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1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詩歌中月亮意象的符號表現之動態海報創作研究(2022) 何梓璇; He, Zi-Xuan在全球化的今天,訊息正以動態化的形式進行交互,使圖文關係可跨越空間與時間的禁錮,以傳達訊息為目的的海報也衍生出動態設計形式。詩歌這一傳統媒介希望跳脫出紙的特性得到更好的傳承,而月亮是中西詩歌中頻繁出現的意象之一,更是不同民族獨特的情感與文化的象徵符號,利用動態形式傳遞詩歌意象,也是對設計師傳達精準訊息的考驗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要求。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個案分析法與創作實驗法梳理相關理論,藉由文獻探討整理海報的演變發展,分析動態海報的優勢與特點。總結詩歌中月亮意象的褒義貶義,分析中西方月亮意象異同的形成,並透過符號學歸納出語言符號轉換視覺意象的模式。在案例分析中探討海報的符號轉換與設計手法,得出動態海報心理層面的要素特點。同時在創作中選取中西13位詩人的15首「月亮意象詩歌」為創作內容,以動態海報形式挖掘中西月亮意象之魅力,最終創作出15件動態海報作品,研究的最終目標在於挖掘詩歌意象運用於動態海報上的創作模式。透過本次研究與創作得出以下五點結論:1.動態海報跨越空間的傳播性。2.動態海報多角度的敘事可能性。3.動態海報的時間、運動與聲音性。4.局部動態海報傳達詩歌意象的局限性。5.中西詩歌月亮意象形成之探討。Item 中華民國空軍作戰聯隊隊徽及戰機塗裝設計創作研究(2022) 張睿; Chang, Jui空軍單位的徽章(emblems)又稱為隊徽,主要的功能就像企業的標誌,用來識別單位、代表單位的形象,可謂一個單位的精神象徵,通常蘊含了任務特性、單位文化等抽象概念,以具體符號展現。空軍建軍至今歷經數次組織變革,沿用至今的隊徽設計應當重新審視及優化,以符合現代化部隊與未來的趨勢,而在戰機塗裝的部分亦是如此。在部隊中可以發現有關隊徽建制的文史資料並不齊全;戰機的塗裝也依各作戰聯隊特性所設計,儘管武器相同,各塗裝間亦無橫向關聯,故希望能夠透過本研究探尋突破現況的可能性。從過去文獻資料可以瞭解到我國空軍隊徽開始較有系統的發展與美國空軍有著緊密的關聯性,甚至出現隊徽外型相近的情況。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結果及半結構式訪談,發現現役空軍軍人對於作戰聯隊隊徽,呈現出模稜兩可的認知以及喜好程度偏向普通的態度;而針對重新設計隊徽的建議,則希望加入駐地特色。另外在戰機塗裝設計元素偏好,則傾向以老鷹作為代表圖案。依據研究分析結果,針對中華民國空軍的作戰聯隊,一聯隊至七聯隊與松山基地指揮部及其直屬的單位,共計48枚隊徽進行重新設計。在隊徽的外型輪廓上以二種形狀區分層級;色彩的配置則依據各作戰聯隊駐地城市意象,轉化為對應的八種色彩搭配模式;在隊徽中所使用的圖像設計方面,則結合單位的主力戰機或任務特性,採用圖像符號(pictogram)的設計手法,以簡化、快速、清晰為設計導向,呈現能夠象徵單位特色的造型,作為本研究隊徽的設計重點,進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設計流程。最後在完成隊徽設計後,以老鷹造型轉化為各作戰聯隊的番號縮寫,並將其納入尾翼的塗裝創作設計當中。希冀藉由本創作研究的結果,提供國軍部隊未來若需更新單位徽章或重新規劃彩繪戰機尾翼塗裝時,能有具體的作法及流程可依循及參考,讓新的徽章展現符合時代與官兵期待。Item 符號學理論應用於銀行公益活動海報設計創作研究(2021) 洪瑾玫; Hung, Chin-Mei金融業近年來為推廣業務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藉由公益活動與社會大眾互動,強化永續經營的體質,進而以提升企業形象。