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綠島安山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2012) 林國文; Guo–Wen Lin
    綠島大部份由安山岩質熔岩及集塊岩所組成,偶而夾有凝灰岩及碎屑岩流。本研究之樣本為採自綠島西北方靠近燈塔的露頭。樣本外觀為深灰色,多孔狀,具斑狀組織。礦物組成主要為斜長石、斜輝石;次要為鈦鐵氧化物,基質中多數為斜長石、斜輝石及少數不透明礦物。Na2O+K2O對SiO2作圖之分類,屬於玄武岩質安山岩。 從高溫實驗結果得知,綠島安山岩質岩漿在常壓下之液相溫度為1289℃,固相溫度略低於1099℃,整個熔融區間為190℃。實驗結晶順序與溫度如下:在1289℃,鉻鐵尖晶石率先晶出;至1264℃,斜長石晶出;到1189℃,鉻鐵尖晶石消失,轉變成氧化物出現;持續降溫至1184℃,直輝石晶出;爾後降溫至1162℃,斜輝石為最後一種礦物相晶出。 整體而言,常壓下綠島安山岩之殘餘熔體成分隨實驗溫度降低,SiO2、K2O含量有上升趨勢,而Al2O3、ΣFeO、MgO、CaO則呈減少變化。Na2O則先升後降。另外從成分變化圖,可得知:ΣFeO、MgO、CaO與SiO2呈一明顯負變關係,暗示著綠島之岩漿活動主要受制於鐵鎂礦物的結晶分化。以及,隨結晶分化進行之殘餘熔體成分變化,與綠島的天然岩石成分類似,故推測綠島的天然岩石可在低壓下結晶分化而成。而AFM圖中,殘餘熔體成分隨實驗溫度降低,最後亦朝Na2O、K2O富集。
  • Item
    蘭嶼安山岩一大氣壓下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2011) 李彥棠; Lee, Yen-Tang
    摘要 蘭嶼為台東縣東南方外海之一座火山島,屬於北呂宋島弧的一部份。全島主要由安山岩質之火山碎屑岩及熔岩流所構成。本實驗採樣地點為蘭嶼西北方之鱷魚岩附近,約在環島公路之最西北角,其外觀為深灰色,組成斑晶主要有斜長石與斜輝石,岩基中則大多為斜長石與氧化物。將岩石成分的全鹼量對二氧化矽作圖,屬於玄武岩質安山岩(Basaltic andesite)。 本研究透過實驗模擬岩漿的結晶過程,針對不同溫度下岩漿結晶的情形與各礦物相之分析,探討此地區安山岩質岩漿結晶的情形與岩石的成因。實驗過程是先將岩石磨成粉末,利用1500度高溫爐分別進行不同溫度下之反應,實驗後將樣本製成光片,用反射式顯微鏡作初步的鑑定,再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對不同溫度下之礦物相與玻璃部分,各別分析其化學成分。 依據實驗結果,蘭嶼安山岩在一大氣壓下之液相溫度約為1266℃,而固相溫度約略低於1133℃,熔融區間則約為133℃,礦物的結晶順序如下:首先約在1266℃鉻鐵尖晶石晶出,至約1246℃晶出斜長石,到了約1226℃時鉻鐵尖晶石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氧化物相的晶出,當溫度約在1211℃時易變輝石晶出,最後約在1181℃時普通輝石晶出。 一大氣壓下蘭嶼安山岩之殘餘岩漿隨著溫度降低,氧化矽有上升的趨勢;而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鎂及氧化鈣含量則有下降的趨勢。由殘餘岩漿中之各氧化物對二氧化矽做圖,可發現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鐵與氧化鎂與二氧化矽有負變的關係,代表此地區的岩漿活動主要受到鐵鎂礦物為主的結晶分化所控制。在AFM圖中,殘餘岩漿隨著溫度降低,末期岩漿有往鹼金屬富集的趨勢。
  • Item
    一大氣壓下綠島安山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2006) 林貞儀
    綠島是位處台灣東南邊外海約33公里的一座火山島。本實驗採樣地點為綠島東南方,靠近環島公路旁的安山岩露頭,外觀呈現深黑色,岩石組成為多孔性,薄片組成為橄欖石斑晶、斜輝石、斜長石和鈦鐵氧化物。 本實驗透過模擬岩漿的結晶過程,針對不同溫度下岩漿結晶的情形以及各礦物相的分佈,探討此地區安山岩質岩漿結晶的情形。實驗的方法是先將岩石磨成粉末,放置於1500℃之高溫爐內進行不同溫度下的反應,實驗後再將樣本製成光片,由電子顯微鏡分析不同溫度下各礦物相與殘餘岩漿的化學成分。 依據實驗結果,綠島安山岩岩漿在一大氣壓下礦物相的結晶順序與溫度如下:最先在1354℃晶出斜長石相,約在1260℃晶出鈦鐵氧化物相,至1250℃出現尖晶石相。因此,一大氣壓下的液相線溫度約在1354℃,固相線溫度略低於1164℃,低於1164℃未觀察到玻璃相,實驗的融熔區間為190℃。殘餘岩漿隨著溫度的降低,氧化矽、氧化鎂、氧化鈉、氧化鉀含量有上升的趨勢;相對的氧化鋁、氧化鈣隨著溫度降低而有下降的趨勢。氧化鈦、氧化鐵與氧化鎂含量先升後降。
