場域、時效性與行為反饋納入研究的考慮範圍之中,建構兼顧設計者創造與使用者塑造的「優化設計方法」。在方法的建構過程中首先探討了以設計者創造為主的可適應性的概念與設計度量方法,使用模糊理論改進其算法,並提出一種「模糊可適應性度量」的元素整合設計決策方法;然後,元素的功能需要具備易於且有效地被使用的能力,進而探討以使用者塑造為中心的可用性研究與測試理論,並提出一種結合灰色關聯分析的「田口可用性實驗」的設計參數組合優化方法。為實證所建構方法的合理、可靠與穩健性,以「古厝衛浴間」與「防疫門廳」這兩個行為場域為案例,分別建立兩個場域元素系統,先實施「模糊可適應性度量」,再分別以兩組元素(燈具與毛巾架,換鞋凳與消毒噴劑)為示範實例,進行「田口可用性實驗」與設計參數優化。研究結果展現了場域元素的整合決策以及設計參數的組合優化過程,並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優化設計方法可以使元素功能設計過程在可操作性與效用性、創新性發散與演變、功能收斂與聚合等方面的優勢。此外,該方法也是一種將設計者評估與使用者測試的相互協同,通過優化設計的算法促進設計開發的自動化模式,是輔助設計思維與創新的新途徑。不僅可以將方法拓展應用至其他行為場域,還適合應用於設計教學與企業務實的領域。
  • Item
    古民居的衛浴設施適應性設計模式與創作——以泉州蔡氏古民居「德棣厝」為例
    (2019) 傅游磊; Fu, You-Lei
    閩南古民居建築形式別具一格,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與地域傳統文化發展的大環境下,社會、政府、學界均意識到閩南古建築保護與發展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民居建築的根本在於「居住」功能,但據實際的走訪調查發現閩南地區古民居村落裡的居民留居在古厝之中的人數正處於下降趨勢,多以中老年人爲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便捷、舒適的現代生活設施及其承載空間,難以留住年輕人。 本研究的對象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閩南古民居建築,同時現在仍有居民在其中生活居住。所以面對如何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面,遇到保護與更新的矛盾問題,如果一直追求靜態的保護措施,使民居建築狀態維持在歷史的某個時間點,勢必會影響在其中居住人的生活質量,使人們越來越遠離古厝。如果要更新就需要有一定的尺度,需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做最小改變,並達到提升居住品質的效果。通過對相關保護原則與法規的回顧,分析出對古建築的保護措施要求「真實性」與「活態性」,這兩個原則也是本研究開展的前提。 從實地的調查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中發現導致古民居建築居住價值較低的關鍵因素是舒適高效的衛浴設施的缺失,而目前現存的衛浴在位置的選擇與功能的組織上缺乏與古厝的適應性。因此提出構建與古厝相適應的「衛浴設施」構想,梳理研究適應性設計模式與個案創作。以蔡氏古民居村落中的「德棣厝」為例,在實地調查與測量的基礎上,獲取古厝建築構造、空間佈局以及傳統引排水方式,再對相關古民居研究專家訪談,與當地居民詢問交談,了解其生活方式、居住體驗和生活需求,分析出衛浴設施的選址的文化、建築、環境、居住等限制,以及功能需求。尋找並分析歸類相關案例的設計方法與特點,同時對目前能採用的功能產品、尺度以及技術進行歸納列表,並使用Gu et al.(2004)提出的適應性設計方法作為功能組織與整合設計思考,歸納出四個衛浴設施整合產品,而後使用意象轉化設計方法進行整合產品形態的創作。最後通過整理研究與設計思路與整合設計方法,總結出適應性設計模式,使「衛浴設施」即能與古厝相適應又能滿足現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