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南海之物理-生物耦合模式研究(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10-31) 吳朝榮; 劉康克
  • Item
    「東南亞河川流域及海洋之碳循環」(III)
    (2006-12-22) 陳鎮東; 楊盛行; 莊秉潔; 林曉武; 王樹倫; 吳朝榮; 彭宗仁; 羅建育
  • Item
    東南亞河川流域及海洋之碳循環---總計畫(II)
    (2005-12-23) 陳鎮東; 王樹倫; 林曉武; 吳朝榮; 莊秉潔; 彭宗仁; 楊盛行; 鄭利榮; 鍾竺均; 羅建育; 王冰潔; 黃國銘
    碳循環與全球溫室效應及聖嬰現象息息相關,十餘年來國際間之大型計畫,如全球海洋通量聯合研究(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由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iosphere Programme及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共同組成),全球海洋環流實驗(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由聯合國系統之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贊助)及海陸地區交互作用(Land-Ocean Interaction in the Coastal Zone,由IGBP贊助)均以海洋之碳循環為主軸。然而JGOFS及WOCE之重點為大洋,而LOICZ之重點為河川、河口及沿海地區。近年來JGOFS及LOICZ已開始注意邊緣海之研究,並在報告人之倡導下,成立了JGOFS/LOICZ Continental Margins Task Team(CMTT),由報告人擔任第一任主席。我國在CMTT始終保持相當影響力,如國科會海科中心前主任劉康克曾擔任CMTT共同主席,目前依然負責CMTT總結報告書之編撰。然而,一則JGOFS計畫已於2003年底結束,二則為求跨領域之進展,IGBP與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IHDP)、WCRP及DIVERSITAS將以碳、水、食物及人體健康四大主軸為經,海、陸及大氣三領域為緯,繼續推動今後十年之第二階段研究,並於2002年1月共同成立聯合碳研究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 GCP),IGBP推薦報告人擔任GCP科學指導委員會之委員。IGBP及GCP均認為今後全球變遷研究應加強區域性計畫。有鑑於上述國際全球變遷研究之最新進展,以及我國在全球變遷研究東南亞區(SARCS)之主導地位,報告人提出「東南亞河川流域及海洋之碳循環計畫」,並由國科會永續會資助,92年8月起開始執行台澎金馬地區及南海海盆之水域碳循環研究。重點如下:(1)南海海盆真光層、中層水、底層水及沈積物內之碳循環及與菲律賓海、蘇祿海、巽它海峽之交換;(2)南海周邊地區河川、湖沼、水庫所釋出至大氣之CO2、CH4及N2O通量,以及沈積物所儲藏之有機及無機碳;(3)南海周邊地區河川所輸送入海之溶解態及顆粒態有機與無機碳通量;(4)上述碳通量於河川、湖泊、大陸棚、大陸坡及南海海盆之反應、變化及最終去處;(5)地下水與海洋交換之關聯;(6)氣候海洋模式及海陸交互作用;(7)興建水庫後河川碳通量之變化,及對沿海地區及大陸棚湧升流、底棲生物及漁業之影響;及(8)大氣沈降中之微量元素(鐵、磷及硝酸鹽等)對生產力之影響。總計畫負責安排航次及地下水之採樣。以上結果可作為其它海盆之參考及供GCP全球循環模式使用。其中第(6)項亦可供IGBP II之水循環以及食物兩大研究群參考。上述研究除需要海洋化學學者外,尚需地球化學及海洋生物學者之支援。本計畫已完成之採樣包括河川流域與海域等區域。河川流域採樣包括台灣本島河川與湖泊;大陸地區於長江口及福建九龍江以南之河流,包括九龍江、珠江與各支流;東南亞部份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及菲律賓之數十條河流。海域部分已前往珠江口及湄公河口,進行由河口、大陸棚、大陸坡至南海海盆之採樣。原則上每年除於台灣採樣三、四次之外,會安排一次至南海周邊國家之河川流域採樣一次。海上工作則擬每年申請三十天之海研一號及十六天之海研三號船期,儘可能逐年前往珠江口、湄南河、紅河和湄公河口外,進行由河口、大陸棚、大陸坡至南海海盆之採樣。由於生物作用影響碳循環甚巨,因此與生物生長密切相關之N、P及葉綠素,亦為除了碳因子(pCO2, pH, alkalinity, PIC, POC, DOC及DIC)之外之重要分析項目。同時,南海之相關研究免不了需周邊國家配合,方可順利取得主要河川及各國大陸棚上之資料,因此已由SARCS祕書處取得經費,先後資助了11個SARCS會員國之相關計畫,目前已有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菲律賓學者參與。也辦理了二次為期二週之South China Sea Regional Carbon Project Training Workshop,以求提升東南亞周邊國家相關研究人員之測量能力。2006年11月將再行辦理此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