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慣性阻力訓練對於競技體操選手地板專項運動表現之影響(2023) 唐嘉鴻; Tang, Chia-Hung本研究協助教練和選手訓練,有效率提升專項技能,爭取更優質的運動表現。目的:探討六週漸進式核心慣性阻力訓練對體操選手後空翻轉體720°運動表現、核心與下肢能力之影響。方法:招募10名男子甲組競技體操選手為本研究對象。使用穿戴感測器收集後空翻轉體720°運動表現之軀幹加速度和轉體最大角速度之參數,核心能力及下肢能力利用慣性阻力訓練機收取平均功率、向心功率峰值、離心功率峰值、平均力量之數據。前測結束後,採隨機分配實驗設計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經6週漸進式核心慣性阻力訓練介入後,進行後測與資料收集。研究數據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組內和組間之差異,顯著水準設為α = .05。結果:於後空翻轉體720°運動表現發現,實驗組加速度之上背數值顯著提升 (前測14.591m/s²→後測18.162 m/s²),轉體最大角速度皆未達顯著差異,控制組皆未達顯著差異;於核心能力發現,實驗組於正面之平均功率 (前測42.4W→後測55.5W) 與向心功率峰值 (前測88W→後測105.4W) 達顯著差異,以及背面之平均功率 (前測43.7W→後測61.3W)、離心功率峰值 (前測105.3W→後測135.9W) 以及平均力量 (前測49.5W→後測60.2W) 達顯著差異,而控制組皆未達顯著差異;下肢能力兩組皆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漸進式核心慣性阻力訓練介入於競技體操選手後發現能有效提升後空翻轉體720°運動表現之加速度以及核心能力之相關功率,而對下肢能力則沒有影響,未來可以結合下肢訓練與核心訓練,探討競技體操選手的黃金課表。Item 工作限制對學習前翻之影響(2011) 張瓊恩; Chyong-En JangJang & Liu(2009)探討不同層級之體操選手在不同情境下實施團身前空翻之動作差異,發現乙組選手實施前空翻的方法僅能滿足平時練習情境之要求,一旦增加了工作限制,原本動作型態的不足之處則明顯影響其動作表現;根據個體在各種不同的工作限制下會產生不同動作型態的概念(Newell et. al., 1989),進一步探討前空翻之初學者如何於啟蒙訓練時獲得正確之基本動作,以達成有效率的練習,以及對後續進階難度動作有助益之穩固基礎。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加入工作限制概念之訓練對學習前空翻動作的影響。研究方法為招募16名體育相關科系學生(19.14±1.35歲),分為控制組與實驗組各8人,進行約八週之助跑團身前空翻訓練(一週練習3次),前兩週練習內容相同,兩週後進行前測,後六週實驗組操作加入工作限制概念之課表,而控制組則執行一般訓練課表,完畢進行後測及遷移測(高台原地前空翻);測驗時以一台200fps高速攝影機擷取二維影片,再以Kwon3D將動作數據化,並使用普通攝影機拍攝動作影片後隨績排序給專業體操裁判作評分,最後將各項運動學參數及裁判評分以Mathematica與SPSS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後測整體表現皆有進步,包括後測動作分數提升、起跳前助跑速度增加、落地穩定性提高及落地前能夠提早緩衝(髖角速度減少至負值),唯團身技巧退步;遷移能力如動作分數、落地穩定性、落地前準備伸展及落地時身體回正皆有顯著提升。兩組差異主要在於實驗組能夠在遷移測減少落地項目扣分,維持落地穩定,而控制組則無。結論:一、整體表現經過練習皆有顯著進步,二、兩組後測之學習成效無顯著差異,三、加入限制概念訓練之組別有較佳遷移表現,因此工作限制概念課表能夠幫助學習者遷移前空翻能力至其他項目中。最後,建議往後對複雜動作的研究,能夠將觀察及學習時間拉長,至動作能夠趨於穩定且成熟的階段,更能發揮工作限制對於動作之影響與幫助。Item 體操技術報告-以2007年曼谷世界大學運動會黃哲奎選手鞍馬項目為例(2008) 黃哲奎; Che-Kuei Huang摘 要 近年來我國男子競技體操鞍馬項目在國際上均獲得不錯的佳績,這說明了鞍馬項目可視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項目。本報告旨在透過黃哲奎選手參加2007年曼谷世大運之訓練及參賽過程進行分析紀錄與檢討,希望藉此報告從中找出優缺點,作為往後教練選手訓練的參考與依據。