銀行推動公益活動時投入資源與宣傳,希望能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參與,本研究期望透過符號學理論探討分析,進行思考探索銀行公益活動海報設計創作的方法,以及強化公益活動海報視覺傳達的功能。本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探討符號學相關理論、海報設計功能及特性、公益活動性質及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等。經由KJ法分類歸納,暸解臺灣本土金融業公益活動型態在「社會公益」、「人文藝術」及「其他與本業結合公益」三大類型之涵蓋範圍,以及公益活動海報表現形式歸納以「攝影」、「繪畫類」及「多元組合」三大媒材表現形式為主之海報創作形式。藉由符號學理論分析蒐集案例,探求公益活動海報中的創意概念、圖像形式及媒材使用;建構出銀行公益活動海報設計內涵;在創意表現、圖像形式、媒材運用及主標題作用四大架構下進行銀行公益活動海報設計創作。藉由符號學理論為分析創作及概念形成,本研究創作銀行公益活動海報強化所有圖像、文字等符號元素後,在眾多公益活動海報中產生差異化,圖像和文字的關係更加緊密,符號化的作用強化視覺聯想,吸引閱聽大眾關注、增強銀行和公益活動宣傳的動能,繼而期待潛移默化逐漸地展現銀行公益活動特質。後續期待於實際運作中導入銀公益活動海報設計模式,使銀行公益活動理念宣導發揮最大效益,以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之願景。Item 視覺擬像運用於憂鬱症防治海報設計創作研究(2020) 賴志芳; Lai, Chih-Fang何謂視覺擬像?人類從擬仿到超真實的影像概念一一陳述於時空的深度,正如我們現在所處似真似虛的社會現象。本研究以視覺擬像如何運用在平面海報為探究的主題,藉由文獻探討將尚.布希亞所提的擬像論對於後現代經由大眾媒體的灌輸傳播,讓人們藉由符號象徵造成的社會現象。從擬像意象與藝術脈絡連結分析出30種後現代表現手法運用於擬像海報設計。透過案例分析將視覺擬像運用在海報設計形式表現,探究平面設計在符號、圖像修辭與擬像的關聯性。歸納出符合擬像世界的圖像形式構成:型態同構、型態分離重組、隱形構成、置換重構、視幻與錯覺、異影圖像、共生形與正負形圖像等七種,並融合擬像的符號象徵達到視覺擬像效果,再經由創作實證運用在已成為21世紀的藍色病毒「憂鬱症」議題作為海報設計主軸,分為三個系列每個系列各五張共十五張作品。分為三個系列呈現:一﹑憂鬱症心境/邊緣,找路,失落,黑鏡,堆積五張作品。二﹑面對憂鬱症/幸運,轉移,要做,傾聽,鏡子。三﹑跟它說再見/透露,接受,心跳,接納,幸福。希望藉此讓人們正視憂鬱症患者對社會的影響並導正大家污名化的錯誤觀念,期望透過此創作研究讓人們瞭解尚.布希亞的擬像意象,以象徵符號來詮釋抽象的內心世界,探索不同思考模式發想的可能性。 本研究獲致結論有三:一、平面設計的圖像修辭「象徵」搭配借喻或隱喻可對應到擬像的視覺設計;二、除了運用現代數位在影像的創意手法,也應該如同尚.布希亞對於追求藝術的本質,回歸設計應有的創意及設計者本身肩負的社會責任;三、對於科技的發展讓圖像、影像和影音多面向並不需要刻意躲避,善用媒介或創作元素也可以達到擬像的圖像表。Item 應用鹿港地方文化圖像符號於視覺設計創作之研究(2004) 楊祝菁地方文化的思潮,是對本土文化認同感的追尋,對於設計活動深入民 間生活的現代社會而言,除認同當地文化之餘,也要藉由不同的角度及層 面來思考不同的問題。本論文將以鹿港地方文化為題,希冀藉由視覺創作 的實踐,期能提振鹿港地方文化之保存與發展。 本研究針對鹿港地方文化所發展之特色進行研究,主要研究的目標可 分為下列幾點:一、探究鹿港地方習俗與歷史、地方文化資產等,以了解 其地方特色,進而歸納出具有鹿港意象之代表物。二、依歸納之代表物, 轉化為鹿港地方的代表符號。三、深入了解該代表物在鹿港所扮演的角 色,以及這些視覺符號的使用方式與內涵意義。四、整理代表鹿港地方性 圖像,以便做為地方文化之宣導。 本研究將採用索緒爾「兩軸」理論尋根創作表現的方法,找出鹿港地 方特色的精髓,萃取具代表鹿港意象且能轉化成視覺圖像之符號,解析文 化之符號具與符號義,在符號的操作運用上,多了一份思考,藉以將鹿港 傳達給予世人,達成鹿港文化之永續經營。