  • Item
    大屯火山群向天池安山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2007) 林明慧
    大屯火山群的火山熔岩分為六大類:高鋁玄武岩、兩輝安山岩、含橄欖石兩輝安山岩、含角閃石兩輝安山岩、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和角閃石安山岩。本實驗研究對象為大屯火山亞群中面天山向天池的安山岩,本研究透過一大氣壓高溫實驗模擬岩漿的結晶過程,以了解各礦物相的結晶溫度及順序,並討論剩餘岩漿的成分變化。   本實驗利用置入岩石粉末的白金囊包,放入設定好溫度的高溫爐進行實驗,在達到實驗所需時間後,將其急速冷卻並製成光片。光片經反射式光學顯微鏡進行初步的鑑定,再利用電子顯微鏡對礦物及殘餘岩漿的成分做進一步的分析。   根據實驗結果得知,向天池安山岩在一大氣壓下液相溫度約在1273℃,固相溫度略低於1100℃,熔融區間約為173℃,結晶溫度與順序為:鐵鎂尖晶石相與斜長石相(1273℃),直輝石相(1218℃),鈦鐵氧化物相(1205℃),最後斜輝石相(1143℃)。一大氣壓下殘餘岩漿成分,在降溫過程中,Al3O2含量呈現持續下降,MgO在鐵鎂尖晶石和斜長石晶出時有些微下降之後又持續增加,其餘Na2O、K2O、CaO、SiO2、FeO和TiO2則無明顯變化。
  • Item
    基隆山安山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及其石英成因之探討
    (2004) 賴昱銘
    基隆山位於基隆火山群北方,屬於台灣北部火成岩區。該區的火山岩體含有石英顆粒,根據IUGS的分類為安山岩類,此安山岩體約在更新世時噴發,岩漿侵入中新世的地層內而生成。本實驗樣本採樣地點為基隆山下東南方,靠近102縣道旁的安山岩露頭,外觀為淺灰色,斑晶組成有斜長石、角閃石、黑雲母、磁鐵礦以及石英,岩基中大多為斜長石、斜輝石,偶而有直輝石。 本研究透過實驗模擬岩漿的結晶過程,針對不同壓力下岩漿結晶的情形,以及各礦物相的溫壓分佈,討論此地區安山岩質岩漿結晶的情形與岩石的成因,並探討安山岩中石英的來源。實驗利用高溫爐及高溫高壓儀分別進行常壓及高溫高壓下的實驗岩石學研究,實驗後將樣本製成光片,用反射式顯微鏡作初步鑑定,再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和電子微探儀,將各溫壓環境下之礦物部分與熔融部分分別分析其化學成分。 依據實驗結果,基隆山安山岩在常壓下之全融溫度約為1285℃,固相溫度約略低於1094℃,熔融區間約為191℃,礦物的結晶順序為斜長石(1285℃)、氧化物(1267℃)、石英及直輝石(1174℃)、斜輝石(1166℃)。1.0京帕下之全融溫度約為1270℃,固相溫度約略低於1120℃,熔融區間約為150℃。礦物的結晶順序為斜長石(1270℃)、直輝石(1250℃)、石英及氧化物(1170℃)、斜輝石(1150℃)。1.5京帕下1240℃時晶出的礦物相為斜長石與石英。2.0京帕下之全融溫度約為1280℃。 常壓下殘餘岩漿隨著溫度降低,氧化矽、氧化鉀的含量有增高的趨勢,而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鎂含量皆有下降的趨勢。1.0京帕下殘餘岩漿隨著溫度降低,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鐵及氧化鉀的含量有上升的趨勢,而氧化鋁、氧化鎂及氧化鈣的含量有下降的趨勢。在Na2O+K2O-SiO2圖中常壓及1.0京帕下基隆山安山岩的岩漿演化過程皆在次鹼性區內,演化趨勢朝全鹼量及二氧化矽皆增加的方向進行,且殘餘岩漿早期皆落於安山岩的區域,而在演化晚期進入石英安山岩的區域。在AFM圖中常壓下到了演化晚期氧化鎂含量降低、鹼金屬的含量升高、全量鐵的含量降低,而1.0京帕下到了晚期氧化鎂含量降低、鹼金屬的含量變化不明顯、全量鐵的含量則為增高。 石英在常壓下約1174℃晶出後,可穩定存於常壓下,而在1.0京帕下約1170℃晶出後,可穩定存於1.0京帕下,且在壓力繼續升高至1.5京帕1240℃時,仍然可以晶出石英,因此,基隆火山群安山岩的石英可自岩漿自行結晶產生。 基隆火山群的安山岩質岩漿可能在地底較深處約1.5京帕(40~50公里處)下晶出石英顆粒,而後隨著岩漿上升,溫度下降,在1.0京帕(30~40公里處)下石英變成不穩定相,石英的灣狀構造可能在此產生,持續上升至地表時溫度約1148℃~1166℃之間,急速冷卻而形成基隆火山群安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