本報告分成四個章節重點摘要如下第壹章個案描述:黃哲奎選手出生於屏東縣,九歲開始練體操,大學時期因選上國手長期進駐國家訓練中心培訓,經過系統化與週期化的訓練明顯看出國際成績的進步。第貳章學理基礎:體操運動有90﹪能量來自於磷化物與乳酸系統,因此訓練時須針對此能量系統訓練。在心理技能屬性方面,鞍馬屬於系列性及內在閉鎖性的運動項目。在體能訓練部分以高強性間歇訓練來提升磷化物與乳酸代謝混合型系統為一種有效訓練方法。心理訓練部分則包括意像、建立例行性動作、模擬比賽訓練、注意力訓練等。技術訓練部分為單個動作、聯合動作和成套動作訓練等方法。第参章訓練及參賽計畫:本訓練計畫是以雙峰週期結構來劃分,在訓練計畫安排前需針對內外部環境進行S.W.O.T分析及訓練特殊性分析後才擬定訓練計畫。訓練安排透過體能、心理、技術檢測後在第二階段週期規劃訓練內容方向如下:體能部分需提升專項體能如鞍馬馬圈圈數,心理部分需在專注力、自信心、作戰能力上利用心理訓練技巧來加強不足的地方,技術部份:在Stockli hand stand. travel 3/3 dismount(結束動作)失敗率高,需特別加強。在參賽計畫安排上從主要比賽(2007世大運)出發至結束時間共九天,期間安排了三天一般訓練,一天賽台訓練,兩天調整訓練,一天比賽。第肆章訓練及參賽成果與建議:訓練過程中從第二階段特殊準備期至賽前期發現成績退步,退步原因為Reverse Stockli hand stand. travel 3/3 dismount(結束動作)失敗率高達14次以上。在比賽過程中因結束動作停頓不被鞍馬主任裁判承認,起評分少了0.9分,最後得分以14.1分預賽排名11名而無緣進入決賽,結束所有賽程。建議:選拔部分協會應儘早確認選拔日期,訓練部分應把訓練組織建立起來落實於平常訓練分析、計畫、執行、評估,尤其在計畫執行要求部分應確實。參賽部份應積極培養國際競技體操裁判員並促進國際間交流,個人技術方面須培養個人獨特技術及突顯自己動作的與眾不同,以增加往後比賽更多裁判的認同及獲勝的機會。 關鍵詞:技術報告、競技體操、鞍馬Item 體操技術報告書以96年全國運動會江璧璇選手女子個人全能項目為例(2008) 江璧璇; Pi-Hsuan Chiang隨著時代的進步,運動科學的介入使的訓練與比賽不再單純,運動科學同時也是競技運動成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希望在一場賽事獲得佳績必定要經過縝密的計畫:事前謹慎的分析、訂定完善的訓練計畫、確實執行訓練計畫內容,每一件事都是環環相扣的,看似容易但事情瑣碎雜亂無章。 本報告以江璧璇選手參加96年全國運動會女子個人全能項目比賽為例,將訓練與比賽過程與結果進行紀錄與分析,希望能從中找出優缺點,作為往後教練選手訓練的參考。以下各章節之重點介紹: 第壹章個案描述:江璧璇選手六歲開始練體操,經由各階段教練隨競賽年齡規畫訓練內容,可看出競技成績的進步。第貳章學理基礎:競技體操選手的主要能量來源為磷化物系統及乳酸系統,因此體能訓練部分提高人體內的肌肉量,對於體操選手將更為有利。在心理技能屬性方面,女子體操中的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地板四個項目皆有明顯的開始與結束,且持續時間相對短暫、並帶有一定的爆發性,在技術分類是屬於非連續性、閉索性、內在的運動項目。體能訓練部分除了100公尺短距離衝刺與400公尺耐力跑維持體操項目非週期性爆發力的一般體能之外,並且發展柔軟度、協調性、肌力、速度等專項體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心理訓練部分則包括自我暗示、放鬆訓練、意象訓練、模擬訓練等。技術訓練部分則包含了單動作、架子套、成套及超成套等訓練方法。第参章訓練及參賽計畫:安排訓練計畫前針對訓練特殊性及內外部環境S.W.O.T分析後擬定,本訓練計畫是以雙峰週期劃分,透過定期的體能、心理、技術檢測後調整下一階段的訓練內容。第二週期訓練內容規劃如下:體能部分提升專項體能如肌力。心理部分增強求勝意願。技術部份則須加強整套穩定性。在參賽計畫安排上從主要比賽(96年全國運動會)出發至結束時間共七天,期間安排了一天架子套訓練、一天成套訓練、一天模擬比賽訓練、一天調整訓練、三天比賽。第肆章訓練及參賽成果與建議:經由第一周期的比賽結果調整套動作內容後,在主要比賽(96年全國運動會)獲得冠軍達到目標設定。建議:選拔部分協會應儘早確定年度行事曆,將選拔與比賽日期確定。訓練部分應慎選並規劃年度賽事。參賽部份應提升國內教練選手及裁判的視野水平,邁向國際化。