Item 從符號學角度分析卡通代言人在動畫廣告的象徵性(2007) 林曉筠近年來,商品行銷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體為了能讓商品和品牌形象深植人心,便利用卡通造形人物出任代言人,並運用各種表現手法使代言人更為生動活潑,進而將產品的特徵投射其中。除了讓消費者能夠將代言人的形象融入企業和產品中外,更藉由廣告的符碼隱含其特殊意涵。 為了協助企業體製作出更能吸引消費者的動畫廣告,本研究歸納出具系統性的設計步驟,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收集藝術設計類、傳播廣告學類、行銷類論文與期刊,以及設計研討會論文、企業網站等資料加以分析得知卡通代言人之行銷手法、造形要素和符號在動畫廣告上運用的重要性;再運用論述分析以符號學原理分析廣告文本與卡通代言人的圖像意涵與屬性,其結論有助於卡通代言人與動畫廣告在設計時創意思考模式與了解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後發現利用符號學解析圖像,無法深入探討廣告的美學意涵和其表現形式,造成設計方法的不足,此後加強美學內涵,並比較符號學在文化上的差異,使設計者能快速創作出符合企業的卡通代言人動畫廣告。Item 台灣閩南創作歌謠文化圖像符號於視覺設計創作之研究(2007) 陳瓊如; Chen, Chiung-ju摘 要 臺灣著名閩南創作歌謠,如雨夜花、望春風等,對於身處異鄉的台灣人而言,常為心情寄託之所在。而這些事隔超過一甲子的台灣歌謠,頻頻出現於政治場合及隱射成對故鄉思慕之情的代稱,其後有著撼動人心的文化意涵與發展背景,因此台灣閩南創作歌謠中所隱涵豐富的文化符號,成為本研究所欲解析的問題。 本研究以台灣閩南創作歌謠中的四季红、月夜曲、望春風、雨夜花、白牡丹五首歌曲為對象,運用羅蘭巴特(Ro1and Barthes)的符號學理論,元語言(meta-language)、外延意義(denotation)與內含義(connotation),分析閩南創作歌謠詞意中的社會文化背景,擷取出文化符號,歸納其符碼元素進而探討其所代表的象徵意義與當時掌控社會的意識型態。進而以索緒爾的符號「兩軸論」(系譜軸和毗鄰軸)的方法將圖象作聯想擴展與進階的形色分析與詮釋;歸結出一套由文學性符號轉換成視覺性符號的轉換架構,來進行文化符號擷取與轉換。擷取出來的文化符號共歸納四大類視覺圖象:自然氣候元素、人造器物元素、人類特徵元素、植物圖籐特徵元素,作為歌謠視覺化過程中,可運用的設計元素,進行設計創作。 對於歌謠復興中,五點人心需求與後現代設計圖象反映出的人心思維,其傳達意涵趨於一致,因而創作手法選擇以後現代設計表現手法中,手繪與舊有照片、影像疊紋合成手法,表現出當代歌謠文化再現中,風土懷舊的復古感,雜紋質地為背景更有時空抽換的動態感,傳達對美好家園再現的渴望,以符號學解析出的圖像特徵形式能具體與文化意涵結合,營造情境氛圍。如此一來,創作目便更能吸引後現代人,對傳統歌謠文化的認識,讓這跨越過半世紀的台灣歌謠文化不斷永續傳承。 關鍵字: 符號學、文化符號、視覺傳達設計、台灣閩南創作歌謠文化Item 從符號學理論觀點建構視覺圖像創作之研究-以馬戲團的視覺設計風格為例(2006) 盧筠凡; Lu,Une-Fan人類從事傳播活動時,必須靠著符號來傳遞,而創造符號圖像的人就是設計師。設計師的專長為將人類所感覺到的形態,透過思考發想,經由過程轉換成具體的符號、色彩或是圖像。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討論符號學的相關論述,提出符號學理論中-索緒爾的兩軸定論(系譜軸和毗鄰軸)和圖像記號表現形式中-象徵的見解,交錯產生一套幫助設計師創意發想的方法,藉此建構馬戲團文化圖像符號之脈絡,分析圖像符號的形成,並將視覺傳達設計應用於馬戲團文化的可能性。 此研究設計分為兩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個階段是透過文獻調查法的方式,提出例樣,套用於此設計發想方法,將過程和結果做系統歸納。第二個階段則是透過理論來操作設計,以設計創作的方式,把第一階段的分析結果,應用於馬戲團文化的創作表現。期望衍生出新的設計方法,讓設計師在設計發想過程中,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幫助創意衍生。Item 產品造型之情緒語意探索與創作(2014) 季成亞工業設計的變革,從1919年德國包浩斯設計學院所提倡的“型隨機能”,意即產品的造型隨著功能的需要而生,到1984年學者Krippendorff與Butter提出產品語意學,提倡“型隨意義”,提出產品應能自我表達的理論。 2004年,學者Norman探討了心理學相關的研究,提出產品使人覺得易使用的原因來自產品造型引發使用者愉快情緒的理論,因此本研究假定,以刺激使用者情緒為目的的造型語意,應在方便性上更具有增加的效果。 首先運用文獻探討了解產品語意學與情緒心理學的相關文獻:語言學、語意學、產品語意學、符號學、情緒心理學與情感設計,發現情緒、事件以及行為可以影響情緒,並提出產品造型之情緒語意模型。再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蒐集到的20件產品案例,分析的項目為(1)產品簡介、(2)設計理念、(3)情緒造型元素分析、(4)情緒語意分析。另根據文獻探討以及案例分析提出情緒語意產品設計的企劃並進行創作。經過綜合討論後,本研究提出之主要結論如下: 1. 情緒語意的成分有以下六類別:(1)映射情緒、(2)吸引注意、(3)增加趣味性、(4)表示善意、(5)調節情緒與(6)表達需求。 2. 造型表達情緒之表現手法有四:(1)平面圖案、(2)外殼造型、(3)特徵相似、(4)功能相似。 3. 尋找情緒表達之主要參考,可以透過123RF付費平面素材網頁尋找具分類之情緒照片。 4. 相較其他造型語意,情緒語意較易改善使用者情緒、行為相關的議題。 5. 負向情緒較能表達明顯的需求引導使用者行為且具有令使用者反思之作用。 6. 案例分析結合內容分析法之顯性編碼與隱性編碼之方法,可作為實務設計創作之分析參考。 7. 提出修正後情緒語意產品設計流程,供情緒於產品設計時之應用與思考方向之參考。Item 商業電視廣告影片設計之探討以「節慶廣告」為例(2012) 林彥宜; LIN, YEN-YI節慶活動向來是文化展現凝聚力的重要特色,其凝聚力往往帶動強大的消費群集性;故節慶時的消費行為產生了一系列結合娛樂、創意、消費的經濟效益。相較於常態下播出的電視廣告影片著重在品牌價值的呈現與情感行銷的表現,節慶廣告影片則是充分運用其時效上具有相對集中的時空特性,彰顯節慶豐富而多元的民俗文化,依不同的文化涵義構成特有的節慶元素,引起消費者更深層的認知;因此它是一種典型的借勢傳播方式。 本研究以符號學論點為基礎,探討節慶電視廣告之影片設計,透過對廣告影片實例進行節慶符號意義的分析與解碼,並依其結論,創作一節慶廣告影片。研究方法是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案例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進行符號學分析並了解消費者心理模式與淺意識需求,完整描繪出節慶廣告的文化象徵意義應用在商業電視廣告製作之全貌。「案例分析法」藉由前項彙整分析結果用於檢視六支近年來在台灣電視媒體可見的節慶廣告影片,從中找出節慶符號的第一層次「外延意義」與第二層次「內涵意義」的文化符碼;並歸納出影片如何轉換符號意義與廣告影片畫面表現的視覺要素。 在創作研究階段,綜合研究方法結論將節慶文化符碼的原本意義進行拆解,並結合歸納得出的影片畫面視覺要素以進行節慶廣告影片創作。最後經由創作研究結果顯示:廣告原本只是傳遞商品訊息的媒介,但經由轉換、重新建構符號的內涵意義後,符號本身被附加了感性與意象的文化涵義,使廣告影片不再只是單純的傳播媒介,而是盛載商品資訊與文化符號所共同建構的商品符碼系統。藉由轉換商品符號意義增加節慶廣告影片之附加價值,希望觸動閱聽眾對節慶文化象徵的心理認同,有助於獲得閱聽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